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第2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实词,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原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陪着)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相当于“于”)尔,毋(不)吾以(用)也。居(平日、平常)则曰:‘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而对曰:“千乘(一车四马为一乘)之国,摄(夹处)乎大国之间,加(侵略)之以师旅,因(接续)之以饥馑(饥荒);由也为(治理)之(代千乘之国),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道,是非准则)也。”
    夫子哂(笑)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计量面积用语)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能胜任)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名作动,穿着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同“稀”,稀疏),铿尔,舍瑟而作(站起身),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为政的才能)。”
    子曰:“何伤(何妨)乎?亦各言其志(志向)也。”
    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洗澡)乎沂,风(名作动,吹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成)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国家政治)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做)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实词、句式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通“暮”,暮春)
    3.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4.唯赤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二)一词多义
    1.尔:
    (1)子路率尔而对曰(相当于“然”,表状态)
    (2)如或知尔(你们)
    2.与:
    (1)吾与点也(赞同)
    (2)唯赤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3.方:
    (1)方六七十(方圆,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2)且知方也(正道,是非准则)
    4.如:
    (1)如或知尔(如果)
    (2)如其礼乐(至于)
    (3)如会同(或者)
    (4)如五六十(或者)
    (三)词类活用
    1.可使足民(使……富足)
    2.风乎舞雩(名作动,吹风)
    3.端(名作动,穿着礼服)章甫,愿为小相焉。
    4.端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愿为小相焉。
    5.曾皙后(名动,走在后面)
    6.赤也为之小(形作名,小事),孰能为之大(形作名,大事)?
    (四)句式
    1.宾语前置
    (1)不吾知也
    (2)则何以哉
    (3)尔何如?
    (4)何伤乎?
    2.状语后置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异乎三子者之撰。
    (3)浴乎沂,风乎舞雩。
    (4)为国以礼
    三、翻译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四、理解性默写
    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 , ”,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无比谦虚,“ , ”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愿意成为负责“如会同,端章甫”的小相。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 , , 。
    5.《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6.《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7.《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 ”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针对“礼乐教化”说的“ , ”两句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 , , , ”这几句关于为官的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 , , ”的动作中可以看出。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非曰能之,愿学焉。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夫子哂之。
    子路率尔而对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五、课堂练习
    苏良嗣,京兆武功人。祖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时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良嗣器之。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擒,号称神明。垂拱初,迁工部尚书,拜纳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日:“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之。”永昌元年,安石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在荆州时,州有河东寺,本萧詧为兄河东王所建,良嗣日:“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选自《新唐书·苏良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B.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剌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C.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D.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苑,又称上林苑,是代汉族园林建筑。始于秦汉,后各朝代多有类似皇家园林。
