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五 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五 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引发冲突,分饼,突破难点,练习,巩固深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平均分既是除法的基础,也是分数的基础。由于本单元才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认识假分数,因此之前学生所学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或相等的,分子比分母大的情况生活中有接触,但学生不太清楚具体的意义。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大多都停留在部总关系上,认识分数时所遇到的单位“1”(无论是一个物体还是一些物体)基本上都没有超过1个的,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片面认知干扰了对假分数含义的正确理解。对我校五年级学生进行前测:画图表示出,结果只有9.46%能正确表示,抽样访谈可知,由于对分数意义片面理解的负迁移,学生普遍存在疑问: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怎么可以取出5份?基于学情,本课把体验假分数的产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创设分饼情景,把假分数的产生放在理清“分数与除法”关系中,借助分饼活动,引导体会“假分数是分数单位累加满‘1’或超出‘1’的数”,从而理解假分数的含义,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分饼活动,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体验假分数的产生过程,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2.经历观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3.感受分数认识的递进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都是分数单位不断累加的结果。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发冲突1.复习: 表示什么?呢? 2.设疑:是分数吗? 3.学生尝试用图表示。4.展示学生作品。【设计意图:直面问题,讨论“是不是分数”,尝试画图表示,将学生的起点和思维状态真实暴露。】二、分饼,突破难点(一)借助分饼,引出联系。过渡: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分饼的活动,看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1.把( )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思考:怎样算出每人分到几个?你能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吗?(1) 先分一个饼,每人分到几个?怎样列式?1÷4的结果是几? 预设1:0.25预设2: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课件配合演示。板书:1÷4=(2) 再增加一个饼,分2个饼,每人一共分到多少个?怎么想的?用算式怎样表示? 板书:2÷4=(3) 如果依次增加一个饼,那分3、4、5、6、7、8、9个饼,每人分得几个?随着学生的汇报依次板书算式和结果。【设计意图:借助分饼,让学生体验分数单位不断累加的过程,初步感悟假分数的本质特征,为下一步发现关系,理解意义提供样例。】(二)观察思考,发现关系。1.横向观察比较,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从左往右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2)汇报。(3)小结板书:被除数÷除数=指出:在解决平均分问题时,我们可以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用分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4)对应练习:教材50页“做一做”第1题及补充2小题7÷13= =( )÷( ) ( )÷7=7÷( )= 7÷( )=★由最后一小题引出: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母不也能是0。★第一小题7÷13,如果用小数表示商,会是怎样?如果没有特别的规定,你喜欢用什么数表示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字母式表示: a÷b= (b≠0)(5)小结:两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2. 纵向观察比较,感悟假分数的产生。(1)从上往下观察这些分数,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分母不变,分子每次增加1。追问:分母不变,其实是什么不变?分子每次增加1,其实就是每次多多少?小结:原来就是这个分数单位在逐一增加。(2)回应导入:是怎样产生的? 追问:累加到几个时产生、? (3)即时练习: ()个是 → n个是指出:如果不断累加,产生的分数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关系。从左往右的观察中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上往下观察中,学生再次通过体验分数单位的累加感知假分数的产生。】(三)抽象概括,理解含义1.自主分类:请你在这些分数之间划分界线,把它们分类,你认为这条分界线可以分在哪里?2.像……这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像 ……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观察思考:什么样的分数是真分数?什么样的分数是假分数?小结:无论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都是分数单位不断累加得到的,其中假分数是分数单位累加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3.举例:写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四)动态演示,突显本质。1. 引发思考:小红今天早餐吃了个饼,是不是都要拿5个饼,每个饼拿呢?还可以怎样拿?动态演示把刚才的5个挪到一个单位“1”里,追问:这个单位“1”满了,还有1个,怎么办? 2. 顺势认识带分数的含义及读写法。3.回应学生的画图。追问:为什么这些同学不能表示出的意思? 1个单位“1”能不能表示出?如果要表示出我们得怎么想? 4.依次用图表示至。【设计意图:动态演示,直观感受分数单位的累加,加深假分数产生的体验,追问中促使学生反思,突破单位“1”理解的局限,消除“部总”关系理解分数意义的负面迁移,真正理解假分数的本质特征。】5.对应练习:把一个正方形作为单位“1”。填一填 第2图追问:可以吗?为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表示? 三、练习,巩固深化 1.在下面0到1这段上能表示出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办? 呢?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指出:朝着这个方面依次可以得到更多更大的分数。即时练习:判断 (1)真分数一定比1小。( )(2)假分数一定比1大。( )(3)真分数一定比假分数小。( )【设计意图:把数轴作为提升假分数认识的素材,直观形象地凸显分数的序数性,理清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大小关系。】2.分数表(1)动态呈现分数表,体验真假分数一一对应关系(除等于1的假分数外)。(2)能用一个分数表示第五列所有的分数吗?()思考:当a=( )时,是真分数,当a=( )时,是假分数。【设计意图:分数表可以把学生头脑中原本“混乱、复杂”的分数变得清晰有结构,所有的分数都是可列的。同时直观感受到除等于1的假分数外,真假分数的一一对应关系,破除“真分数比假分数少得多”的错觉,另外学生可从“形式”上领略“分数”。】3.拓展练习(机动)从这个图里你能看到假分数吗?【设计意图:适当增加用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关系的拓展练习,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被除数÷除数= a÷b= (b≠0) 1÷4= 1个2÷4= 2个 真分数<1 (分子<分母)3÷4= 3个4÷4= 4个5÷4==1 带分数 5个6÷4= 6个 假分数≥1 (分子≥分母)7÷4= 7个8÷4= 8个9÷4==2 9个 ( )个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情境,认识真分数,认识带分数,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情境,认识真分数,认识带分数,尝试应用,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复习导入,自学认识真分数,认识带分数,自我检测,课堂练习,谈收获,结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