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中考】(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含答案解析)
(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7 选择题压轴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7 选择题压轴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选择题压轴题一.选择题1.(2021•南京)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5mL,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 B.t1~t2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振荡 C.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D.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2.(2021•连云港)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Ca(OH)2的性质:步骤一: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g Ca(OH)2粉末,然后各加入2mL水,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有粉末,溶液呈无色。步骤二:向两支试管中再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试管底部粉末无明显变化。步骤三: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mL水,振荡后静置,无明显变化;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振荡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试管底部的粉末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一说明常温下Ca(OH)2不溶于水 B.步骤二中溶液变红是因为Ca(OH)2在水溶液中解离出Ca2+ C.步骤三中消失的Ca(OH)2固体溶解在稀盐酸所含的水中 D.步骤三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Ca(OH)2+2HCl═CaCl2+2H2O3.(2021•苏州)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烧杯内水烧杯内剩余水246.0mL100.0mL51.5mL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 B.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 C.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 D.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4.(2021•盐城)将CO和铁的氧化物FexOy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至完全。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值为12.6 B.铁的氧化物中x:y=3:4 C.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g D.当CO2质量为4.4g时,容器内CO质量为14g5.(2021•宿迁)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盐酸、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反应 C.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D.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6.(2020•苏州)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CCO2CO B.S SO2H2SO3溶液 C.CuCuSO4溶液Cu(OH)2 D.NaOH溶液Na2CO3溶液NaCl溶液7.(2020•南京)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A.浓盐酸 B.浓氨水 C.浓醋酸 D.浓氢氧化钠溶液8.(2020•无锡)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将9.3g 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完全脱水,得到8.3g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CoO B.CoO3 C.Co2O3 D.Co3O49.(2020•徐州)A、B、C三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是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可作干燥剂;C是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理石和物质C均可作建筑材料 B.物质B有吸水性,易跟水起化合反应 C.物质A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 D.C溶液较长时间放在空气中表面会有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10.(2019•苏州)将草酸(H2C2O4,沸点约150℃,分解温度约190℃)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混合物经充分冷却后,残余气体M(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M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有CO2 B.若丙中固体变黑、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CO 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CO D.若加热所得混合物不经充分冷却,则M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11.(2019•苏州)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SSO3H2SO4 B.CaCO3CO2CO C.Cu Cu(NO3)2CuSO4 D.Na2SO4Na2CO3NaOH12.(2019•苏州)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13.(2019•无锡)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0302015反应后质量/g0xy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 B.x+y=75 C.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的取值范围:0≤x≤3014.(2019•常州)为了回收硫酸铜废液中的铜,称取mkg铁粉与一定体积的硫酸铜废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再将该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mkg。则整个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质量之比为( )A.80:7 B.80:49 C.10:7 D.8:715.(2019•徐州)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30368反应后质量/g16m424A.甲和丙两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元素种类不同 B.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一定是7:1 D.甲、丁一定都是单质16.(2019•南通)称取mg CaC2O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置于氮气流中加热,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其中A→B发生反应:CaC2O4•H2OCaC2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B.m=8.2 C.C→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CO3+CO↑ D.F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Ca(OH)2二.多选题17.(2021•扬州)Fe2(SO4)3溶液用于脱除H2S,并由反应Ⅱ再生,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S、O和Fe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理论上每生成16g S,需补充200g Fe2(SO4)3 C.理论上每生成32g S,同时有16g O2参与反应 D.理论上反应Ⅱ中每生成18g H2O,同时消耗152g FeSO418.(2020•泰州)中国科学家以CO2和H2为原料,经催化可转化为有机物,其微观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4H9 B.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C.催化剂Ⅰ、Ⅱ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 D.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H2O+CO
