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九章 力与运动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九章 力与运动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5倍, 惯性, 等于 6, 1, B 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9章《力与运动》综合提优卷小华在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他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 直线运动,此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填“变化”或“不变化”).实际操作时,小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忽大忽小,写出一条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的原因: .(2016·邵阳)为了安全,现在的轿车上一般都配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会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自动充气弹出,保护车内的人不会由于 撞到车身而受损.一个重60 N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8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2 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8 N时,箱子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N.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将一袋大米从车间运到粮仓.重500 N的一袋大米静止放在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向右运动,米袋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 5倍.米袋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方向 ;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如图所示,一个轻质弹簧测力计,两端通过定滑轮悬挂质量均为100 g的重物A和B,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g取10 N/kg ) .( 2016·苏州)如图所示,木块置于小车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小车和木块一起以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以下三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①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与木块对小车的压力②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与木块受到的水平拉力③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与木块对小车的摩擦力 A.仅① B.②③ C.仅② D.①②③(2016·岳阳)在水平雪地上滑行的运动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弯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重力 B.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运动员滑行时有惯性,停下来就没有惯性 D.停止蹬地运动员就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以下实验中,主要不是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是( ) 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B.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 C.利用天平测量水的重力 D.利用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在竖直升降电梯的顶棚上悬挂一个物体,电梯静止时物体自由下落至电梯地板所需时间为t1;电梯在匀速下降过程中,物体从顶棚上脱落,到达电梯地板所需的时间为t2,则( ) A. t1 =t2 B. t1 <t2 C. t1 >t2 D.无法判断(2016·大庆)将一个重量为G的小球从空中某点静止释放,落在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压缩到最低点后,再被弹起.在下图中画出小球在最低点时的受力示意图.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当左、右两盘中的砝码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时,桌面上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 对平衡力的作用. (2)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F1与F2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 (填“保持静止”或“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两个力在 上的条件。(2015潍坊)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橡皮泥的滑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右端相连,细线与木板平行.小明同学利用此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实验操作如下:①把橡皮泥粘在滑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滑块和橡皮泥的总重,记为G.②将粘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到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相连.用手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出示数F.③多次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并重复步骤①②,记录相应数据如表所示:(1)当F=0.6 N时,滑块对木板的压力FN = N, 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 N.(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坐标纸上作出F-G图像.(3)由F-G图像可得,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与压力FN的关系是 .(4)向右拉动木板时,快拉或慢拉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影响? .( 2016·广州)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水平面绕O点做圆周运动,轨迹图如图中虚线所示,不计阻力.某时刻细绳断,小球速度为,过一段时间小球出现在P点,速度为(见下图), (填“>”“<”或“=”) ,作图找出细绳断时小球的位置,用点在轨迹图上表示.如图甲所示,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1)乙图的圆点A代表小明,画出其竖直方向受到的力.(2)小明再沿绳匀速下滑,其沿绳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沿杆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 (填“>”“=”或“<”) .(3)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如图所示,把质量为m的半球体沿竖直方向切成质量相等的A、 B两部分后,它们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紧贴竖直墙壁保持静止状态,则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2016·重庆B卷)某中学的同学们发明的“超市购物秒结算”系统,在2016年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如图所示就是安装了这种系统的购物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购物车受到的总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人推着购物车前行时,人相对于货物架是静止的C.购物车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车中的某个商品惯性变大了D.商品从货物架放人购物车的过程中,商品的运动 状态发生了改变如图所示,一个杂技演员骑着一辆独轮车先沿粗糙水平面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运动到一光滑水平冰面上,仍沿原方向做匀速运动,速度为比较和的大小,则有( )A. 一定大于 B.一定小于C. 一定等于 D.无法确定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1、 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 10 N,方向向左 B. 6N,方向向右C. 2N,方向向左 D. 0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 N的物体A时,物体B在水平桌面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物体B施加的力为( )A.水平向左,5N B. 水平向右,5NC. 水平向左,10 N D. 水平向右,10 N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玻璃瓶内注入水,其中有一气泡.瓶子由静止向右运动时,小气泡向什么方向运动( )A.向右 B.向左C.静止 D.不能确定(2016·济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寻常百姓家里的代步工具.小丽的爸爸用汽车送她上学,走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向左来了一个急转弯,小丽顿时产生被向右甩出的感觉.请用惯性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016·湖州)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体现了牛顿谦逊的品质.但前人的研究确实对牛顿产生了启迪,其中的一位巨人就是伽利略,他400多年前的研究思想一直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伽利略之前观测到,钟摆来回摆动的高度是相同的,如图甲.因此他设想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左边一个固定的斜坡上滚下一个球,球又滚上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如果球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他认为这个球在右边任何坡度的斜坡上滚到的高度都与起始高度一样,好像这个球“记住”了起始高度.经过进一步思考,伽利略推断,如果右边的斜坡变成平面,球将会一直匀速滚动下去,如图乙. 甲 乙(1)像科学家那样“进一步思考”:图丙是伽利略想象的每隔相同时间在右边不同坡度斜坡上球的位置,他认为当斜坡倾角变小时, .于是他大胆推断:当斜坡变成平面时,球的速度不再变小,球将做匀速滚动. (2)伽利略认为,球匀速滚动是球的“自然运动”状态,“自然运动”是球所具有的属性.在我们今天看来,球这种属性称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 ;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体验“模拟引力”之后,进一步思考:绳子的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A:与小球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B:与小球运动的快慢有关; 猜想C:与绳子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探究:用一根细绳子的一端拴住一个小球,用手抓住绳子的另一端,抡动细绳,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实验中,用手感受绳子的拉力大小.做几次实验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1)实验中,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 和 力是一对平衡力(不计空气阻力).(2)实验中,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一现象可以说明绳子拉力的作用效果是 .若绳子断了,小球 (填“能”或“不能”)继续做圆周运动.(3)分析对比实验次数1、2的数据,可以初步验证猜想 ;分析对比实验次数2、3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其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 )A.只有甲 B.只有乙、丙C.只有甲、丙 D.甲、乙、丙均有可能 参考答案1. 匀速 不变化 本块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2. 惯性3. 等于 64. 250 N 水平向右 05. 16. B 7. B 8. C 9. A10. 如图所示11. (1)相等 两( 2)扭转回来 同一条直线12. (1)1.5 0.6 (2)如图所示(3)成正比(4)无13. =14. (1)如图所示(2) = (3)竖直向上15. 16. D 17. C 18. D 19. C20. A21. 人和车原来都是沿某个方向运动的.当车突然向左急转时,人的下半身随着车向左急转,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感觉被向右甩出.22. (1)球的速度减小得更慢(2)惯性23. (1)D (2)1 :2:3 1 :4:9 形状相同的纸锥.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24. (1)重 支持(2)改变小球的运动状态 不能(3)A 绳子的拉力大小与小球运动的快慢有关.在小球的质量、绳子的长度大小一定时.小球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绳子的拉力越大25.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第九章 力与运动综合与测试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综合与测试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