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3(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3
高一化学·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D | D | D | C | C | C | C | B | A | C | C | D | B | D | A | A |
1.【答案】D
【详解】
A.二氧化硫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因为具有漂白性,故A错误;
B.SO2具有还原性,但不能被浓硫酸氧化,二者不反应,故B错误;
C.漂白粉和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是利用其氧化性,活性炭的漂白性是利用其吸附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因为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所以其漂白原理不相同,故C错误;
D.SO2能与H2S反应生成S和水,反应中SO2作氧化剂,说明具有氧化性,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详解】
A. 反应中Fe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Fe2O3是氧化产物,SO2是还原产物,SO3中S化合价没有变化,故SO3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A错误;
B. 根据反应式,每生成1mol的SO3,转移2mol电子。16g SO3的物质的量n==0.2mol,则转移电子为0.4mol,数目是0.4NA,B错误;
C. 没有溶液体积,无法计算,C错误;
D. 生成的气体中有SO3,进入溶液后与水反应生成H2SO4,与BaCl2反应可以得到BaSO4沉淀,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分析】
【详解】
A. 根据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知,Z原子半径最大,A项错误;
B. 溶于水呈碱性,、HCl溶于水呈酸性,B项错误;
C. 没有表明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如酸性,C项错误;
D. 丙为HCl,乙为,非金属性,则稳定性,D项正确;
答案选D。
4.【答案】C
【详解】
A.硝酸亚铁中有硝酸根离子存在,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则二氧化硫、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硫酸根离子,加氯化钡最终生成BaSO4沉淀,A不符合题意;
B.与A相似,亚硫酸根离子、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硫酸根离子,加氯化钡最终生成BaSO4沉淀,所以一定是硫酸钡白色沉淀,B不符合题意;
C.无色溶液加入稀硝酸,加入氯化钡,Ag+可能干扰,即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或BaSO4,C符合题意;
D.无色溶液,加盐酸得无色溶液,就排除了亚硫酸钡和氯化银,因为亚硫酸钡会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再加氯化钡有生成沉淀,所以一定是硫酸钡白色沉淀,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5.【答案】C
【详解】
A. Ba2+与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H+能氧化I-、Fe2+,故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呈碱性,OH-、Na+、K+、、之间均不反应,故能大量共存,C正确;
D. 酸性溶液中,H+与CH3COO-能结合生成CH3COOH,故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详解】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其浓度减小,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减小,但原理不同,A错误;
B. SO2能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二者原理不同,SO2的漂白不稳定,加热可恢复到原来的颜色,B错误;
C. H2S和HI均具有强还原性,能被浓硫酸氧化,故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两种变化的实质相似,C正确;
D. 浓H2SO4与金属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稀H2SO4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氢离子表现氧化性, 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详解】
A.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还原性, A错误;
B.SO的检验应该是先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稀硝酸无法排除的干扰,故不能用,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强碱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C正确;
D.溶液中加入盐酸后,产生了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O或SO,不能确定就是CO,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详解】
A.浓硫酸有强腐蚀性,但不和二氧化硅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刻蚀石英,而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应用氢氟酸的特征性质刻蚀石英制成艺术品,A项错误;
B.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食品被氧化,所以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是为了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B项正确;
C.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效应,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而不是晶体硅,C项错误;
D.二氧化硅和HF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生成的不是盐和水,所以二氧化硅不是两性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B。
9.【答案】A
【详解】
A.“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的阻拦索是一种特种钢缆,属于合金,不属于纯金属材料,A错误;
B.“超轻海绵”使用的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正确;
C.某品牌手机使用的麒麟980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属于半导体材料,C正确;
D.“中国天眼”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D正确;
答案选A。
10.【答案】C
【分析】
由反应历程可知①→②为催化剂吸附氮气、氢气的过程,②→③为N≡N键、H-H键的断裂过程,③→④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生成氨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②→③为N≡N键、H-H键的断裂过程,是吸热过程,故A正确;
B.③→④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生成氨气,即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极性键的,故B正确;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故C错误;
D.为放热反应,则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分析】
构成的原电池中,Fe失电子作负极,生成亚铁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
【详解】
A.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A正确;
B.Fe失电子作负极,Fe3O4作正极,选项B正确;
C.Fe失电子作负极,生成亚铁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则正极反应为:+8e-+l0H+=+3H2O,选项C错误;
D.反应原理是铁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铵根离子,即该原理的总反应可表示为:+3Fe+2H++H2O=+Fe3O4,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2.【答案】D