专题07 选择题压轴题一.选择题1.(2021•南京)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5mL,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 B.t1~t2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振荡 C.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D.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答案】C【解析】解:A、0~t1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没有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t1~t2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但是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该选项说法正确;D、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2.(2021•连云港)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Ca(OH)2的性质:步骤一: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g Ca(OH)2粉末,然后各加入2mL水,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有粉末,溶液呈无色。步骤二:向两支试管中再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试管底部粉末无明显变化。步骤三: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mL水,振荡后静置,无明显变化;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振荡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试管底部的粉末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一说明常温下Ca(OH)2不溶于水 B.步骤二中溶液变红是因为Ca(OH)2在水溶液中解离出Ca2+ C.步骤三中消失的Ca(OH)2固体溶解在稀盐酸所含的水中 D.步骤三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Ca(OH)2+2HCl═CaCl2+2H2O【答案】D【解析】解:A、步骤一不能说明常温下Ca(OH)2不溶于水,是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实验过程中也无明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步骤二中溶液变红是因为Ca(OH)2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氢氧根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步骤三中,消失的Ca(OH)2固体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步骤三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3.(2021•苏州)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烧杯内水烧杯内剩余水246.0mL100.0mL51.5mL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 B.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 C.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 D.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答案】C【解析】解:A、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错误,因为没有用控制变量法证明需要水,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9.7%,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4.(2021•盐城)将CO和铁的氧化物FexOy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至完全。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值为12.6 B.铁的氧化物中x:y=3:4 C.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g D.当CO2质量为4.4g时,容器内CO质量为14g【答案】D【解析】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yCO+FexOyxFe+yCO2,28y 44y(m﹣8.4)g 13.2g m=16.8,故m的值为16.8,故选项说法错误。B、生成铁的质量为16.8g,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6.8g﹣8.4g=8.4g,则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3.2g﹣8.4g=4.8g,则铁的氧化物中x:y=:=1:1,故选项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8g+4.8g=21.6g,故选项说法错误。D、当CO2质量为4.4g时,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容器内CO质量为16.8g﹣2.8g=14g,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5.(2021•宿迁)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盐酸、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反应 C.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D.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答案】A【解析】解:A、向盐酸、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钠质量减小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锌比铁活泼,反应时间比铁短,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A。6.(2020•苏州)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CCO2CO B.S SO2H2SO3溶液 C.CuCuSO4溶液Cu(OH)2 D.NaOH溶液Na2CO3溶液NaCl溶液【答案】C【解析】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能够实现;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该选项能够实现;C、因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因此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该选项不能实现;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能够实现。故选:C。7.(2020•南京)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A.浓盐酸 B.浓氨水 C.浓醋酸 D.浓氢氧化钠溶液【答案】B【解析】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但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色,故选项错误。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红色,故选项正确。C、浓醋酸具有挥发性,但挥发出来的气体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色,故选项错误。D、浓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挥发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色,故选项错误。故选:B。8.(2020•无锡)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将9.3g 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完全脱水,得到8.3g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CoO B.CoO3 C.Co2O3 D.Co3O4【答案】C【解析】解:9.3g Co(OH)2中Co元素的质量为:9.3g××100%=5.9g;则8.3g钴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3g﹣5.9g=2.4g;所以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oxOy则59x:16y=5.9g:2.4gx:y=2:3所以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o2O3。故选:C。9.(2020•徐州)A、B、C三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是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可作干燥剂;C是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理石和物质C均可作建筑材料 B.物质B有吸水性,易跟水起化合反应 C.物质A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 D.C溶液较长时间放在空气中表面会有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答案】C【解析】解:A、B、C三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B是金属氧化物,可作干燥剂,碳酸钙高温会生成B,所以B是氧化钙,C是碱,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大理石和氢氧化钙均可作建筑材料,故A正确;B、物质B氧化钙有吸水性,易跟水起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B正确;C、物质C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故C错误;D、C溶液较长时间放在空气中表面会有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的溶质减少,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故选:C。10.(2019•苏州)将草酸(H2C2O4,沸点约150℃,分解温度约190℃)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混合物经充分冷却后,残余气体M(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M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有CO2 B.若丙中固体变黑、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CO 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CO D.若加热所得混合物不经充分冷却,则M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答案】C【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有CO2,故A正确;B.