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1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1(原卷版).doc
    • 解析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1(解析版).docx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1(原卷版)第1页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1(原卷版)第2页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1(原卷版)第3页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1(解析版)第1页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1(解析版)第2页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1(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1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1,文件包含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河南专用01解析版docx、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河南专用01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年级数学学期期测试卷01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式子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答案B析】解:A、原式=,不符合题意;B、是最简二次根式,符合题意;C、原式=2,不符合题意;D、原式=2,不符合题意;故选:B2.以下列长度的线段为边,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2,3,4 B.1,1, C. D.5,12,13答案A析】解:A、∵22+32=13≠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要求;B、∵12+1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要求;C、∵(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要求;D、∵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要求.故选:A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答案D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解: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A是假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是假命题;对角线相等且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C是假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真命题,故选:D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3×2=6   C.(22=16 D.=1答案B析】解: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A错误;3×2=6B正确;(22=8,C错误;D错误;故选:B5.已知Rt△ABC的三边长为a,4,5,则a的值是(  )A.3 B. C.3或 D.9或41答案C析】解:当5为斜边长时,a=3,a为斜边长时,aa的值为3或故选:C6.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AOB=60°,BD=6,则AB的长为(  )A.4 B.4 C.3 D.5答案C析】先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AOB,再证明△AOB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OB=3即可.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OAACOBBD=3,ACBD=6,OAOB∵∠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ABOB=3,故选:C7.“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小正方形的面积为9,则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A.9 B.6 C.5 D.4答案C析】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8=4,∴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ab+(ab2=16+9=25,∴大正方形的边长为5.故选:C8.在菱形ABCD中,∠A:∠B=1:2,若周长为8,则此菱形中较短的那条对角线长为(  )A.2 B.4 C.1 D.2答案D析】由菱形ABCD中,∠DAB:∠ABC=1:2,可求得∠DAB的度数,由周长为8,可求得菱形的边长,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即可求解.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ADABBCCDACBD∵菱形ABCD的周长为8,AB=2,ADBC∴∠DAB+∠ABC=180°,∵∠DAB:∠ABC=1:2,∴∠DAB=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2,∵在Rt△OAB中,∠OABDAB=30°,OB=1,OAOBAC=2OA=2∵2>2,∴较短的那条对角线长为2,故选:D9.如图,一个梯子AB长2.5米,顶端A靠在墙AC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角C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测得BD长为0.5米,则梯子顶端A下落了(  )米.A.0.5 B.1 C.1.5 D.2答案A析】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2米,由于梯子的长度不变,在直角三角形C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E=1.5米,所以AE=0.5米,即梯子的顶端下滑了0.5米.解:在Rt△ABC中,AB=2.5米,BC=1.5米,故AC=2米,在Rt△ECD中,ABDE=2.5米,CD=(1.5+0.5)米,故EC=1.5米,AEACCE=2﹣1.5=0.5米.故选:A10.在《类比探究菱形的有关问题》这节网课中,老师给出了如下画菱形的步骤,请问这么画的依据是(  )A.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C.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答案B析】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断即可.解:由作图的第一步可知ADAB由作图的第二步可知CDAB由作图的第三步可知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AB∴四边形ABCD是菱形(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a的取值范围        答案a≥﹣1且a≠1.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和分式的性质得出答案.解:由题意,得a+1≥0且a﹣1≠0.解得a≥﹣1且a≠1.故答案是:a≥﹣1且a≠1.12.已知,则x+y    答案】1.析】解:解得x+y=﹣1+2=1,故答案为1.13.已知菱形ABCD的面积是12cm2,一条对角线长为4cm,则菱形的边长是    cm答案析】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另一对角线的长.然后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菱形的边长.解:由菱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另一对角线长12×2÷4=6,∵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根据勾股定理可得菱形的边长=cm故答案为14.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l,若线段EF能与线段ABCD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线段EF的长度是     答案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BCD的长度,进而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解:ABCDEF为斜边时,EFEF是直角边时,EF故答案为:1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CD上,下列结论:CECFAEB=75°;BE+DFEFS正方形ABCD=2+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都填上).答案①②④析】根据三角形的全等的知识可以判断的正误;根据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判断的正误;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可以判断的正误,利用解三角形求正方形的面积等知识可以判断的正误.