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3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详解)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3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详解)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3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详解)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3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详解)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3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3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详解),共11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D.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解析: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且可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比如马、驴能够交配,但是后代骡子不可育,马和驴就是两个物种。答案:C2(南师大附中联考)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解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大,因为种群的数量变化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等的制约,B错误。答案:B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应为100 m2左右,B项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答案:D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4(内蒙古赤峰高三一模)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最大容纳量一半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B.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种内斗争越来越弱解析:依题意,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最大容纳量一半,即超过K/2时,受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环境阻力会越来越大,种内斗争会越来越激烈,致使种群的出生率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升高,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答案:A5(安徽合肥质检)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解析:在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该鲫鱼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注意在调查期间研究对象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脱落、不能影响到标志对象的正常活动,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做到随机捕鱼,只有这样才能减小估算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使调查结果准确,具有代表性。答案:D6.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  )A.种群密度最大      B.成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增长速率大于零解析: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时,老年个体数量最多,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速率等于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答案:A7(安徽蚌埠市高三试卷)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解析:Nt1/Nt 1,代表种群数目趋于稳定;当Nt1/Nt <1时,种群数量在减少,当Nt1/Nt >1时,种群数量在增加。甲种群在0t3段,数量先减少再增加,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 >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因为从t2t3段,种群数量在减少,C错误;甲种群在t3Nt1/Nt >1,且不变,代表种群呈J 型增长,D错误。答案:B8.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内的开始下降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均相同解析:由于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锥形瓶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A正确;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正确;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其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C正确;锥形瓶中的起始酵母菌数和培养液体积不完全相同,因此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完全相同,D错误。答案:D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9(山东临沂高三试题)下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B.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C.该昆虫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图中所示的外源性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内源性因素解析:题图显示:环境温度在3032.535时,出现的峰值所对应的相对温度逐渐增加,A项正确;种群数量最大的峰值出现在32.5,偏离该温度种群数量都下降,说明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B项正确;由于受到食物、天敌、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项错误;温度、湿度都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等内源性因素也能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项正确。答案:C10(高考改编)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蒂(S型曲线)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数量将增加,但应该也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等因素相关,所以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年龄组成变动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也应该在K值附近波动;若a点时环境因素变化,食物量不变,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仍按S形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而已。答案:A11. 科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别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B.性别比例维持较高水平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D.该岛屿春季和春夏之交更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变化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冬季和秋季时,性别比例(♀∶♂)水平较高,但种群数量较小,这说明性别比例(♀∶♂)较高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在春季和春夏之交,社鼠的种群数量大,说明此时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此时雌雄数量相差不大。答案:C12.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2468101214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D.可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时增长速率为1.2,说明种群数量仍然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K/2,即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C正确;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答案:C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3(哈尔滨六中高三试题)下图一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图二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abc)数量的变化,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1)图一乙中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开始下降。(2)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是____________,用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________。种群数量为d时,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等于、大于或小于)(3)若图一甲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每天增加7.5%,假设最初3000只,则20天后种群的数量为:N20__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结果)(4)图二中,种群________是种群b的捕食者。解析:(1)种群的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超过K/2时增长速率开始下降,据此可知:图一乙中当种群数量达到c点后,增长速率开始下降。(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为d时,其增长速率大于零,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3)图一甲曲线为J型曲线,λ(17.5%)1.075N03000只,t20天。依据NtN0λt可知:2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203000×1.07520(4)图二曲线图的变化呈此消彼长的特点,表示的是捕食关系。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推知,图示中的三种食物链为cba,因此种群a是种群b的捕食者。答案:(1)c (2)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 大于 (3)3000×1.07520 (4)a14(海南海口中学高三月考)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m2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151815191514(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下图中曲线________(“Ⅰ”“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解析: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掺杂主观因素;种群的种群密度是各个样方密度的平均值,因此根据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6/m2(2)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曲线随害虫密度升高成本价值降低,因此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是不同害虫密度下农作物的价值,分析题图可知,B点农作物的价值和成本价值之差最大,该点的效益最大。答案:(1)随机取样 16 (2) B  

    相关试卷

    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串讲)-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串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串讲)-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串讲精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28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串讲原卷版docx、专题28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串讲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3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3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m B.0,0351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9单元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9单元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解析),共2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