【分析】
由新型中温全瓷铁空气电池的装置图可知,a极上空气中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原电池的正极,铁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在b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的负极。
【详解】
A. a极上空气中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O2在正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故B错误;
C.若有22.4 L(标准状况)空气参与反应,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0.8mol,故C错误;
D.由新型中温全瓷铁空气电池的装置图可知,铁表面H2O(g)参与反应生成H2,发生的反应为xH2O(g)+Fe=FeOx+xH2,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分析】
足量的锌和相同量的稀硫酸反应,a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速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的速率,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足量的锌和相同量的稀硫酸反应,a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速金属铁和硫酸反应的速率,所以反应速率:a>b,速率越大,锌完全反应时所用的时间越短,所以a所用的时间小于b所用的时间;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稀硫酸的物质的量,而a、b中金属锌均过量,和相同量的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等,所以氢气的体积:a=b;
故选B。
14.【答案】D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开始到10s,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mol/(L•s),A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1.00-0.21)mol÷1L=0.79mol/L,B错误;
C.根据化学反应进行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图可知,10s内X变化了1.20-0.42=0.78mol,Y变化了:1.00-0.21=0.79mol,Z变化了1.58mol,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C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A
【详解】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①;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A、B都是反应物,生成A、B的速率都是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②;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③;
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④;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同,压强不变说明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⑤;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相同,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⑥;
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B,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⑦;
⑧A、B、C的分子数之比决定于开始加入物质的多少,与平衡状态无关,故选⑧;
根据以上分析②⑧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故选A;
答案为A。
16.【答案】A
【详解】
A.由表格数据可知,相同压强时,温度越高,达到相同转化率需要的时间越多,则升高温度,反应速率越小,故A错误;
B.由表格数据可知,相同温度时,压强越高,达到相同转化率需要的时间少,则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快,故B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知,在1.0×105 Pa、90℃条件下,转化率为98%时需要的时间较长,不确定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故C正确;
D.由表格数据可知,在8.0×105Pa、 30℃条件下,转化率从50%增至90%时段NO的反应速率为=mol∙s-1,故D正确;
故选A。
17.【答案】0.9mol•L-1•min-1 75% 增大反应物(甲烷或水蒸气)的浓度 ce
【详解】
①v(CO)====0.3mol•L-1•min-1,v(CO):v(H2)=1:3,即v(H2)=0.9mol•L-1•min-1;
根据化学方程式,CO的生成的物质的量等于CH4的转化物质的量=1.2mol,
平衡时CH4的转化率==75%;
故答案为:0.9mol•L-1•min-1;75%;
②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增大反应物(甲烷或水蒸气)的浓度或缩小体积增大压强等,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甲烷或水蒸气)的浓度;
③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逆(CH4)=v正(H2),故a不符合题意;
b.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容器的体积也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CH4(g)、H2O(g)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故c符合题意;
d.CH4(g)、H2O(g)、CO(g)、H2(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3,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不符合题意;
e.断开3 mol H-H键,说明反应逆向进行,断开2 mol O-H键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e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e。
【点睛】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直接标志:①v正=v逆(同物质)②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还有以此为基础衍生出的判断依据,要理解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8.【答案】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取下试管②并加热,试管内液体恢复红色 还原 SO2+2OH-=+H2O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BaSO4 开始反应之前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中鼓入一定量N2,夹紧弹簧夹,气体产生后⑤中无白色沉淀
【分析】
甲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由浓硫酸和铜生成二氧化硫,试管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试管③中的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试管④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SO2;乙组同学设计的实验,BaSO3可溶于盐酸,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空气中氧气参与了反应,生成了不溶于盐酸的BaSO4沉淀,据此解题。
【详解】
I.(1)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SO2使品红褪色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加热能重新生成品红而恢复红色。欲证明品红褪色是SO2引起的,需要取下试管②并加热,看到试管内液体恢复红色。
(3)试管③中的溴水褪色,体现SO2具有还原性,SO2+Br2+2H2O = H2SO4 +2HBr。
(4) 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OH-=SO+H2O。
