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单元易错题】人教版(2019)2021-2202高一上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8940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频单元易错题】人教版(2019)2021-2202高一上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8940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频单元易错题】人教版(2019)2021-2202高一上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8940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生物必修1单元复习课件+单元知识清单+单元检测+单元高频易错题+期中真题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9页。
2021-2022学年第一章《走近细胞》单元高频易错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1-15题单选,16-20题多选。1.(2021秋•张掖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创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C.细胞学说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2.(2021秋•遂宁期末)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向图1所示方向游走,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甲 B.乙 C.丙 D.丁3.(2021秋•静宁县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以ATP为能量通货 B.都能合成酶和激素 C.蛋白质合成场所都相同 D.都有以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膜结构4.(2020秋•巴中期末)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⑤转动转换器A.③→⑤→②→① B.④→③→②→⑤ B.C.③→①→④→⑤ D.③→⑤→④→①5.(2021秋•勃利县校级期中)一段朽木上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积存的雨水中还生活着草履虫、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A.一块稻田的全部害虫 B.一个池塘的全部鲤鱼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6.(2021秋•岳麓区校级期末)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卧龙自然保护区和其中的所有大熊猫分别属于( )A.群落、个体 B.生态系统、群落 C.群落、种群 D.生态系统、种群7.(2021秋•霞山区校级期中)在显微镜视野中可见一列细胞共64个,现将10×物镜转换为40×物镜,则视野中可见细胞数目为( )A.32 B.16 C.8 D.48.(2021秋•南岗区校级期中)绿色开花植物体的构成是(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9.(2020秋•华容县期末)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甲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10.(2020秋•湖北期中)科学在修正中前行,施莱登和施旺当年发表的关于细胞研究的成果,人们综合为以下几个要点,其中已经被其他科学家修正的是(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有它自己的生命②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来的③细胞是一个行使生命功能的相对独立的单位④每个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⑤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A.⑤ B.①④ C.③ D.②④11.(2020秋•龙港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D.其建立过程经历了多位科学家探索、开拓、修正12.(2020秋•惠安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病毒 C.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生命活动13.(2020秋•江西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细胞” B.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C.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14.(2022春•濠江区校级月考)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施莱登利用了完全归纳法的科学方法得出了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的结论 B.细胞学说提出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D.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为生物进化论的确定埋下了伏笔15.(2022春•东莞市校级月考)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多选)16.(2021秋•抚顺期末)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若高倍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C.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D.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偏暗,需要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凹面镜换成平面镜(多选)17.(2021秋•郊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是细胞学说建立的基础 B.细胞学说的建立与科学实验有关,与理性思维无关 C.细胞学说的要点之一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D.威尔肖总结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已被推翻”(多选)18.(2021秋•牡丹江期末)对细胞学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所有的细胞不是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多选)19.(2021秋•河北月考)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b是目镜镜头,c、d是物镜镜头 B.显微镜下观察时,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c C.为使视野中观察的某细胞面积最大,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应为a、c 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换用高倍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多选)20.(2021秋•庐阳区校级月考)下列对生命系统的认识错误的是( )A.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B.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有的二、解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21.某校高三学生在实验室内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入少许棉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先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所看到的图象如图甲。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组织切片,看到的图象如图乙。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看到的图象如图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所看到的图象中的生物,有病毒吗?为什么?(2)通过实验一与实验二中的图甲与图乙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从图甲、图乙、图丙中看到的细胞形态相同吗? ,这说明了 。(4)实验三(即图丙),看到的是叶表皮的保卫细胞的两种不同形态,同样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神经细胞伸起的突起有的达1米左右,以上这些事实说明 。(5)图乙、图丙分别代表动植物细胞,但最早通过细胞将动植物看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科学家是 ,这个理论是 ,但其内容中错误的一点是 ,由后人经修订,更正为 。22.(2020秋•怀宁县校级月考)结合下列三个使用显微镜的实验分析:实验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许棉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先后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所看到的图象如图甲。