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下册 第9章《力与运动》9.2 牛顿第一定律(含答案)(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896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下册 第9章《力与运动》9.2 牛顿第一定律(含答案)(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896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下册 第9章《力与运动》9.2 牛顿第一定律(含答案)(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896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牛顿第一定律课后练习题
展开A.仍保持水平
B.将向前溢出
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2.(2017•广州)图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静止。小红通过观察,作出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则她坐的车一定是对地静止的
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一定对地向西行驶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一定向西启动
D.小球突然“自动”滚动,则她坐的车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
3.(2017•潍坊)下列科学家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焦耳 B.伽利略 C.欧姆 D.法拉第
4.(2017•南京)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明错误的是( )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说明灰尘有惯性
B.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傾,说明车有惯性
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说明箭有惯性
D.手握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说明锤头有惯性
5.(2017•福建)大老虎从静止开始加速追赶小羚羊,快追上时,羚羊突然急转弯逃脱了老虎的捕捉。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虎静止时没有惯性B.老虎加速过程惯性增大
C.老虎惯性大不易转弯D.老虎惯性小不易转弯
6.(2017•南通)下列事例中,需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人蹬冰面后可继续滑行
B.突然刹车人会前倾
C.离弦的箭继续飞行
D.敲击锤柄套紧锤头
7.(2017•昆明)质量为M的滑块甲和质量为m的滑块乙(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假设水平面足够长,那么两个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将( )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保持不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8.(2017•黑龙江)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要限速行驶
C.人踩到西瓜皮上易滑倒D.跳远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
9.(2017•营口)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了头枕,能减小因突然减速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B.有了头枕,能减小因撞上前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C.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紧急刹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10.(2017•烟台)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
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
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
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
11.(2017•绵阳)如图所示,固定有磁体的小车A、B靠得较近,松手后两车向相反方向运动。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两车都有惯性
B.A对B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B对A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效果相同
二.填空题
12.(2017•淮安)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传统民俗,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龙舟到达终点后,虽然桨手停止划水,但由于 ,龙舟仍会继续向前运动。
13.(2017•温州)头盔、赛车服、头颈支持系统是赛车手极其重要的防护装备(如图),分别保护赛车手身体的不同部位。
(1)专业赛车服有导热性能极弱的材料制成,可以在高温时对赛车手起保护作用,导热性属于物质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比赛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撞击,在安全带的保护下,车手的身体能被固定在座椅上,佩戴头颈支持系统可以避免头部由于 向前摆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4.(2017•怀化)小强同学在踢足球时,用力踢向足球,足球受力后腾空而起,球离开脚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 ,同时他也感到脚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15.(2017•盘锦)在进行冰壶比赛时,冰壶离开手后仍能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 。运动员有时会在冰壶前用力“刷冰”,目的是 (填“增大”或“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与前方的冰壶撞击后,会将前方的冰壶击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6.(2017•抚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 ,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离越 。如果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它将做 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7•德阳)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 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 。
18.(2017•营口)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 运动;
(4)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 W2(选填“>”、“=”或“<”);
(5)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 。
19.(2017•本溪)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能够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起始端的速度 (填“相同”或“不同”),这是利用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 转化为动能来实现的。
(2)小车三次滑行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做 运动。
(3)完成上述实验后,他们取来一个小球和木块,将小球从斜面的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将水平长木板上的木块由A位置撞至B位置,如图乙所示; 完成后,保持木块在B位置不动,取回小球置于斜面同一位置重复上面的操作,如图丙所示。这是在 相同的条件下,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在这两次实验中, (填“乙”或“丙”) 图中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更大一些。
四.解答题
20.(2017•绥化)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会飞出去。
(1)飞出的棋子相对于其它棋子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
(2)上面的棋子会落到原来位置的下方,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2017•苏州)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仍保持水平
B.将向前溢出
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分析】本题中水面发生了变化,这属于惯性现象,所以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惯性知识去分析。
【解答】解:司机突然刹车时,车的速度减慢,而杯中水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前运动,故水可能会向前溢出。
故选:B。
【点评】在分析解释惯性现象时,要先确定研究对象是谁,然后将物体一分为二分成两部分,受力部分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不受力部分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2017•广州)图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静止。小红通过观察,作出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则她坐的车一定是对地静止的
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一定对地向西行驶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一定向西启动
D.小球突然“自动”滚动,则她坐的车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
【分析】(1)(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4)力可以改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A、若窗外另一列车与该列车同向、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车之间不会发生位置的变化,以一方为参照物,另一方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来说,有位置的改变,此时两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
B、若两车都向东行驶,且另一列车的速度大于该车的速度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则认为另一列车是向东运动的,而小红坐的车对地却是向东行驶的,故B错误;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说明她坐的列车向西加速(启动)或向东减速,故C错误;
D、小球突然“自动”滚动,说明小球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她坐的车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依据。
3.(2017•潍坊)下列科学家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焦耳 B.伽利略 C.欧姆 D.法拉第
【分析】焦耳定律、欧姆定律及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均与电及磁有关,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奠定了基础。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焦耳、欧姆、法拉第与电及磁的知识有关,伽利略、笛卡尔的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奠定了基础。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物体的基本知识,根据各个科学家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进行分析。
4.(2017•南京)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明错误的是( )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说明灰尘有惯性
B.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傾,说明车有惯性
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说明箭有惯性
D.手握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说明锤头有惯性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惯性,但也要注意防止惯性。
【解答】解:
A、用力拍打被子,被子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就和被子分离了,利用了灰尘的惯性,故A正确;