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AEF是等边三角形,AEAF在Rt△ABE和Rt△ADF中,∴Rt△ABE≌Rt△ADFHL),BEDFBCDCBCBECDDFCECF说法正确;CECF∴△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F=45°,∵∠AEF=60°,∴∠AEB=75°,说法正确;如图,连接AC,交EFG点,ACEF,且AC平分EF∵∠CAF≠∠DAFDFFGBE+DFEF说法错误;EF=2,CECF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在Rt△ADF中,AD2+DF2AF2,即a2+(a2=4,解得aa2=2+S正方形ABCD=2+说法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5分)16.计算题(9分)(1)(+)(+);(2)(﹣1)2+2)(+);(3)()×(﹣2).析】解:(1)(+)(+=[+()][﹣()]=2﹣(2=2﹣(3+6﹣6=﹣7+6(2)(﹣1)2+2)(+=2+1﹣2+2×(3﹣2)=3﹣2+6﹣4=3;(3)()×(﹣2×(﹣2)﹣×(﹣2)﹣×(﹣2=﹣12++=﹣12+2+18=8. 179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且点ABC均为格点.(1)求△ABC的面积;(2)通过计算判断△ABC的形状;.(3)求AB边上的高.析】解:(1)△ABC的面积=4×4﹣×4×2﹣×2×1﹣×3×4=5; (2)由勾股定理得:AC2=42+22=20,BC2=22+12=5,AB2=32+42=25,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 (3)∵AC=2BC,△ABC是直角三角形,AB边上的高==2.18.8分如图,EF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AD上的点,且∠1=∠2,求证:AECF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2=∠FCB,进而可得∠1=∠FCB,然后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结论.【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CB∴∠2=∠FCB∵∠1=∠2,∴∠1=∠FCBAEFC∴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ECF19.10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已知AD=3cmAB=4cmCD=13cmBC=12cm,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析】连接BD,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在△BDC中,判断它的形状,并求出它的面积,最后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连接BDAD=4cmAB=3cmABADBD=5(cmSABDABAD=6(cm2).在△BDC中,∵52+122=132,即BD2+BC2CD2∴△BDC为直角三角形,即∠DBC=90°,SDBCBDBC=30(cm2).S四边形ABCDSBDCSABD=30﹣6=24(cm2).答: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4cm22010分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延长AB至点E,使BEAB,连接CE(1)求证:BDEC(2)若∠E=50°,求∠BAO的大小.析】(1)根据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得ABCDABCD,然后证明得到BECDBECD,从而证明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即可得证;(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ABO的度数,再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得ACBD,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计算即可得解.【解答】(1)证明:∵菱形ABCDABCDABCD又∵BEABBECDBECD∴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BDEC (2)解:∵平行四边形BECDBDCE∴∠ABO=∠E=50°,又∵菱形ABCDACBD∴∠BAO=90°﹣∠ABO=40°.21.(9分)阅读并解答问题: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其数学著作《直指算法统宗》中以《西江月》词牌叙述了一道“荡秋千”问题:原文: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译文:如图,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离地尺,将它往前推送尺(水平距离)时,秋千的踏板就和人一样高,这个人的身高为尺,秋千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试问绳索有多长?(注:古代尺为步)建立数学模型:如图,秋千绳索静止的时候,踏板离地高,将它往前推进两步,此时踏板升高离地.已知于点于点于点,点上,,求秋千绳索()的长度.请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四边形是哪种特殊的四边形;(2)求的长.析】解:(1)四边形是矩形.尺.中,根据勾股定理,得整理,得解得答:秋千绳的长度为尺.22.【阅读材料】嘉嘉在学习二次根式时,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化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5+2=(2+3)+2=(2+(2+2×=(+28+2=(1+7)+2=12+(2+2×1×=(1+2【类比归纳】(1)请你仿照嘉嘉的方法将20+10化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2)请运用嘉嘉的方法化简:【变式探究】a±2=(±2,且amn均为正整数,则a    析】解:【类比归纳】(1)(2)【类比归纳】∵m+namn=21,amn均为正整数,mn=1×21=3×7,a=22或10.故答案为:22或10.23.(11分)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点E在射线BC上,且PBPE,连接PDOAC中点.(1)如图1,当点P在线段AO上时,试猜想PEP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用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P在线段OC上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PAC的延长线上时,请你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并判断(1)中的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析】(1)根据点P在线段AO上时,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可以得出PEPDPEPD(2)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BPPD,由PBPE,得出PEPD,要证PEPD;从三方面分析,当点E在线段BC上(EBC不重合)时,当点E与点C重合时,点P恰好在AC中点处,当点EBC的延长线上时,分别分析即可得出;(3)利用PEPB得出P点在BE的垂直平分线上,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只要以P为圆心,PB为半径画弧即可得出E点位置,利用(2)中证明思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当点P在线段AO上时,在△ABP和△ADP∴△ABP≌△ADPBPDPPBPEPEPD过点PPMCD,于点M,作PNBC,于点NPBPEPNBEBNNEBNDMDMNE在Rt△PNE与Rt△PMD中,PDPENEDM∴Rt△PNE≌Rt△PMD∴∠DPM=∠EPN∵∠MPN=90°,∴∠DPE=90°,PEPDPEP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为:PEPDPEPD (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为对角线,BADA,∠BAP=∠DAP=45°,PAPA∴△BAP≌△DAPSAS),PBPD又∵PBPEPEPDi)当点E与点C重合时,点P恰好在AC中点处,此时,PEPDii)当点E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DP≌△ABP∴∠ABP=∠ADP∴∠CDP=∠CBPBPPE∴∠CBP=∠PEC∴∠PEC=∠PDC∵∠1=∠2,∴∠DPE=∠DCE=90°,PEPD综合(i)(ii),PEPD (3)同理即可得出:PEPDPDPE    

    相关试卷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3:

    这是一份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3,文件包含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河南专用03解析版docx、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河南专用03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2:

    这是一份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河南专用)02,文件包含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河南专用02解析版docx、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河南专用02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北师大版 河南专用)01:

    这是一份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北师大版 河南专用)01,文件包含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北师大版河南专用01解析版docx、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北师大版河南专用01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