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图片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图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意象”简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阕五平韵,下阕六平韵,一韵到底。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因此世称柳七、柳屯田,崇安(今属福建)人。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作词,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 。皇帝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祐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的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反映中下层市民和自己身世穷愁之感,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作品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他的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水井处,皆能歌柳词。”
《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旧交两浙转运使孙何,写了这首词赠给他。柳永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了杭州的美丽景象,由都会而重湖,由十万人家而钓叟莲娃,层层展开,生动传神的刻画了杭州的富庶、安定与繁荣,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美景的赞叹与歌颂。同时,该词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北宋前期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富庶的太平景象,从某种程度上再现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本诗是一首 投赠 之作。
三吴都会:旧指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都会”,大城市,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为“三吴都会”。钱塘:即杭州。杭州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先春秋时代,它就是吴、越争霸之地,秦代设置钱塘县,隋朝改设杭州,五代时吴越国建都于此,发展为东南第一州。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地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该地的特征?
形胜和繁华:“形胜”指地理形势重要、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地方。“繁华”是指人口众多,商铺林立,罗绮珠玑尽显奢靡。
景致:钱塘江潮、西湖美景、都市生活。
2.在《望海潮》一词中,柳永将精彩的笔墨放在了对哪些景致的描绘上呢?这些景致有什么样的特点?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文中描写钱塘江景色与西湖景色可谓各尽其美,各有千秋。请结合诗句完成下面表格。
云树、堤沙、怒涛、霜雪
这是对“繁华”的铺陈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用百姓穿着代表了百姓生活的富裕。“竞豪奢”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作者用“珠玑”“罗绮”两个意象来凸显市井的“豪奢”,同时一个“竞”,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
这里对杭州百姓富庶生活景象的描写,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孙何治理有方的赞美甚至是恭维。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下阕中,词人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安居乐业的?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民:生活富足、怡然自得“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莲娃:白居易《忆江南》“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吴娃指吴地的女子,莲娃则是采莲的美女。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官: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正因为百姓各自安居乐业,官吏才有闲情逸致享受歌舞和美景,从侧面歌颂了他们治理有方,才使当地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承平气象。
文中描写了怎样的都市生活情景?请结合诗句完成下面表格。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笛、菱歌、钓叟、莲娃
特点:宏伟壮观,富庶繁荣,美丽祥和。
作者以“好景”总结全词,并劝其作画留念,以便他日入京夸耀,既是对孙何治理的肯定与恭维,也隐隐包含他日若对方“归凤池”,万望想到我的引荐请求。
1、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南重镇】2、从历史传统上看【自古繁华】3、从自然景观上看【西湖、钱塘江】4、从市井面貌上看【建筑精美、人口密集】5、从百姓生活上看【安居乐业】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①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②“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明了“好景”表层意思是指杭州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最末两句虽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望海潮》这首词工于铺叙,善用白描,充分体现了柳永慢词的特点,试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在《望海潮》中,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
铺叙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 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试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1)上片中“东南”三句是点,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2)下片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吟赏烟霞”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描绘。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点染,即点明渲染。点染本来是书画术语,后来被引用到文学中来,通过点染,可使文章“更上一层楼”。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说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讲解,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演示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望海潮,宋词简介,艺术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素养目标,走进柳永,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仕途坎坷的柳永,鹤冲天,望海潮,“点染”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