B、汽车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人会向前倾,这说明人有惯性,故B错误;
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箭具有惯性,故C正确;
D、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当锤柄遇到地面停下后,锤头因为惯性,继续保持运动状态,所以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惯性及惯性的应用。注意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要与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区别开来。
5.(2017•福建)大老虎从静止开始加速追赶小羚羊,快追上时,羚羊突然急转弯逃脱了老虎的捕捉。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虎静止时没有惯性B.老虎加速过程惯性增大
C.老虎惯性大不易转弯D.老虎惯性小不易转弯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是否受力、速度大小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不能和生活中的习惯等混在一起。
6.(2017•南通)下列事例中,需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人蹬冰面后可继续滑行
B.突然刹车人会前倾
C.离弦的箭继续飞行
D.敲击锤柄套紧锤头
【分析】惯性是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有时对我们有用、有时有害,特别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据此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解答】解:
A、人蹬冰面后可继续滑行,属于利用惯性,故A不合题意;
B、突然刹车人会前倾,需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B符合题意。
C、拍离弦的箭继续飞行,是利用惯性;故C不合题意。
D、敲击锤柄套紧锤头,是利用惯性;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在有些情况下对我们有利,我们要充分利用惯性;在有些情况下,惯性对我们有害,我们要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
7.(2017•昆明)质量为M的滑块甲和质量为m的滑块乙(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假设水平面足够长,那么两个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将( )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保持不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滑块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滑块到达水平面上时的速度相等;滑块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滑块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则滑块M、m到达水平面上时的速度相等;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光滑平面不受摩擦力,则两滑块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速度相等,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了解和掌握,常见题目。
8.(2017•黑龙江)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要限速行驶
C.人踩到西瓜皮上易滑倒D.跳远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有利的,也是有害的。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抓住“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注意将它与惯性带来的危害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等区别开来。
【解答】解: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是因为赛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是惯性带来的危害,故A不符合题意;
B、限速行驶是为了防止遇到紧急情况时,由于惯性无法及时让车停下来,是惯性带来的危害,故B不合题意;
C、正在行走的人,处于运动状态,当他踩在西瓜皮上时,由于摩擦力太小,所以脚不能立刻停下,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就向滑倒。是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不合题意;
D、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起跳前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起跳后,人由于惯性会跳的更远,属于利用惯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所学的惯性知识解释我们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9.(2017•营口)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了头枕,能减小因突然减速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B.有了头枕,能减小因撞上前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C.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紧急刹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和质量有关;由于惯性,有了头枕,能减小汽车突然加速或因被后车撞上对司机造成的伤害;由于惯性当紧急刹车时,人会前冲,安全带可以防止人冲上前窗玻璃。
【解答】解:AB、有了头枕,能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或被后车撞上对司机造成的伤害;故AB错误;
CD、系安全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冲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生活中对于惯性的应用和防止很多,要注意结合惯性的内容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多总结。
10.(2017•烟台)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
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
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
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
【分析】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故应该是甲车司机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故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甲车原来静止,甲车受到后面的撞击而突然向前运动而使司机背部受到挤压;第二种情况甲车向后倒车撞到乙车上而停止运动,而使司机背部受到挤压。
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应该是乙车司机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故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乙车向前运动车头撞到甲车而停止;第二种可能是乙车静止,乙车车头由于受到撞击而向后运动。
【解答】解:由于甲车司机的背部受到挤压,故应该是甲车司机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故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甲车原来静止,甲车的车尾受到后面的撞击而突然向前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保持不动,即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第二种情况甲车向后倒车,甲的车尾撞到乙车的车头上而停止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
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应该是乙车司机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故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乙车向前运动车头撞到甲车的车尾而停止,而乙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到乙车上造成身体向前倾斜;第二种可能是乙车静止,乙车车头由于受到撞击而向后运动,而司机由于惯性保持静止而造成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
综上分析:故只有B正确。
故选:B。
【点评】在处理这类题目时不能急躁,要心平气和的认真分析讨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出答案。
11.(2017•绵阳)如图所示,固定有磁体的小车A、B靠得较近,松手后两车向相反方向运动。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两车都有惯性
B.A对B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B对A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效果相同
【分析】(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力的作用效果为: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的性质。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解答】解: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两车受到磁力的作用,故A错误;
B、A对B的排斥力使B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改变的是B车,故B错误;
C、B对A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正确;
D、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效果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利用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知识,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填空题
12.(2017•淮安)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传统民俗,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龙舟到达终点后,虽然桨手停止划水,但由于 惯性 ,龙舟仍会继续向前运动。
【分析】解决此题从向后划水,龙舟得到快速前进的动力上分析,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龙舟继续向前运动,表明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总结出这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解答】解:
划桨手向后划水,同时水也会给船桨一个反作用力而使船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停止划水,船继续前进一段路程,这是由于惯性,船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引起的。
故答案为:相互;惯性。
【点评】此题通过事例考查了惯性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道物体间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13.(2017•温州)头盔、赛车服、头颈支持系统是赛车手极其重要的防护装备(如图),分别保护赛车手身体的不同部位。
(1)专业赛车服有导热性能极弱的材料制成,可以在高温时对赛车手起保护作用,导热性属于物质的 物理性质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比赛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撞击,在安全带的保护下,车手的身体能被固定在座椅上,佩戴头颈支持系统可以避免头部由于 惯性 向前摆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分析】(1)导热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1)专业赛车服有导热性能极弱的材料制成,导热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比赛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撞击,汽车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而佩戴头颈支持系统可以避免头部由于惯性而向前摆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1)物理性质;(2)惯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在交通方面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4.(2017•怀化)小强同学在踢足球时,用力踢向足球,足球受力后腾空而起,球离开脚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 惯性 ,同时他也感到脚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分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叫做惯性;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足球离开脚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
