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 德彪西 教学设计(表格式)
展开年级 | 高二 | 学生 人数 | 40 | 课时 安排 | 1 | 课题 名称 | 德彪西 |
教材 版本 | 人音版 | 授课 类型 | 音乐鉴赏 | 授课教师 |
| ||
一、学情分析 | 本课程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智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方面成长迅速,在音乐体验及音乐知识方面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这节课结合了文化理解,深入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以平等的文化价值观理解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 ||||||
二、教材分析 | 一、作品分析:交响音画《大海》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本课主要欣赏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由开始的导入部描绘黎明前大海的安详,随着第一、二主题的出现,表现了大海苏醒后的千变万化。直到566的出现结束整个乐曲。 二、作者介绍: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印象主义乐派的创始者。12年的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是一位有创新意识、富有反抗天分的音乐创作者。他的创作深受印象派绘画及象征派诗歌的艺术理念影响,为法国音乐在20世纪音乐文化中得以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三、相关音乐知识介绍: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是受两大来源:“象征派诗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他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 | ||||||
三、教学目标 | 审美感知 | 欣赏交响乐《大海》中的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结合对比古典、浪漫主义及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能更深刻的理解德彪西的创作理念以及学习他的创新神。 | |||||
艺术表现 | 通过分析、探索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多方面运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 ||||||
文化理解 | 学习与了解作曲家德彪西及印象主义音乐与印象派绘画的关系。 | ||||||
四、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 学习并了解德彪西的创作特点即音乐要素的运用及其功能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 |||||
教学难点 | 能感受到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德彪西心中对海的理解。 | ||||||
五、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以画配乐 2、出示课题 二、感受与鉴赏 (一)简介印象主义绘画与德彪西。 (二)鉴赏《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1、引子、基本主题 (1)聆听第一遍音乐,即主导动机运用了哪些乐器描绘黎明前的大海?还有力度的运用? (2)观看演奏视频,思考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演奏主题动机的乐器?以及节奏上的特点。 (3)聆听基本主题第二片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音乐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大海? 2、第一主题 (1)思考:第一主题与基本主题在调性与节拍上的比较。 (2)教师哼唱旋律片段,共同找出五声音阶中所出现的音符。 3、第二主题 思考:引导学生在音乐上进行对比,感受第一、二主题之间的关系和力度上的变化以及产生的效果。 4、尾声 (1)观看视频,提出问题,音乐在力度和音色的变换中描绘出大海的哪种情境? (2)由教师弹奏全音音阶,引导学生了解德彪西的另一创作特点。 5、感受音乐与绘画的结合,完整聆听全曲。 6、总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 三、拓展与研究 1、通过音画结合,引导学生对比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2、聆听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与德彪西的《月光》,辨别印象派作品。
四、教师小结 探析印象主义时期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的作用。 | ||||||
六、教学反思 |
“印象派音乐”这五个字对于讲授者和聆听者都是一种挑战。无论一世纪前或是现代,都有很多人觉得这样的音乐很“难听”。“难听”可以认为:一就是不好听!二是听起来很难!所以,在本课中学科融合、关联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找出“画与乐”的共性,了解印象派绘画的创作理念,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作曲家与画家、诗人之间的文化交流直接影响了音乐的创作灵感。 本课通过听、弹、唱、对比等各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赏析音乐,对比古典、浪漫、印象主义这三个时期的文化背景、音乐风格,关联绘画中的色彩与线条、音乐中的音色与旋律,层层递进,并在分析音乐要素中结合其独特、新颖的创作理念,带领学生去深入感受作曲家心中那份梦幻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