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4章《光的折射 透镜》4.5 望远镜与显微镜(含答案)(2)123456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894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4章《光的折射 透镜》4.5 望远镜与显微镜(含答案)(2)123456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894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4章《光的折射 透镜》4.5 望远镜与显微镜(含答案)(2)123456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894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八年级上册4.5 望远镜与显微镜课后复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4.5 望远镜与显微镜课后复习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2.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
3.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4.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5.毕业了,小明与全班同学用胶片照相机照了合影后,接着照一张单身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应远离镜头,同时胶片应靠近镜头
B.小明应靠近镜头,同时胶片应远离镜头
C.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6.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7.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
B.教室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用手机拍照,物和镜头的距离需要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
D.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8.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A.甲与乙B.甲与丙C.乙与丁D.丙与丁
9.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10.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求达到的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11.想要观测太阳,下列工具中可以使用的是( )
①双筒望远镜 ②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 ③涂黑的玻璃 ④放大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2.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13.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 )
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14.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15.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
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往前移,并增大光圈
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二.填空题(共14小题)
16.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 (填“实”或“虚”)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 (填“物距”或“像距”).
17.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 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1)用内窥镜检查时常采用从口腔插入的方法,这会引起病 人强烈的恶心和呕吐,因此现在开始采用从鼻腔插入的方法.内窥镜经口腔或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 这一器官直接相连.
(2)检查时,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 患处.(选填“接近”或“远离”)
(3)目前大量手术都是采用内窥镜与激光“刀”等配合使用的微创术,如发现胃溃疡出血,利用激光灼烫即可使出血点迅速凝固止血,这说明激光“刀”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 .
18.2017年将发生两次日食,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其中一种方法是:望远镜投影法,用附有投影装置的小型望远镜将像投影在屏幕上(如图所示).常用的天文望远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他们都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其中物镜相当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19.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从公交汽车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图中的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透镜成 像.汽车头灯的位置安装较低,当车灯发出的光照到路面上的障碍物时,因为光的 ,障碍物形成的影子较长,司机容易发现.
20.在一个空的透明饮料瓶(瓶身呈圆柱状)内封闭一支铅笔将瓶子横着按入面盆里的水面下,人眼从水面上观察瓶中的铅笔会发现铅笔 (变粗/变细/不变)这是因为 .
21.2016年9月G20峰会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以此强化安防.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当被识别人逐渐靠近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时,她所成的像会逐渐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小欣发现水滴落在手机的玻璃屏幕上时,透过水滴会看到放大正立的图文像,如图甲所示.则小欣看到的是 像(填“实”、“虚”);水滴相当于一个透镜,而每一个透镜的两侧都有焦点.这个“水滴透镜”下方的焦点落在如图乙中手机图文层的 方(填“上”、“下”);小欣还发现,当水滴足够小时,看到白屏上会显示出彩色色块,这是因为白光是由红、 、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23.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途中的拍照留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别忘了带上照相机.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 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拍摄风景时,若发现有部分没有进入镜头,应该将相机向 (前/后)移动.
24.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 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 (选填:“平面镜”、“凹面镜”).
25.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分别称为目镜和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 像,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成放大的 像,这样就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
26.如图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 .(填写一种仪器名称)
27.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 (填“较长”“较短”).
28.显微镜载物台上被观察的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实像,再经过目镜成为一个 (“放大”、“缩小“)虚像.
29.在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所看到的目标在视野的左下方,如果想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应该是 (选填“右上”“右下”“左上”或“左下”).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0.(1)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1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 人像的大小.(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2)手机摄像头成像,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在如图2中大致成像光路,标出像A′B′(透镜内光路可以不画出).
(3)小明用手机的“微距照相”功能,拍摄小蚂蚁,小蚂蚁的照片比蚂蚁还大,此时手机离蚂蚁3cm,则手 机镜头焦距应为 (选填小于1.5cm、大于1.5cm 且小于3cm、大于3cm)
31.某记者使用的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如果他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人民大会堂精彩的画面,如图甲、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时,镜头焦距调得较大.
