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中周“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dB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员。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超声波B.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入耳处减弱警示音,以保护听力D.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音调变高2.扫地机器人工作时会自动躲避障碍物,其避障的工作原理类似蝙蝠,则它对外发射的是( )A.无线电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激光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5.小海在自习课上“吼”了一声,“吼”声达到85分贝,旁边同学的耳朵被震得嗡嗡响,关于他的“吼”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吼”声属于超声波 B.“吼”声传递了能量C.“吼”声属于噪声 D.85分贝说明“吼”声响度大6.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 )A.传播速度 B.传播能量 C.振动幅度 D.振动频率7.“最美人间四月天,蜜蜂蝴蝶舞蹁跹”。人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一般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蝴蝶在人身后飞,人听不见B.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蝴蝶在人身后飞,人也能听见C.2赫兹至10赫兹的次声,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就能听见D.声音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8.磁带录放机可高速、低速播放正常录制的声音,当它在低速播放时,最有可能听不到的声音是正常录音时( )A.频率较低的声音 B.频率较高的声音C.振动较弱的声音 D.振动较强的声音 二.填空题9.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0.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白鳍豚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众称为“白鳍拜江”。白鳍豚是肉食性动物,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频率很高 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遗憾的是,2011年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白鳍豚。11.2018年4月6日,我省芜湖市境内发生了3.6级地震。请问地震时会产生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12.台风和海啸会产生 (次声波、超声波),建立这种声波接收站就能对台风和海啸进行预警。13.如图示,用超声波测速仪能准确则定快速飞行的网球速度。测速过程中传播信息的超声波是由 (选填“网球”或“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测速仪应用了超声波 的特点;超声波测速仪的基本原理是 。 三.解答题(共4小题)14.为了减弱噪声,小明想将隔音墙的材料由棉布换成瓷瓦,小丽认为不妥。他们由此引出一个探究课题:棉布与瓷瓦哪种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好些?(1)请你根据他俩提出的探究课题,选择适当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并简要说明实验的步骤。(2)为了减少噪声污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这样做(请写出2条):① ;② 。15.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器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1)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 处减弱;在 过程中减弱;在 处减弱。(2)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处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嫩巩固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2)探测船发生声音是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 波,原因是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因为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雪花落水也有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哪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音,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是/不是)噪声。(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而发声,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 (填序号即可)。A.归纳分析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A、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警示音不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在高科技设备上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科技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分析】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判断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式叫做回声定位;机器人利用超声波反射定位能更精准地主动躲避障碍物。【解答】解: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它能准确的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由于回声定位的原理。机器人能够自动躲避障碍物,其工作原理类似蝙蝠,也是采用超声波波来侦测、判断障碍物及空间方位,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超声波的定义和应用,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3.【分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解答】解: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耳听觉范围的掌握,明确不是大象发出的所有的声音都是次声波,只有大象之间交流时才会是次声波。 4.【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从“狗和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得到相关的信息即可解题。【解答】解:A、大象的声音频率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狗的听觉范围在15Hz~50000Hz,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因此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狗能感觉到,该选项说法正确;C、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人说话的声音狗是能够听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大象的听觉范围是1Hz~20000Hz,而狗的发声范围是452Hz~1800Hz,因此大象是能够听到狗的叫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从题干信息中搜寻有用的信息,考查学生根据信息总结结论的能力。 5.【分析】(1)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属于噪声;(4)分贝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A、“吼”声不属于超声波,因为超声波人耳听不到,故A错误,符合题意;B、“吼”声使旁边同学的耳朵被震得嗡嗡响,说明声音传递了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吼”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属于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85分贝说明“吼”声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6.【分析】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解答】解: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次声波的频率较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要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 7.