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题练习——机械运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936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题练习——机械运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936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题练习——机械运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936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题练习——机械运动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题练习——机械运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长度、时间测量中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2)在测量中,读数环节时完成下列填空。
(3)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 。
(4)图乙中,秒表的示数是 。
2.小明在用一把钢尺测量一块木板的长度实验中,对木块进行了四次测量,测量结果记录如下:17.82cm、17.83cm、17.81cm、17.8cm。
(1)他对同一木块进行四次测量的目的是 ;
(2)这把钢尺的分度值是 ;
(3)小明先对四次测量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发现数据 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
(4)然后,小明计算出了该木块的长度是 cm,合 m。
(5)用一把钢尺在高温下测一木块的长度,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
3.
(1)下图中读数操作错误的是图 ,这样会导致结果 ,该铅笔的测量结果是: 。
(2)四个人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0.2300米、2.30分米、23.00厘米、230.0毫米,则以上记录中错误的数据是 。
(3)一位同学用刻度尺5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是:10.42cm、10.21cm、10.43cm、10.44cm、10.43cm,这些数据中,错误的是 。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4.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 (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5.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
(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他的做法正确吗? 。
(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 (用v、v1)。
6.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方便测量 ,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 (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平均速度v1= 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选填“快”或“慢”),是在做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8.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造成的误差;
(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4)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9.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段的路程为 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 vBC(选填“>”“<”或“=”)。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v﹣t图象,如图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时的速度为 m/s。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B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B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扇形纸片半径r/cm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
纸锥锥角α/°
下落时间t/s
1
1.9
10
90
81.9
2.20
2
1.9
10
135
71.1
1.84
3
1.9
5
90
81.9
2.20
里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sAB=0.3m
tAB=0.5s
vAB=0.6m/s
vB=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中考二轮复习机械运动专题专练(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 【答案】,12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机械运动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5m/s,4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精练:专题七机械运动(教师版),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3, 乙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