四.解答题(共5小题)
32.胶片投影仪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点亮光源后,在天花板上出现如图所示清晰的F的像,完成下题.
(1)在图中标出物距.
(2)画出图中所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3)天花板上的F是 (选填“实像”、“虚像”).该像相对于物是 ( 选填“正立”、“倒立”)
33.“虚拟试衣镜”亮相黑龙江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的范围,若想看到整套西服的着装效果,顾客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虚拟试衣镜”.
34.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
(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需要调整水滴与“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 (选填“虚”或“实”)像.
(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 (选填“厚”或“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4)使凸透镜成为 (物、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cm),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 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 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 (选填“大”或“小”)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 (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花纹的像.
(6)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35.小红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她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照片,如图中甲和乙所示,小红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 (选填“甲”或“乙”)相片时树叶与相机距离远一些.树叶上有一颗露珠,露珠下面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叶脉通过露珠而形成的 (选填“倒立缩小实”、“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虚”或“正立等大虚”)像,人眼观察到叶脉的像的成像原理跟图中的 烛焰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36.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
(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 (填“厚”或者”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 ,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填“上”或“下”)移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7•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分析】解决该题需掌握以下知识: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
(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放大镜是凸透镜.
【解答】解:A、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A错误;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错误;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C错误;
D、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并理解凸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2017•徐州)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
【分析】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会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光线继续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我们会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景物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小明看到的是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C.
【点评】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没有光屏承接,从侧面我们看不到像,但是一定存在,会聚成实像的光线继续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
3.(2017•荆州)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大小随物距大小变化的变化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即近视眼可利用凹透镜矫正,故A错误;
B、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即像距变大,物距必须减小,所以说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
D、凸透镜在成像时,实像可放大、可缩小、可等大;而虚像只能是放大的,且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近视眼的矫正等,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4.(2017•西宁)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2)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解答】解:AD、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D错误;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
C、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红外线,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大家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5.(2017•常德)毕业了,小明与全班同学用胶片照相机照了合影后,接着照一张单身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应远离镜头,同时胶片应靠近镜头
B.小明应靠近镜头,同时胶片应远离镜头
C.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在成实像的前提下,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照片上的人头变大,像变大,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解答】解:毕业合影上的人头小,单身像的人头大,像变大,要减小镜头和同学的距离,增大镜头和底片的距离.
故选B.
【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把这个结论在学生的照相过程中进行考查,使学生感到亲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017•广西)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分析】放大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并且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
【解答】解: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和规律.
7.(2017•深圳)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
B.教室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用手机拍照,物和镜头的距离需要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
D.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A、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故A正确;
B、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使用投影仪时,看到屏幕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以及近视眼的矫正,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8.(2017•武汉)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A.甲与乙B.甲与丙C.乙与丁D.丙与丁
【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2f,成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物体离凸透镜越近,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越大,像离凸透镜越远.
(2)补光可以使照片的光亮更亮一些.
(3)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
【解答】解:甲乙:若要照全身像,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故乙正确,甲错误;
丙:“补光”可以使照片更亮,但若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则像的背景更亮,而不是人像更亮,故丙错误.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故丁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9.(2017•沈阳)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近视眼要佩带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以及近视镜,是比较基础性的习题.
10.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求达到的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解答】解:
A、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强弱,故A正确;
B、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故B错误;
C、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而不是目镜,故C错误;
D、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左上方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
11.想要观测太阳,下列工具中可以使用的是( )
①双筒望远镜 ②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 ③涂黑的玻璃 ④放大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分析】滤镜是在你拍摄较强光线景物时,为避免强光的放射光所必须使用的,尤其是在拍摄太阳时要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涂黑的玻璃可以吸收光.