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看到的图象如图乙。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组织切片,看到的图象如图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所看到的图象中的生物有病毒吗?为什么? 。因为病毒 (填有或无)细胞结构,所以说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的可以不需要细胞参与,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2)从图甲、图乙、图丙中看到的细胞形态相同吗? 。这说明了 。(3)实验二(即图乙)看到的是叶表皮的保卫细胞的两种不同形态,同样,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神经细胞伸出的突起有的达1米左右,以上这些事实说明 。23.(2021秋•茂南区校级期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瘦西湖植物茂盛,树上栖息着各种小鸟,水中有各种虾类、鱼类等生物,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扬州瘦西湖所有的鲫鱼构成一个 ,整个西湖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的是 。(2)假如你身处扬州瘦西湖的湖边,看到一行白鹭飞上天空,情景非常美观,该行白鹭属于种群吗? ,理由是 。其中的一只白鹭属于 。(3)扬州瘦西湖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 。(4)柳树是扬州瘦西湖的主要树种,柳树与鱼相比,其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具有 。(5)西湖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24.(2020秋•龙港区校级月考)如图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仔细观察某细胞结构,选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最佳组合为 (横线上填标号)。(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应先用图中的 镜(③或④)观察。与用③观察相比较,用④观察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的 ,视野的亮度比原来的 。(3)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了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像的长度或宽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A、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而发现细胞是虎克的功劳,A错误;B、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水平进入到细胞水平,B错误;C、细胞学说其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不是一切生物,C错误;D、魏尔肖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D正确。故选:D。2.【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视野中微生物向左下方游走,由于显微镜观察的是倒像,实际上微生物是向右上方移动,微生物越向右上方移动,呈现的物像就越向左下方偏离,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即向图中丙方向移动。故选:C。3.【解答】解:A、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A正确;B、所有细胞均能合成核酸,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能合成激素,单细胞生物不合成激素,B错误;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正确;D、所有的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就是磷脂和蛋白质,D正确。故选:B。4.【解答】解:分析图解,图甲细胞放大倍数小,图乙细胞放大倍数大,从图甲转为图乙,即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由于低倍镜下细胞在视野的偏左侧,因此首先③向左移动装片,将细胞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然后⑤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会变暗,需要④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最后①转动细准焦螺旋。故选:D。5.【解答】解: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包括多种动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为一个种群,B错误;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层次,C错误;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包括温室里的所有生物,又包括无机环境,故为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故选:D。6.【解答】解: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以,卧龙自然保护区和其中的所有大熊猫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种群。故选:D。7.【解答】解:64个细胞在视野中排成一列,现将10×物镜转换为40×物镜,则放大倍数是原来放大倍数的4倍,看到的细胞数应为此列细胞的,为16个。故选:B。8.【解答】解: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与人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故选:A。9.【解答】解:A、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比较亮,A正确;B、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故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一定能观察到,B错误;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C错误;D、若在低倍镜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错误。故选:A。10.【解答】解:后来,德国的魏尔肖修正了细胞学说的第⑤个要点: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将其修正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从而使细胞学说的描述更加科学,也说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故选:A。11.【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来的,A正确;B、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错误;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C正确;D、细胞学说是多位科学家(施莱登、施旺、魏尔肖)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D正确。故选:B。12.【解答】解:A、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A正确;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B错误;C、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正确;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B。13.【解答】解:A、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细胞”,A正确;B、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B正确;C、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单位,C正确;D、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错误。故选:D。14.【解答】解:A、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运用了观察法和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B、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C、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没有涉及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C错误;D、细胞学说阐明了动物和植物结构的统一性,其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D正确。故选:D。15.