【分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蜜蜂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不管蜜蜂在人前还是在人后,人都能听到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2赫兹至10赫兹的次声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人类听不到,故A正确,BC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以及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属于声学基础的考查。 8.【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都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都是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2)人耳听到的声音还要有一定的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解答】解:A、低速播放时,有可能频率低于20Hz,此时听不到声音。符合题意。B、磁带录放机低速播放,产生的声音频率不可能高于20000Hz.会听到声音,不合题意。C、物体振动幅度较弱,但仍有一定响度,会听到声音。不合题意。D、物体振动幅度较强,产生的响度也大,能听到声音。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听到声音与频率和振幅间的关系,要认真分析。 二.填空题(共15小题)9.【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f==350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350;能。【点评】(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10.【分析】高于20000Hz的声音属于超声波,超声波能传递信息。【解答】解:白鳍豚能自身发出的频率很高的超声波讯号,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故答案为:超声波。【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11.【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解答】解:地震时会产生 次声波,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20Hz,人耳不能直接听到。故答案为:次声波。【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次声定义的了解情况,是基础题。 12.【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次声波可以对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并能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解答】解:台风和海啸会产生次声波,利用次声波可以对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并能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故答案为:次声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3.【分析】超声波由测速仪向网球发出,遇到网球,反射回来,测速仪接收,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来工作的。原理:声波测速仪每隔一相等时间,发出一超声脉冲信号,每隔一段时间接收到物体反射回的该超声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差和声速,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解答】解:网球不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由测速仪发出,声和光一样能进行反射,反射到测速仪,测速仪接收,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来工作的。故答案为:测速仪;反射;回声测距。【点评】本题在体育比赛中应用超声波测量网球的速度,体现了物理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解答题(共4小题)14.【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解答】解:要研究棉布与瓷瓦哪种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好些,需要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控制棉布和磁瓦的厚度,形状相同。故方案为:(1)方案一:找同样厚度的棉布、瓷瓦各一块,找同样的纸制圆柱形空心筒两个,如图1将棉布、两个纸制圆柱形空心筒连接好。一人对着一端开口处向里喊话,另一人在另一端开口处对准耳朵听。将棉布换成瓷瓦,重复以上实验;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大小。方案二:如图2,用同样厚的棉布、瓷瓦分别做成体积、形状完全相同的盒子,其中放入小闹钟(或其他能发声的物体).人在外面根据听到声音的大小判断哪一种物体隔音效果好。(2)不在深夜开大音响;上课的时候不随便晃动桌椅发出声音。(提示:合理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 15.【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办法。【解答】解:(1)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2)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关上窗户,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教室周围植树种草,同样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教室附近设置禁止喧哗的标志,如果声音来自马路上,则可请交通部门设置禁鸣标志。故答案为:(1)声源;传播;人耳;(2)关上窗户;在教室周围植树种草;在教室附近设置禁止喧哗的标志。(合理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我们对噪声的理解以及防治噪声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难度不大。 16.【分析】①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是我们应该了解的;②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水下有无暗礁,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具有单向传播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③明确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是解答第三问的关键。【解答】解:(1)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2)探测船发生声音是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超声波,原因是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因为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1)能量;(2)超声;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3)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个知识点,一是超声波传递能量和信息的应用实例,二是声音传播条件的应用,属基础知识。 17.【分析】(1)人耳朵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之间,即高于20000Hz的属于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这两种声波都是人耳朵无法听到的。(2)声呐装置是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的。(3)据原文中: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即可判断该题的答案。(4)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液体能传递声音。(5)据原文中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即可排列出正确的次序。【解答】解:(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其所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故选A。(3)“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故这些声音对于鲸鱼来说是噪音。(4)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而产生声音,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5)据原文的描述,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先提出假设,然后进行试验,后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故正确的次序是c b a d。故答案为:(1)超声波;(2)A;(3)是;(4)振动;海水(液体);(5)c b a d。【点评】能读懂原文,并结合有关声音的产生、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进行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5 机械效率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课时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声音知识,正确的说法是,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同步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则以下所求物理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