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物理上册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11.5.机械效率(含答案)(12)

    【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物理上册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11.5.机械效率(含答案)(12)第1页
    【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物理上册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11.5.机械效率(含答案)(12)第2页
    【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物理上册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11.5.机械效率(含答案)(12)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4耳听不到的声音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中周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dB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员。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超声波B.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入耳处减弱警示音,以保护听力D.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音调变高2.扫地机器人工作时会自动躲避障碍物,其避障的工作原理类似蝙蝠,则它对外发射的是(  )A.无线电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激光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5.小海在自习课上了一声,声达到85分贝,旁边同学的耳朵被震得嗡嗡响,关于他的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属于超声波 B声传递了能量C声属于噪声     D85分贝说明声响度大6.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  )A.传播速度    B.传播能量 C.振动幅度 D.振动频率7最美人间四月天,蜜蜂蝴蝶舞蹁跹。人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一般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蝴蝶在人身后飞,人听不见B.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蝴蝶在人身后飞,人也能听见C2赫兹至10赫兹的次声,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就能听见D.声音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8.磁带录放机可高速、低速播放正常录制的声音,当它在低速播放时,最有可能听不到的声音是正常录音时(  )A.频率较低的声音 B.频率较高的声音C.振动较弱的声音 D.振动较强的声音 二.填空题9.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不能10.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白鳍豚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众称为白鳍拜江。白鳍豚是肉食性动物,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频率很高     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遗憾的是,2011年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白鳍豚。11201846日,我省芜湖市境内发生了3.6级地震。请问地震时会产生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12.台风和海啸会产生     (次声波、超声波),建立这种声波接收站就能对台风和海啸进行预警。13.如图示,用超声波测速仪能准确则定快速飞行的网球速度。测速过程中传播信息的超声波是由     (选填网球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测速仪应用了超声波     的特点;超声波测速仪的基本原理是      三.解答题(共4小题)14.为了减弱噪声,小明想将隔音墙的材料由棉布换成瓷瓦,小丽认为不妥。他们由此引出一个探究课题:棉布与瓷瓦哪种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好些?1)请你根据他俩提出的探究课题,选择适当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并简要说明实验的步骤。2)为了减少噪声污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这样做(请写出2条):          15.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器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1)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     处减弱;在     过程中减弱;在     处减弱。2)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处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嫩巩固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2)探测船发生声音是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     波,原因是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因为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雪花落水也有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哪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音,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是/不是)噪声。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而发声,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     (填序号即可)。A.归纳分析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A、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警示音不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在高科技设备上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科技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分析】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判断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式叫做回声定位;机器人利用超声波反射定位能更精准地主动躲避障碍物。【解答】解: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它能准确的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由于回声定位的原理。机器人能够自动躲避障碍物,其工作原理类似蝙蝠,也是采用超声波波来侦测、判断障碍物及空间方位,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超声波的定义和应用,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3【分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解答】解: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耳听觉范围的掌握,明确不是大象发出的所有的声音都是次声波,只有大象之间交流时才会是次声波。 4【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从狗和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得到相关的信息即可解题。【解答】解:A、大象的声音频率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狗的听觉范围在15Hz50000Hz,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因此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狗能感觉到,该选项说法正确;C、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人说话的声音狗是能够听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大象的听觉范围是1Hz20000Hz,而狗的发声范围是452Hz1800Hz,因此大象是能够听到狗的叫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从题干信息中搜寻有用的信息,考查学生根据信息总结结论的能力。 5【分析】1)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属于噪声;4)分贝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A声不属于超声波,因为超声波人耳听不到,故A错误,符合题意;B声使旁边同学的耳朵被震得嗡嗡响,说明声音传递了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属于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85分贝说明声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6【分析】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解答】解: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次声波的频率较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要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 7【分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蜜蜂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不管蜜蜂在人前还是在人后,人都能听到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2赫兹至10赫兹的次声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人类听不到,故A正确,BC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以及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属于声学基础的考查。 8【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都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都是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2)人耳听到的声音还要有一定的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解答】解:A、低速播放时,有可能频率低于20Hz,此时听不到声音。符合题意。B、磁带录放机低速播放,产生的声音频率不可能高于20000Hz.会听到声音,不合题意。C、物体振动幅度较弱,但仍有一定响度,会听到声音。不合题意。D、物体振动幅度较强,产生的响度也大,能听到声音。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听到声音与频率和振幅间的关系,要认真分析。 二.填空题(共15小题)9【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f==350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350;能。【点评】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10【分析】高于20000Hz的声音属于超声波,超声波能传递信息。【解答】解:白鳍豚能自身发出的频率很高的超声波讯号,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故答案为:超声波。【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11【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解答】解:地震时会产生 次声波,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20Hz,人耳不能直接听到。故答案为:次声波。【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次声定义的了解情况,是基础题。 12【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次声波可以对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并能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解答】解:台风和海啸会产生次声波,利用次声波可以对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并能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故答案为:次声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3【分析】超声波由测速仪向网球发出,遇到网球,反射回来,测速仪接收,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来工作的。原理:声波测速仪每隔一相等时间,发出一超声脉冲信号,每隔一段时间接收到物体反射回的该超声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差和声速,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解答】解:网球不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由测速仪发出,声和光一样能进行反射,反射到测速仪,测速仪接收,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来工作的。故答案为:测速仪;反射;回声测距。【点评】本题在体育比赛中应用超声波测量网球的速度,体现了物理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解答题(共4小题)14【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解答】解:要研究棉布与瓷瓦哪种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好些,需要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控制棉布和磁瓦的厚度,形状相同。故方案为:1)方案一:找同样厚度的棉布、瓷瓦各一块,找同样的纸制圆柱形空心筒两个,如图1将棉布、两个纸制圆柱形空心筒连接好。一人对着一端开口处向里喊话,另一人在另一端开口处对准耳朵听。将棉布换成瓷瓦,重复以上实验;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大小。方案二:如图2,用同样厚的棉布、瓷瓦分别做成体积、形状完全相同的盒子,其中放入小闹钟(或其他能发声的物体).人在外面根据听到声音的大小判断哪一种物体隔音效果好。2)不在深夜开大音响;上课的时候不随便晃动桌椅发出声音。(提示:合理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 15【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办法。【解答】解:1)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2)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关上窗户,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教室周围植树种草,同样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教室附近设置禁止喧哗的标志,如果声音来自马路上,则可请交通部门设置禁鸣标志。故答案为:1)声源;传播;人耳;2)关上窗户;在教室周围植树种草;在教室附近设置禁止喧哗的标志。(合理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我们对噪声的理解以及防治噪声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难度不大。 16【分析】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水下有无暗礁,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具有单向传播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明确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是解答第三问的关键。【解答】解:(1)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2)探测船发生声音是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超声波,原因是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因为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1)能量;(2)超声;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3)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个知识点,一是超声波传递能量和信息的应用实例,二是声音传播条件的应用,属基础知识。 17【分析】1)人耳朵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即高于20000Hz的属于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这两种声波都是人耳朵无法听到的。2)声呐装置是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的。3)据原文中: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即可判断该题的答案。4)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液体能传递声音。5)据原文中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即可排列出正确的次序。【解答】解: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其所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故选A3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故这些声音对于鲸鱼来说是噪音。4)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而产生声音,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5)据原文的描述,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先提出假设,然后进行试验,后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故正确的次序是c b a d故答案为:(1)超声波;(2A;(3)是;(4)振动;海水(液体);(5c b a d【点评】能读懂原文,并结合有关声音的产生、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进行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5 机械效率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5 机械效率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课时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声音知识,正确的说法是,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同步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则以下所求物理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