【解答】解:太阳发出的光直接用眼镜看非常刺眼,为此想要观测太阳,可以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这样可以避免强光的反射光会刺伤眼镜.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观测太阳的仪器,此题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12.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分析】(1)“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2)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
A、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
B、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正确;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说明物距太近,应使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源、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规律及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13.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 )
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
【解答】解: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②,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看到的为④,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③;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①,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②④③①.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14.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以及其应用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通过以上分析,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以及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的时候,像距接近1倍焦距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15.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
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往前移,并增大光圈
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
【解答】解:照了某人一张2寸的全身照之后,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所成的像变大了,故像距变大,物距变小,所以人要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使镜头往外伸.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填空题(共14小题)
16.(2017•阜新)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反 (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凸透 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 实 (填“实”或“虚”)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 物距 (填“物距”或“像距”).
【分析】二维码会反射光线;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自拍杆可以增大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
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反射,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手机的镜头为凸透镜,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自拍杆拍照时,增大了人与镜头间的距离,增大了物距.
故答案为:反;凸透;实;物距.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中档题.
17.(2017•嘉兴)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 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1)用内窥镜检查时常采用从口腔插入的方法,这会引起病 人强烈的恶心和呕吐,因此现在开始采用从鼻腔插入的方法.内窥镜经口腔或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 咽 这一器官直接相连.
(2)检查时,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 接近 患处.(选填“接近”或“远离”)
(3)目前大量手术都是采用内窥镜与激光“刀”等配合使用的微创术,如发现胃溃疡出血,利用激光灼烫即可使出血点迅速凝固止血,这说明激光“刀”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 内能 .
【分析】(1)根据人的身体结构分析;
(2)减小观察范围,相当于增大像,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3)根据激光灼烫即可使出血点迅速凝固止血分析.
【解答】解:(1)口腔、咽、胃都是直接连在一起的;
(2)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相当于增大像,需要减小物距,因此要使内窥镜细管顶端靠近病患处;
(3)利用激光灼烫即可使出血点迅速凝固止血,即激光会产生热量,会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1)咽;(2)接近;(3)内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的身体结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能量的转化,是一道基础题.
18.2017年将发生两次日食,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其中一种方法是:望远镜投影法,用附有投影装置的小型望远镜将像投影在屏幕上(如图所示).常用的天文望远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他们都是 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其中物镜相当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分析】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放大镜.
【解答】解:天文望远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他们都是凸透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一个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
故答案为:凸;缩小.
【点评】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19.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从公交汽车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图中的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凸 透镜成 倒立、缩小的实 像.汽车头灯的位置安装较低,当车灯发出的光照到路面上的障碍物时,因为光的 直线传播 ,障碍物形成的影子较长,司机容易发现.
【分析】①根据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成像,车载电视监控是记录车内情况.
②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
【解答】解:图中的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光遇到障碍物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就会在障碍物的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这就是影子.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
故答案为:凸;倒立、缩小的实;直线传播.
【点评】本题以公共汽车为背景,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光学知识,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题.
20.在一个空的透明饮料瓶(瓶身呈圆柱状)内封闭一支铅笔将瓶子横着按入面盆里的水面下,人眼从水面上观察瓶中的铅笔会发现铅笔 变细 (变粗/变细/不变)这是因为 笔反射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
【分析】凹透镜可以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解答】解:将空的透明饮料瓶横着按入面盆里的水面下,此时瓶子和水相当于是一个凹透镜,铅笔反射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故答案为:变细;笔反射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要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21.2016年9月G20峰会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以此强化安防.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当被识别人逐渐靠近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时,她所成的像会逐渐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①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②凸透镜成像时,焦点外,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
①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当被识别人逐渐靠近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时,相当于物体离凸透镜越来越近,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她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缩小;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特点和应用,属基础题.
22.小欣发现水滴落在手机的玻璃屏幕上时,透过水滴会看到放大正立的图文像,如图甲所示.则小欣看到的是 虚 像(填“实”、“虚”);水滴相当于一个透镜,而每一个透镜的两侧都有焦点.这个“水滴透镜”下方的焦点落在如图乙中手机图文层的 下 方(填“上”、“下”);小欣还发现,当水滴足够小时,看到白屏上会显示出彩色色块,这是因为白光是由红、 绿 、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分析】(1)(2)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解答】解:(1)据图能看出,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即此时字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每一个透镜的两侧都有焦点.这个“水滴透镜”下方的焦点落在如图2中手机图文层的下方;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故答案为:虚;下;绿.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特点,明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关键.