【解答】解:A、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但不是说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如多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只能完成部分生命活动,A错误;B、病毒无细胞结构,故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B错误;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因此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B正确;D、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单细胞生物,这只能说明单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进行,不能说明所有生物,D错误。故选:C。16.【解答】解:A、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叶绿体,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正确;B、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高倍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应是逆时针的,B错误;C、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若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其实际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故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C错误;D、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偏暗,需要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平面镜换成凹面镜,D错误。故选:BCD。17.【解答】解:A、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显微镜下观察到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细胞学说建立的基础,A正确;B、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的观点后,经过许多科学家理论和实验的结合才完善了细胞学说,因此细胞学说不仅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还需要科学家的正确逻辑思维方法,B错误;C、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C错误;D、威尔肖总结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没有被推翻,D错误。故选:BCD。18.【解答】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B错误;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正确;D、细胞不是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如受精卵通过细胞融合形成,D正确。故选:CD。19.【解答】解:A、图中a、b没有螺纹是目镜,c、d带有螺纹是物镜,A正确;B、c、d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则显微镜下观察时,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B错误;C、为使视野中观察的某细胞面积最大,应选择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即应选择图中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应为b、c,C错误;D、高倍镜下,为使物像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是粗准焦螺旋,因为高倍镜下,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近,而调节粗准焦螺旋会导致镜筒调节幅度过大,容易压碎装片或损坏物镜镜头,D正确。故选:BC。20.【解答】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算作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A错误;B、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B正确;C、群落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C错误;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植物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D错误。故选:ACD。二.解答题21.【解答】解:(1)实验一所看到的图象中的生物,没有病毒,因为病毒个体微小,必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2)通过实验一与实验二中的图甲与图乙的比较,可知不同生物及同种生物体中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千差万别。(3)从图甲、图乙、图丙中看到的细胞形态不相同,这说明细胞形态具有多样性。(4)实验三(即图丙),看到的是叶表皮的保卫细胞的两种不同形态,同样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神经细胞伸起的突起有的达1米左右,以上这些事实说明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功能是相适应的。(5)图乙、图丙分别代表动植物细胞,但最早通过细胞将动植物看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科学家是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这个理论是细胞学说,但其内容中错误的一点是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由后人经修订,更正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故答案为:(1)没有,因为病毒个体微小,必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2)不同生物及同种生物体中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千差万别(3)不同 细胞形态具有多样性(4)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功能是相适应的(5)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细胞学说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22.【解答】解:(1)病毒不是细胞生物,个体极其微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独立生存,离开活细胞无生命活动。因此显微镜下看不到病毒,也不能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而得出生命活动可以不需要细胞的结论,因为病毒需要在细胞中寄生,离开细胞病毒将无法表现出生命现象。(2)从图甲、图乙、图丙中看到的细胞形态各不相同,这体现了细胞形态的多样性。(3)通过实验二(图乙)看到的是叶表皮的保卫细胞的两种不同形态,同样,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神经细胞伸出的突起有的达 1 米左右,以上这些事实说明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是相适应的。23.【解答】解:(1)扬州瘦西湖所有的鲫鱼,为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有的生物构成的是群落。(2)种群是一个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不能说明一行白鹭是全部的个体,所以该行白鹭不属于种群;一只白鹭属于个体层次。(3)扬州瘦西湖包含了各种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4)柳树是植物,与动物相比,其没有系统这一层次。(5)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故答案为:(1)种群 群落(2)不属于 种群是一个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不能说明一行白鹭是全部的个体(2分) 个体(3)生态系统(4)系统(5)细胞24.【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①②表示目镜,并且①为高倍镜;③④为物镜,④表示高倍镜,因此要仔细观察某细胞结构,选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最佳组合为①④。(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用低倍镜观察即可,即图中③;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视野越暗,图中③表示低倍镜,④表示高倍镜,因此与用③观察相比较,用④观察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的少,视野的亮度比原来的暗。(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物体的长或者是宽被放大。故选:D。故答案为:(1)①④(2)③少 暗(3)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 必修1 第一章 走近细胞 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讲义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23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2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