    B.明经,初为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唐代为科举的基本科目。
    C.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王畿附近叫关内。
    D.赠,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亲属加封,有赠谥、赠官、赠典等,文中为赠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良嗣为政严明,治理有方。他严肃法纪,维护社会秩序,每次有盗贼出没,必能三日破案,被百姓称为神明;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不与民争利。
    B.苏良嗣扣押皇使,直言切谏。宦官借采办竹木之机到处恣行暴虐,后被苏良嗣扣押。苏良嗣又上书称小人擅权,有损皇帝圣明。皇帝抚慰他并下令将竹子投入江中。
    C.苏良嗣任人唯贤,气量宽宏。苏良嗣非常赏识韦安石,认为他不应当久做地方官;苏良嗣曾因连襟贪赃而遭受连累被贬官,其亲人来表达歉意,而他却毫无愠色。
    D.苏良嗣擅改寺名,学识浅陋。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詧为纪念兄长所兴建,而苏良嗣却不知其来历。他上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
    (2)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
    5.苏良嗣认为从江南采集怪竹运往上苑,有什么危害?请结合文本概括(3分)
    1.B
    2.C(函谷关或潼关以西)
    3.A。A项,“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于文无据。文中“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齋果蔬,储利佐公上”,而苏良嗣是持反对意见的。
    4.(1)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并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绳之以法,(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和忌惮。
    (2)在朝堂遇到薛怀义,薛怀义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随从扇薛怀义耳光,拽他离开。
    第一句得分点:“不法”,不守法度;“数”,多次;“绳”,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府官不职者”,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不职府官者”,不称职的官员;“见”,表被动;“尊惮”,尊重和忌惮。
    第二句得分点:“遇薛怀义于朝”,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朝遇薛怀义”,在朝堂遇到薛怀义;“偃蹇”,傲慢无礼、盛气凌人;“叱”,命令;“批”,用手打;“曳”,拉,牵引。
    参考译文:
    苏良嗣,是京兆武功人。祖父苏振,曾任后周宕州刺史,被封为建威县侯。高宗时,(苏良嗣)任周王府司马,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并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绳之以法,(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和忌惮。皇帝认为他与众不同,选他为荆州长史。皇帝派遣宦官到江南采买怪竹,将在上苑种植。宦官所经过的地方都骄纵残暴(地对待百姓),返回的途中经过荆州,苏良嗣把宦官囚禁了,接着上奏恳切劝谏,称道:“向远方求取珍贵奇.异之物导致沿路百姓疲惫不堪,这不是皇帝抑制自已仁爱他人的主张。又由于小人私下弄权作威作福,而损害皇帝的英明。”言语非常恳切正直。奏章献上后,高宗下诏慰劳勉励他,立即下令把竹子丢弃到江中。(苏良嗣)调任到雍州,当时韦安石因明经被举荐,调任雍州乾封县县尉,苏良嗣非常器重他。关内闹饥荒,百姓中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苏良嗣执政崇尚严罚,每次有盗贼出没,三日内一定被他所擒,当时人都称他为神明。垂拱初年,升任工部尚书,授官为纳言,被封为温国公,作为西京留守,待遇十分优厚。尚方监裴匪亲自督造各处园林,提出要卖.掉园中的水果、蔬菜,储备钱财补贴王公大臣的建议。苏良嗣说:“公仪休是一个诸侯的相国,却能拔除园中葵莱销毁织机,我从未听说过天子要卖水果、蔬菜来和百姓争利的事情。”(这类事)就被制止了。(苏良嗣)升迁为文昌左相、同风阁鸾台三品。在朝堂遇到薛怀义,薛怀义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随从扇薛怀义耳光,拽他离开。武.后得知后,告诫(薛怀叉)道:“你只管从北门出入,南衙是丞相往来之地,你不要去冒犯他。”永昌元年,韦安石升任为雍州司兵参军。当时,苏良嗣担任丞相,对韦安石道:“大才须当大用,怎么能在州县空耗力气呢?”他在武后面前举荐韦安石,将其提拔为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苏良嗣)被罢去左相之职,加官授予特进,仍参与政事。因一向与韦方质不和,韦方质因获罪被诛杀,事件牵连到苏良嗣,朝廷将其逮捕。后来辨明事情原委,苏良嗣因受到惊吓,惶恐不已,拜谢时晕例在金殿上,被送回府邸,当日便去世,时年八十五岁。皇帝下诏命百官前往吊唁,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当初,苏良嗣作为洛州长史,曾因连襟贪赃被连累而被贬官为冀州刺史。妻妹前去道歉,苏良嗣泰然自若,道:“我不知道你们连累了我什么。”在荆州时,州中有一座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警为纪念兄长河东王萧誉所建的,苏良嗣(不知河东寺得名于河东王,)道:“江、汉之间怎能称为河东?”他上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时人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相关试卷

    5《鸿门宴》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5《鸿门宴》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实词+句型,翻译,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4《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实词,翻译,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庖丁解牛》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3.《庖丁解牛》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实词,翻译,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