丙中固体变黑是因为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甲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则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CO2,故C错误;D.因为草酸(H2C2O4),沸点约150℃,分解温度约190℃,如果温度没有冷却到150℃以下,则M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故D正确。故选:C。11.(2019•苏州)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SSO3H2SO4 B.CaCO3CO2CO C.Cu Cu(NO3)2CuSO4 D.Na2SO4Na2CO3NaOH【答案】B【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错误。B、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故选项正确。C、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硝酸铜与硫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硫酸钠与碳酸钾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12.(2019•苏州)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D【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A.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硫元素由﹣2价变为+4价,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故正确;B.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水,均为氧化物,故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个分子变化成了4个分子,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故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故不正确。故选:D。13.(2019•无锡)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0302015反应后质量/g0xy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 B.x+y=75 C.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的取值范围:0≤x≤30【答案】D【解析】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20﹣0)g=20g,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15g﹣10g)=5g,则: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0:5=4:1,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0+30+20+15=0+x+y+10,则:x+y=75,正确;C.甲和丁是反应物,若y≤20时,则丙或不参与反应,或属于反应物,则只有乙是生成物,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D.若反应中丙的质量不变,则x=30+25=55;若丙的质量减少,则则x>55;若丙的质量增加,则x<55,错误。故选:D。14.(2019•常州)为了回收硫酸铜废液中的铜,称取mkg铁粉与一定体积的硫酸铜废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再将该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mkg。则整个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质量之比为( )A.80:7 B.80:49 C.10:7 D.8:7【答案】A【解析】解:设H2SO4与CuSO4的质量分别为x、yFe+H2SO4=FeSO4+H2↑固体质量减少量56 98 56 x Fe+CuSO4=FeSO4+Cu固体质量增加量56 160 64 64﹣56=8 y 由于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mkg,即铁完全反应且固体质量前后不变,所以 ==故选:A。15.(2019•徐州)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30368反应后质量/g16m424A.甲和丙两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元素种类不同 B.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一定是7:1 D.甲、丁一定都是单质【答案】C【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30g﹣16g=1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6g﹣4g=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8g=1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甲和丙两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元素种类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B、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14g:2g=7:1,故选项说法正确。D、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6.(2019•南通)称取mg CaC2O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置于氮气流中加热,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其中A→B发生反应:CaC2O4•H2OCaC2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B.m=8.2 C.C→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CO3+CO↑ D.F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Ca(OH)2【答案】C【解析】解:A、草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是+3,故A错误;B、设的质量为xCaC2O4•H2OCaC2O4+H2O 146 128 x 6.4g = x=7.3g,故B错误;C、C→D发生的反应是草酸钙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钙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CO3+CO↑,故C正确;D、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F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CaO,故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17.(2021•扬州)Fe2(SO4)3溶液用于脱除H2S,并由反应Ⅱ再生,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S、O和Fe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理论上每生成16g S,需补充200g Fe2(SO4)3 C.理论上每生成32g S,同时有16g O2参与反应 D.理论上反应Ⅱ中每生成18g H2O,同时消耗152g FeSO4【答案】AC【解析】解:A、反应过程中,硫化氢中的硫元素化合价是﹣2,反应后变成硫中的0,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是0,反应后变成水中的﹣2,硫酸铁中的铁元素化合价是+3,反应后变成硫酸亚铁中的+2,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反应后变成硫酸铁中的+3,该选项说法正确;B、因为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循环反应,不需要补充硫酸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2H2S+O22S+2H2O, 32 64 16g 32g理论上每生成32gS,同时有16gO2参与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2H2SO4+4FeSO4+O2=2Fe2(SO4)3+2H2O, 608 36 304g 18g理论上反应Ⅱ中每生成18gH2O,同时消耗304gFeSO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C。18.(2020•泰州)中国科学家以CO2和H2为原料,经催化可转化为有机物,其微观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4H9 B.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C.催化剂Ⅰ、Ⅱ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 D.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H2O+CO【答案】CD【解析】解: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甲物质的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4H10,选项说法错误;B.由分子结构模型以及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②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选项说法正确;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①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H2O+CO,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探究性压轴实验题,共4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1 计算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主要成分如图1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 工业流程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硝酸钙可用于无土栽培等,制取Fe3O4的一种流程如图,制备钛的一种流程如下,为原料生产MgO的工艺流程如图,为原料制备MgCO3•3H2O,2]的一种流程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