23.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途中的拍照留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别忘了带上照相机.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 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拍摄风景时,若发现有部分没有进入镜头,应该将相机向 后 (前/后)移动.
【分析】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解答】解: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要想使所有的同学都进入进入镜头,需要增大物距,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减小像距.所以应该将相机向后移动,同时调节暗箱使其缩短.
故答案为:缩小;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24.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 凸透镜 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 凹面镜 (选填:“平面镜”、“凹面镜”).
【分析】(1)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要想让像更清晰,物体应该更亮.
【解答】解:(1)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刚才的实像再次放大.
(2)光线较强时物体能反射更多的光线,使像更清晰.当光线较暗时,依靠凹面镜反射更多的光线,使物体更亮,像更清晰.
故答案为:凸透镜;凹面镜.
【点评】(1)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实质和成像情况,(2)明确显微镜的每一个元件的作用.
25.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分别称为目镜和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 实 像,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成放大的 虚 像,这样就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
【分析】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据课本知识可知,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即将载物台上的物体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原理与幻灯机相似;此时经过物镜所成的像恰好处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该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经过物镜和目镜的共同作用,从而可以看清微小的物体.
故答案为:实;虚.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物距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并明确它们各相当于凸透镜的哪一种成像情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6.如图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 放大镜 .(填写一种仪器名称)
【分析】放大镜属于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利用放大镜可将指纹放大,使指纹看起来更清楚.
故答案为:放大镜.
【点评】本题通过鉴别人的身份的方法考查了凸透镜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7.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凸 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 较短 (填“较长”“较短”).
【分析】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较短,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其目镜的焦距较长,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较短.
【点评】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距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它们各相当于凸透镜的哪一种成像情况.
28.显微镜载物台上被观察的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放大 实像,再经过目镜成为一个 放大 (“放大”、“缩小“)虚像.
【分析】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物体经过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放大;放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物镜和目镜成像的本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在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所看到的目标在视野的左下方,如果想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应该是 左下 (选填“右上”“右下”“左上”或“左下”).
【分析】本题考查显镜的成像原理.要知道凸透镜成像时我们实际观察到的是物体倒立的像.
【解答】解:因为显微镜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在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所看到的目标在视野的左下方,如果想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应使像向右上移动,则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应该是左下.
故答案为:左下.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是一道基础题.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0.(1)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1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增大 物距, 减小 人像的大小.(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2)手机摄像头成像,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在如图2中大致成像光路,标出像A′B′(透镜内光路可以不画出).
(3)小明用手机的“微距照相”功能,拍摄小蚂蚁,小蚂蚁的照片比蚂蚁还大,此时手机离蚂蚁3cm,则手 机镜头焦距应为 大于1.5cm且小于3cm (选填小于1.5cm、大于1.5cm 且小于3cm、大于3cm)
【分析】(1)“手机自拍杆”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2)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3)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距为u,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手机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2)经过光心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光线折射经过右焦点.两条光线交点就是成像点,光路图如图所示:
(3)小蚂蚁的照片比蚂蚁还大,说明小蚂蚁的物距满足条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又知手机离蚂蚁3cm,则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且小于3cm.
故答案为:(1)增大;减少;(2)如图所示;(3)大于1.5cm且小于3cm.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31.某记者使用的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 A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如果他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人民大会堂精彩的画面,如图甲、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乙 时,镜头焦距调得较大.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且物距相同的时候,焦距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
【解答】解:①因为焦点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过焦点,所以A是焦点.
②由题干中的照片可知:乙照片图象大,所以照乙照片的时候焦距大.因为物距相同的时候,焦距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
故答案为:A;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四.解答题(共5小题)
32.胶片投影仪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点亮光源后,在天花板上出现如图所示清晰的F的像,完成下题.
