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共16页。
    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测试题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②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______________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______________,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⑥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浩瀚的云海把黄山峰林装扮得犹如蓬莱仙境,置身其中仿佛进入梦幻世界。它时而和风平浪静的湖水                        ,时而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云海初现时,群山披上了斑澜的锦衣,璀璨夺目,瞬息万变。当云海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远近山峦,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此时贡阳山麓的“五老荡船”在云海中显得尤为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跷”,在飞云mí漫舒展时,现出移步踏云的奇姿。黄山的奇蜂、怪石只有依赖飘忽不定的云雾的烘托才显得扑朔迷离,怪石愈怪,奇峰更奇,使它们增添了诱人的艺术魅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璨(              托 (               mí(       )漫(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3) “舒展”中“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扑朔迷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1)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选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真诚善良B.《五猖会》——父亲——封建家长C.《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忱D.《琐记》——衍太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2)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先生就在《傅雷家书》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___________,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名族的______________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4.本学期,希望中学八(1)班准备开展以“诗词之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为了烘托气氛,同学们觉得需要在教室黑板上书写一则标语。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对偶句,作为主题活动的宣传语。传承  培养  诗文  诵读  美德  经典  展示  华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班级同学对全校开展的“我爱诗词”的问卷调查。请写出两条你探究发现的结果。所占百分比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男生48%42%37%女生52%58%63%     探究发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倡导大家将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班委会发出了倡议。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A]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人的胸襟。正如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B]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C]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①[A]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____”一词改为“____”。②[B]句中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改为:____③[C]句中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____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B.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C. 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D. 《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6. 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7.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2)如外人  (3)余人各复至其家8. 下面加点词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此人一一具言所闻。10.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 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我国___________代和___________代文学家。1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悄怆幽邃 (2)怀民亦未 14. 《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15. 《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16. 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17.关泣社会 你会发现许多美丽的事情和事物:参加公益涪动,你会发现人心是如此美丽;观看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你会发现诗词是如此美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从一双双伸出的援助之手,你会发现人性是如此美丽……请以“      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和要求】(1)选择合适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子600 字。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②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______________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______________,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⑥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答案】    (1). (1)①君子好逑    (2). ②道阻且右    (3). 微君之故    (4). 纵我不往    (5). ⑤气蒸云梦泽    (6). ⑥皆若空游无所依(2)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其中①—⑥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诗(全文),然后根据理解选择出最恰当的句子。(2)小题默写整首诗的前4句。“逑”“蒸”“皆”“阙”“津”“宦游”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浩瀚的云海把黄山峰林装扮得犹如蓬莱仙境,置身其中仿佛进入梦幻世界。它时而和风平浪静的湖水                        ,时而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云海初现时,群山披上了斑澜的锦衣,璀璨夺目,瞬息万变。当云海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远近山峦,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此时贡阳山麓的“五老荡船”在云海中显得尤为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跷”,在飞云mí漫舒展时,现出移步踏云的奇姿。黄山的奇蜂、怪石只有依赖飘忽不定的云雾的烘托才显得扑朔迷离,怪石愈怪,奇峰更奇,使它们增添了诱人的艺术魅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璨(              托 (               mí(       )漫(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3) “舒展”中“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扑朔迷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答案】    (1). (1)cuǐ    (2). hōng    (3). 弥漫    (4). (2) 斑澜    (5). 斑斓    (6). (3) 伸展奇峄    (7). 怪石难于辨别(4) 示例:时而如波涛汹涌的大海【解析】试题分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弥”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修改错别字。也是在考查字形。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此题考的就是双音节词语。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澜和斓是形近字,注意区分。(3)考查词义。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扑朔迷离”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结合语境解释:怪石难于辨别。(4)仿写句子的原则:①对象同类:仿写句的陈述对象应优先考虑与例句陈述的对象是同类事物;②句式相同:仿写句在句式、结构、语气、句子之间的关系上须与例句保持一致:③修辞一致:仿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必须与例句一致;④结构对称:仿写句要努力追求词性相同、词义相对、字数相同或相近:讲究文采:仿写句要尽可能讲究文采,恰当运用好词佳句。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1)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选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真诚善良B.《五猖会》——父亲——封建家长C.《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忱D.《琐记》——衍太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2)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先生就在《傅雷家书》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___________,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名族的______________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答案】    (1). (1) D    (2). (2) 严谨    (3). 荣辱【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中人物性格的把握。ABC三项正确。D项的衍太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觉得她是一个表里不一、令人厌恶的人.小时候的鲁迅,觉得衍太太是个“大好人”,但后来看清了衍太太的这面目,十分厌恶她。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傅雷家书》的相关常识的掌握。根据其对儿子的教育观点,填空即可。4.本学期,希望中学八(1)班准备开展以“诗词之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为了烘托气氛,同学们觉得需要在教室黑板上书写一则标语。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对偶句,作为主题活动的宣传语。传承  培养  诗文  诵读  美德  经典  展示  华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班级同学对全校开展的“我爱诗词”的问卷调查。请写出两条你探究发现的结果。所占百分比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男生48%42%37%女生52%58%63%     探究发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倡导大家将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班委会发出了倡议。