II.(5)Na2SO3和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6)因BaSO3可溶于盐酸,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⑤中的白色沉淀不可能为BaSO3。从反应物的元素组成及物质性质看,空气中氧气参与了反应,生成了不溶于盐酸的BaSO4沉淀。
(7)为验证装置中的空气是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需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再进行相同的其它实验操作,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故先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中鼓入一定量N2以排出空气。夹紧弹簧夹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浓硫酸,若⑤中无白色沉淀,即可证明。
【点睛】
空气中主要含有N2、O2,还含有少量的CO2、H2O等,其中O2、CO2、H2O经常会干扰实验。分析实验中的“异常”现象,空气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19.【答案】干燥氨气 检验是否生成水 II、III D
【分析】
浓氨水和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反应制备氨气,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把干燥后的氨气通过热的氧化铜,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生成的水。
【详解】
(1)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能干燥氨气,装置B中,碱石灰的作用干燥氨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检验是否生成水。
(2)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说明生成铜单质,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根据元素守恒,收集到单质气体是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氨在催化剂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是;
(3)图1为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装置,适合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要注意防止倒吸,图2中II、III装置能防倒吸,能用来吸收氨气的装置是II、III;
(5) NaOH溶液能吸收HC1气体,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 NaOH溶液能吸收CO2气体,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 HCl溶液能吸收NH3,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水不能大量吸收CO2气体,不能形成喷泉;故选D。
20.【答案】 8HNO3(稀)+3Cu=2NO↑+3Cu(NO3)2+4H2O 第三周期第VA族 P原子和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P原子半径较大,得电子能力较弱 SO2+NH3•H2O=+ Al2O3+3C+N22AlN+3CO
【分析】
X、Y、Z、W、R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氧化物和R的氧化物均能形成酸雨,则Y为N元素、R为S元素;W和R是同周期相邻元素,则W为P元素;Y原子和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Z原子核外电子数=20-7=13,则Z为Al;非金属X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之比为1:2,X有2个电子层,X为C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Y、Z、W、R分别是C、N、Al、P、S。
(1)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分子中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元素Z的离子为Al3+,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各层电子数为2、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单质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与水,反应方程式为:8HNO3(稀)+3Cu=2NO↑+3Cu(NO3)2+4H2O;
(3)元素W为P,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VA族;P原子和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P原子半径较大,得电子能力较弱,故P的非金属性比元素S弱;
(4)R的一种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氧化物为SO2,工业上用氨气水溶液作该氧化物的吸收剂,吸收剂与足量该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NH3•H2O=+;
(5)N和Al组成的化合物AlN,被大量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工业上用氧化铝、碳、氮气在高温下制备,其中氧化铝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说明还生成C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3C+N22AlN+3CO。
21.【答案】玻璃棒 引流 2CuI+8HNO3(浓)=2Cu(NO3)2+4NO2↑+I2+4H2O Fe3I8 Fe3I8+8NaHCO3=Fe3O4+8NaI+8CO2↑+4H2O NaCl 4.68
【分析】
含碘废液加入亚硫酸钠和饱和硫酸铜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I固体,加入浓硝酸,可得到碘单质,然后加入铁粉和水,得到含铁化合物B,化合物B中含两种元素,铁原子与碘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则应为Fe3I8,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可得到NaI溶液,同时得到黑色固体Fe3O4,发生反应Fe3I8+8NaHCO3═Fe3O4↓+8NaI+8CO2↑+4H2O,滤液经蒸发、结晶得到NaI固体。
【详解】
(1)过滤实验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用于引流;
(2)反应③中CuI被氧化为碘单质和铜离子,还原产物只有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I+8HNO3(浓)=2Cu(NO3)2+4NO2↑+I2+4H2O;
(3)化合物B中含两种元素,铁元素原子与另一种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另一种元素为I,则化合物B的化学式为Fe3I8;
(4)反应⑤中生成黑色固体和无色气体,黑色固体的俗称为磁性氧化铁,应为四氧化三铁,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则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Fe3I8+8NaHCO3═Fe3O4+8NaI+8CO2↑+4H2O;
(5)n(NaI)=0.08mol,则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0.08molNaCl和碘单质,碘易挥发,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是NaCl,则m(NaCl)=0.08mol×58.5g/mol=4.68g。
【点睛】
本题以含碘废液获取NaI固体为载体,考查化学工艺流程,明确各步骤反应原理为解题关键,掌握常见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注意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期末模拟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必修第二册期末总测试解析版docx、必修第二册期末总测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1(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1(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1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1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