(1)在图中标出物距.
(2)画出图中所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3)天花板上的F是 实像 (选填“实像”、“虚像”).该像相对于物是 倒立 ( 选填“正立”、“倒立”)
【分析】(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
(2)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从焦点上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
(3)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的规律.
【解答】解:(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u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2)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从焦点上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如下图所示;
(3)由于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的规律,故当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是倒立放大的.
答案为:(1)、(2)如图所示;(3)实像;倒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知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33.“虚拟试衣镜”亮相黑龙江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大于二倍焦距 的范围,若想看到整套西服的着装效果,顾客应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虚拟试衣镜”.
【分析】摄像头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都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成像规律可得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
摄像头和照相机的镜头相同,都是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若想看到整套西服的着装效果,顾客应靠近“虚拟试衣镜”.
故答案为:凸透;大于二倍焦距;靠近.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4.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凸透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物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
(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需要调整水滴与“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 实 (选填“虚”或“实”)像.
(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 厚 (选填“厚”或“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6~12mm .
(4)使凸透镜成为 目 (物、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cm),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 直线 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 水平 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 虚 (选填“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 大 (选填“大”或“小”)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 顺 (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
(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花纹的像.
(6)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微小的物体放大许多倍.
【解答】解:(1)小水滴接近圆形,所以其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是当作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的;
(2)由于把小水滴作为物镜,故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由题意可知,小水滴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小水滴的焦点之内,即小水滴的焦距过大,因此应该把水珠变得再厚些,使其焦距变小,直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满足:f<12mm<2f,即:凸透镜的焦距为:6mm<f<12mm;
(4)由乙图可知,凸透镜在上面,应该是目镜;凸透镜放置的位置是水平的,此时,凸透镜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虽然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但旋转的方向是一致的;要使成的虚像更大一些,应增大物距,把凸透镜向上移动;
(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所以要代替凸透镜,应用远视眼镜.
故答案是:(1)凸透;物;
(2)实;
(3)厚;6~12mm;
(4)目;直线;水平;虚;大;倒立;顺;上;
(6)远视.
【点评】该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了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5.小红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她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照片,如图中甲和乙所示,小红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 乙 (选填“甲”或“乙”)相片时树叶与相机距离远一些.树叶上有一颗露珠,露珠下面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叶脉通过露珠而形成的 正立放大虚 (选填“倒立缩小实”、“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虚”或“正立等大虚”)像,人眼观察到叶脉的像的成像原理跟图中的 C 烛焰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2)凸透镜成像时,u<f,在凸透镜同一侧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解:(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是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所以拍摄乙相片时树叶和相机距离大.
(2)树叶上的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在凸透镜同一侧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观察到叶脉的像的成像原理跟图中的C烛焰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乙;正立放大虚;C.
【点评】(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36.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凸透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物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
(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 厚 (填“厚”或者”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6~12mm .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 同一竖直直线上 ,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上 (填“上”或“下”)移动.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微小的物体放大许多倍.
【解答】解:(1)小水滴接近圆形,所以其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是当作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的;
(2)由题意可知,小水滴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小水滴的焦点之内,即小水滴的焦距过大,因此应该把水珠变得再厚些,使其焦距变小,直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满足:f<12mm<2f,即:凸透镜的焦距为:6mm<f<12mm;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此时,凸透镜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虽然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但旋转的方向是一致的;要使成的虚像更大一些,应增大物距,把凸透镜向上移动.
故答案是:(1)凸透;物;
(2)厚;6~12mm;
(3)同一竖直直线上;倒立;上.
【点评】该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了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选项
操作
目的
A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
调节光线强弱
B
在镜筒下降时
眼镜要注视目镜
C
转动转换器
调换不同倍数的目镜
D
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正中央
选项
操作
目的
A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
调节光线强弱
B
在镜筒下降时
眼镜要注视目镜
C
转动转换器
调换不同倍数的目镜
D
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正中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5 望远镜与显微镜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5 望远镜与显微镜测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5 望远镜与显微镜随堂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