下面是倡议书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A]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人的胸襟。正如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B]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C]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①[A]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____”一词改为“____”。②[B]句中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改为:____③[C]句中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____【答案】    (1). (1)诵读经典诗文      (2). 传承华夏美德    (3). (2)①随着年级的增长,“我爱诗词”男生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女生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4). ②随着年级的增长,“我爱诗词”男女生所占比例距离在拉大。    (5). (3)①压缩  浓缩    (6). ②我们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其它正确改动也可)    (7). ③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解析】试题分析:(1)对偶:是由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组成,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本题根据活动主题“诗词之魅”,首先要选用的词语有:诗文、诵读、经典。这样由这三个词语组成一句:诵读经典诗文。再从余下的五个词语中选择三个词语,组成与“诵读经典诗文”意义相关的一句。最为合理的是:传承华夏美德。据此作答。(2)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3)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修改病句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对语法上有毛病或逻辑上有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本题作答依据题目中的提示作答。[A]句中的“压缩”与“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搭配不当;[B]句缺少主语,加句首加“我们”;[C]句先有“信心”,才能获得“精神支撑”。点睛:句子的正确使用,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B.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C. 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D. 《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6. 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答案】5. D    6. 示例: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解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ABC三项理解正确。D项不正确。应为:《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欲即转离,这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7.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2)如外人  (3)余人各复至其家8.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0.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案】7. (1)类(2)全 ,都(3)邀请    8. A    9. 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 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或 :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10.     (1). 热情好客;    (2).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11.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 有 战 乱)的向往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能够灵活运用。注意“延”,文中指邀请。8题详解】A.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古今意思相同。B.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总称。C.妻子 ,古义:妻与子。今义:男子配偶。D.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1)句“黄发”“垂髫”“怡然”等字词的翻译,(2)句“一一”“具言”“闻”等字词的翻译。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桃源人害怕外人破坏他们与世隔绝和平安宁的生活。11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译文: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 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我国___________代和___________代文学家。1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悄怆幽邃 (2)怀民亦未 14. 《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15. 《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16. 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答案】12.     (1).     (2).     13. (1)忧伤的样子 (2)“躺着休息”或“睡觉”    14. 围绕“水清”回答即可。    15. 围绕“月光如水清澈透明,竹柏影如藻、荇交错纵横”回答即可。    16. 柳宗元心情围绕“乐与忧”回答即可;苏轼的心情围绕“欣喜悠闲与失意悲凉”回答即可。【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综上,本题答案为“唐”“宋”。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意为: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②句意为:张怀民也没有睡。寝:睡觉。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理解文言文内容,并结合上下文分析作答。文言文第二段写潭中鱼的形神姿态。“皆若空游无所依”意为“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下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则写出了阳光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的景象。这两句都侧面突出了潭水清冽透明的特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立足于对文意的理解,结合题干的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即可得出答案。《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意是: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围绕这句话,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答案。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理解与情感有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应结合两篇文章分别理解柳宗元和苏轼的不同心情。从《小石潭记》中可看出,柳宗元在被贬时期既乐也忧: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以此可看出作者心中的“乐”;文中描写到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树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以此可看出作者心中的“忧”。从《记承天寺夜游》中可看出,苏轼在被贬时期既悠闲又悲凉:“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的不屑;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因此作答时,只要围绕“乐与忧”及“悠闲与悲凉”即可。17.关泣社会 你会发现许多美丽的事情和事物:参加公益涪动,你会发现人心是如此美丽;观看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你会发现诗词是如此美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从一双双伸出的援助之手,你会发现人性是如此美丽……请以“      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和要求】(1)选择合适的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子600 字。【答案】美丽青春就如同一个将要升起的太阳,一点一点的绽放光芒;青春就好似那朝气蓬勃的参天大树,不断地以它的生机勃勃使景色美丽;青春就宛如一条河流,永不退缩、浩浩荡荡,奔涌出一种永不停息的风采……的确,青春是美好的,但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精彩的。青春,一个闪光又绚丽的字眼,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溢着无限的激情与期望;满载着无限的生机与阳光。它是作家耀眼的语言,是战士沸腾的热血,是明星在舞台上热情洋溢的歌声,它令多少人陶醉!又令多少人向往。青春如同一株无人问津的小草,或许没有阳光、没有雨露、没有一路的芬芳花香,或许无人问津;只有践踏,只有侮辱,但它只有默默而顽强的活着,终究会盛开出一朵娇艳美丽的花朵。青春在奋斗中展现美丽,青春在奋斗中展现辉煌。就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他搏风击雨中,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正拥有青春的我们,何不以勇锐盖过怯懦,以进取压倒苟安,让我们扬起奋斗的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不断前行,展示我们新一代人青春的壮美与力量,让我们就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吧!让青春之歌扬出昂扬的旋律,让我们的声明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青春年少,我们斗志昂扬,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美丽的阶段,奋发是我们的格言,努力是我们的标志,勤劳是我们的习惯,奉献是我们的信条!奋斗是我们榜样!达·芬奇曾经说过:“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这样,年轻才不会空虚。”青春岁月,有过挣扎,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同伴的努力催人奋起,促我奋斗,催我向上,看着有些朋友们得过且过,虚度光阴,我也曾犹豫,看着看着有些人整日的紫醉金迷、吃喝玩乐,我也曾动摇,每当彷徨时,我便想起了想起了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奋斗之路,正是他一次次的实验,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当我迷茫时,经常会有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奋斗吧,努力吧,美丽的风景前面,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的青春,是一首精彩的乐曲;奋斗的青春是一幅亲手作笔的水墨山水画;奋斗的青春就是一局象棋,只有不断思考与探索,才会有奋斗过来的胜利……【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应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组成完整的标题,然后再进行审题构思,行文 。审题:(1)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2)重点在于“为什么”,即它“美丽”的价值或意义所在。是作文写作的重心。【点睛】紧扣“美丽”,由表及里深挖主旨。立意时不要在事物的表面进行写作,而应运用比喻、象征、人与物相映衬的手法,挖掘深层含义,提炼主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