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冲刺专题12《种群与群落》(含详解)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冲刺专题12《种群与群落》(含详解)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冲刺专题12《种群与群落》(含详解)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冲刺专题12《种群与群落》(含详解)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冲刺专题12《种群与群落》(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冲刺专题12《种群与群落》(含详解),共8页。
    专题十二:种群与群落之核心考点[重温考纲] 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4.群落的演替(Ⅰ) 核心考点1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一、要点整合1.理清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提醒 (1)误认为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2)误认为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一定会越来越大: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2.理清调查种群密度的2种方法(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的动物。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2)样方法误差归纳未做到随机取样。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过稀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3)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原因一:标记个体不易重捕。原因二: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原因一:标志物对个体会产生伤害,导致个体易被捕。原因二:标志物过分醒目,导致个体易被捕。3.理清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应用(1)图示(2)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K值与K/2值的分析K值与K/2值的应用提醒 (1)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①λ>1:种群密度增大。②λ1:种群密度保持稳定。③λ<1:种群密度减小。(2)不要认为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种群实际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只不过是超过K值后,但在环境承载量的限制下,种群数量会再降下来,最终在K值上下波动,处于动态平衡中。二、考向设计设计1 围绕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考查理解能力1.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性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 B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故A项错误;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关,故B项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不存在K值,无环境容纳量,故C项错误;植食性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故D项错误。2(全国3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3(合肥质检)某草原生活着黑线姬鼠、鹰等种类繁多的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140 hm2)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hm2)。进一步调查发现了黑线姬鼠的标志物有脱落的现象,则上述估计的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________(偏大偏小”)(2)若年初时黑线姬鼠有10 000只,年末时有11 000只,其中新出生2 000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__,另外1 000只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鹰大量增加会导致黑线姬鼠的数量减少,该草原群落物种的丰富度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答案】(1)100 偏大 (2)20% 死亡和迁出 (3)不变设计2 围绕种群的数量变化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4(全国5)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 D【解析】 在由甲点到丙点过程中,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上升,种群数量在增长;丁点时种群增长率虽然下降,但种群增长率仍然大于0,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在该点时开始捕获,使得种群数量降低到K/2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更新能力更强,可实现持续发展。5.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cB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答案】 D核心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要点整合1.区分2个概念(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提醒 丰富度是物种组成的衡量指标。2.图示4种种间关系3.明确群落的两种结构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分层现象常呈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阳光动物:栖息空间食物条件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及光照强度不同;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提醒 (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以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2)垂直分布垂直结构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阳光)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4.从4”个角度快速界定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提醒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2)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二、考向设计设计1 围绕群落结构与演替考查理解能力1(2014·新课标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2(2015·全国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 D【解析】 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的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更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3(山西实验中学二模)今年,我国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下列关于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群落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洪水和泥石流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B.泥石流发生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复存在,但水平结构依然存在D.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答案】 D 设计2 围绕群落结构与演替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4.某弃耕农田上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 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B.该地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答案】 C【解析】 从表格植物类别中可判断出A项正确;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项正确;样方法应随机取样,C项错误;结构复杂的群落一般都包含了四种种间关系,D项正确。5(日照一模)植被恢复是遏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素和有效途径。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地,用样方法调查研究不同退耕时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退耕时间()15101520253035物种多样性指数1.411.752.463.041.361.271.181.36 (1)调查该退耕地植物________________情况,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具有这种特征的意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退耕地最终演替至顶级阶段主要由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影响因素)等环境条件决定。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3)退耕初期11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退耕1520年内,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不同物种的分层 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2)气候、土壤 逐渐增大直至稳定 (3)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竞争中被取代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2《种群和群落》(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2《种群和群落》(含详解),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冲刺专题15《生物技术实践》(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冲刺专题15《生物技术实践》(含详解),共1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冲刺专题14《实验与探究》(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冲刺专题14《实验与探究》(含详解),共16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