脚对足球施加力,足球对脚也施加一个力,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惯性;相互。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会利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关系,结合惯性等知识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15.(2017•盘锦)在进行冰壶比赛时,冰壶离开手后仍能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 惯性 。运动员有时会在冰壶前用力“刷冰”,目的是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与前方的冰壶撞击后,会将前方的冰壶击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分析】利用以下知识分析解答:
(1)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冰壶被推出后,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就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
队员在冰壶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扫刷”,其目的是:使冰熔化,使冰面更光滑,减小摩擦力。
后方的冰壶与前方的冰壶撞击后,会将前方的冰壶击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惯性;减小;运动状态。
【点评】本题考查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16.(2017•抚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 相同 ,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离越 越远 。如果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它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
【分析】(1)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有意义,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
(2)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据此推理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
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相同;越远;匀速直线。
【点评】本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要掌握实验的现象及结论,知道在此基础上经过推理可得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思考实验的意义,并能根据所学的其他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本实验中相关的实验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7•德阳)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 甲 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分析】(1)当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时,其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相等,速度相同;
(2)小车运动的距离长短与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关,小车运动的距离短,表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3)(4)当水平面是光滑的,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小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据此推出牛顿第一定律。
【解答】解:(1)让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机械能相同,速度相同;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在这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短,这是因为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大;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发生改变,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2)甲;(3)匀速直线;(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点评】本题考查理想实验,应理解理想实验的控制变量法,同时体会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以及合理的外推得出物理规律的思想。
18.(2017•营口)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 同一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远 ;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
(4)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 = W2(选填“>”、“=”或“<”);
(5)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 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在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测力计示数 。
【分析】(1)为完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即保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根据(2)运动变化的趋势推理想像;
(4)从小车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大小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分析;
(5)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解答】解:(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
(2)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变小,阻力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
(3)由(2)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
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因小车达到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小车的动能相同,最终速度为0,小车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大小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故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W2;
(5)根据二力平衡,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在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大小和小车所受阻力为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测力计示数即为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1)同一;相同;(2)小;远;(3)匀速直线;(4)=;(5)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在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测力计示数。
【点评】本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查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推理法的运用及做功的实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9.(2017•本溪)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能够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起始端的速度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这是利用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 重力势能 转化为动能来实现的。
(2)小车三次滑行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慢 ,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
(3)完成上述实验后,他们取来一个小球和木块,将小球从斜面的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将水平长木板上的木块由A位置撞至B位置,如图乙所示; 完成后,保持木块在B位置不动,取回小球置于斜面同一位置重复上面的操作,如图丙所示。这是在 质量 相同的条件下,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 速度 的关系。在这两次实验中, 乙 (填“乙”或“丙”) 图中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更大一些。
【分析】(1)①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②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据此推理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
(3)根据水平面存在摩擦力和两次实验中小球的质量相同判断研究的问题以及哪图中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更大一些。
【解答】解:
(1)①为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需让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
②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小车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3)乙、丙两次实验使用同一小球,小球质量相同,小球在水平长木板上滚动的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小球滚动的距离越远速度越小,所以乙、丙两次实验是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在这两次实验中,乙图中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更大一些。
故答案为:(1)相同;重力势能;(2)慢;匀速直线;(3)质量;速度;乙。
【点评】本题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两个实验相结合,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实验中多注意分析实验的方法。
四.解答题
20.(2017•绥化)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会飞出去。
(1)飞出的棋子相对于其它棋子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
(2)上面的棋子会落到原来位置的下方,这是为什么?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答:(1)飞出的棋子相对于其它棋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2)击打棋子前,棋子是静止的。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这一棋子因受力改变运动状态而飞出去,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又落回原位置的下方。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这是中考的一个重点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复习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牛顿第一定律,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的关系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的关系课后复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如图所示,“风吹树摇,风停树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