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单元易错题】人教版(2019)2021-2022学年高二下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8941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频单元易错题】人教版(2019)2021-2022学年高二下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8941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频单元易错题】人教版(2019)2021-2022学年高二下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8941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频单元易错题】人教版(2019)-2022学年高二下生物选择性必修2
【高频单元易错题】人教版(2019)2021-2022学年高二下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频单元易错题】人教版(2019)2021-2022学年高二下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含答案解析),共23页。
2021-2022学年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单元高频易错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1-15题单选,16-20题多选。1.(2021春•利通区校级月考)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把某山地的所有生物看作一个群落,则山脚和山顶的植物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 C.垂直结构上,位于不同层次的两种生物不存在竞争关系 D.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2.(2020秋•秦州区校级期末)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3.(2020秋•天津期末)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为次生演替,群落的演替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可以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 C.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D.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和E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4.(2019•徐州一模)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某鸟类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造成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若第二营养级生物长时间大幅度减少,第一营养级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降低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弱而恢复力稳定性强5.(2021秋•肇庆期末)某地原为采煤塌陷区,人们采用人工制造表土、植被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等措施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家4A级别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下列关于该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的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初生演替 B.与沙丘上进行的演替相比,该演替速度慢 C.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D.人类活动改变了原有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6.(2021秋•朝阳区校级期末)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 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 D.热带雨林中的榕树高矮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7.(2021秋•榆林期末)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其中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①物种②物种③分别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 B.在封山育林后陡坡处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均发生了改变 C.调查典型物种③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物种③最适合在强光下生长,物种①比物种②更能耐受弱光8.(2021秋•浏阳市期末)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 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C.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一定有食物链d→c→b→a D.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9.(2021春•河南期末)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不属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B.甲、乙两个群落的演替类型都是次生演替 C.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先于甲群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D.第5年后物种丰富度降低一定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10.(2021春•赤峰期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水平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11.(2021春•顺义区期末)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量随水深增加而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海底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植物 B.鱼类在食物链中只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C.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D.此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腐食性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12.(2021春•靖远县期末)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表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改造盐碱化草地时要考虑气候、光照和土壤等因素 B.轻度盐碱化草地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比中度盐碱化草地的简单 C.与虎尾草和羊草相比,碱蓬更能适应盐碱化的土壤 D.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13.(2021春•河南月考)苦草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典型优势沉水植物,它能通过营养竞争机制抑制藻类生长、减缓风浪,为水生动物提供觅食和庇护场所。苦草生长速率和光照强度显著相关,如图表示不同水深下的光照强度和苦草的日相对生长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苦草能抑制藻类生长、减缓风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不同水深分布着不同数量的苦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湖泊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群的替代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D.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深在1.5m以下的苦草的种群数量会减少14.(2021春•连云港期末)如图为改造盐碱化草原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通过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 B.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 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动物之间竞争的结果 D.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15.(2021春•舟山期末)研究者调查了管理方式相同的林下茶园(茶树与高6~8米的乔木马尾松同作)和常规茶园(无树木遮阴)中的茶树的主要害虫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茶园类型叶蝉总数(只)蜘蛛总数(只)游猎型蜘蛛的物种数结网型蜘蛛的物种数林下茶园69215421412常规茶园1410995148A.林下茶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与常规茶园不同 B.表中数据说明林下茶园的数量金字塔中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出现倒置C.茶园内叶蝉的种群密度不是其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D.叶蝉和蜘蛛的数量可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关系进行反馈调节(多选)16.(2021春•盱眙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多选)17.(2020春•沭阳县期中)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演替属次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②杂草群落比③小叶树种阶段的生物多样性高 C.该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多选)18.(2019春•连云港期末)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海拔(m)土壤含水量(%)光照(%)物种数目灌木草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Ⅰ105029.820.93.13516Ⅱ114034.134.65.92176Ⅲ11607.928.315.81920Ⅳ11609.415.40.5236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该风景区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 B.海拔高度是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因素 C.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多选)19.(2021春•邢台月考)一块弃耕的农田中生活着某种老鼠等小动物,并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这块农田中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马尾松林。这片马尾松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会长期占据该区域,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群落。下列有关该马尾松林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该马尾松林群落可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当该种老鼠的种群数量正好为K值时,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当该马尾松林群落中草本植物和灌木数量减少时,其丰富度降低(多选)20.(2019秋•湘潭期末)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二、解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21.(2021秋•海门市校级期末)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影响茶叶品质。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生态系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硼究,并列其实施了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通过禾本科、豆科等超积累植物从被污染环境中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地上部分(超积累植物地上部分列重金属贮存量比普通植物高10倍以上),从而降低环境中重金属浓度,达到修复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茶园生态系统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单作茶园生态系统中经常爆发病虫害,主要是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2)科研小组选择适宜的大豆进行茶、豆间作,发现茶园土壤中镉等重金属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其原因有 。收获的整株大豆需集中处理,不能食用或饲用,其原因是 。(3)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对蜘蛛的相关指数进行了调查,得到表数据(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无公害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普通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6次)项目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普通茶园个体数1615982601物种数574834丰富度指数7.726.835.22①区别三种茶园中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②根据上表结果可知,有机茶园中蜘蛛的 显著多于其他两种茶园,使得害虫数量明显降低。蜘蛛属于肉食性动物,其捕食茶树害虫离不开 信息的传递。③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 。22.(2021春•兴庆区校级期末)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典型代表之一。如图1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葫芦入侵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2)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 演替,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 阶段开始。上述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 。(3)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t= 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23.(2021春•龙岩期末)麋鹿是我国特有珍稀物种。20世纪初,野生麋鹿种群灭绝。1986年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从英国的多家动物园共引入39头麋鹿,近年该保护区麋鹿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学家依据调查结果,建立图所示的 模型。对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的变化进行预测,应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2)1986﹣2018年间,该保护区内麋鹿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麋鹿种群数量呈这种增长类型的原因可能是 。生态学家建议迁出部分麋鹿或扩大保护区范围,原因是现有麋鹿种群数量已经接近保护区的 。(3)调查发现,麋鹿集中采食区域的植被丰富度、生产力等发生较大变化,植被存在退化的现象,该结果表明麋鹿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24.(2020春•开封期末)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 演替。阶段Ⅰ、Ⅱ、Ⅲ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 (填不同、相同、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中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沙丘上群落是阶段 。(2)某小组为了研究阶段Ⅲ的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乔木树种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密度/株•hm﹣2%密度/株•hm﹣2%密度/株•hm﹣2%A1267100.000000B5031.065534.165634.78C504.95807.9288087.13①据表可知:属于增长型种群是 。②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其中随机取样的目的是 。(3)上述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A、当把某山地的所有生物看作一个群落,则该地山脚和山顶的植物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光的穿透性表现为光质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B正确;C、垂直结构上,位于不同层次的两种生物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D、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2.【解答】解: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而不是水平结构,A错误;B、鲢鱼和鳙鱼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它们之间没有共生关系,B错误;C、从图中可知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而非共生,C错误;D、由于鲢鱼是植食性动物,所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增多,因此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D正确;故选:D。3.【解答】解:A、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错误;B、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能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如干旱的荒漠地区,不能演替成森林,B错误;C、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部分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还有大部分来自城市外能量的输入,C错误;D、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生产者和E分解者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D正确。故选:D。4.【解答】解:A、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志个体数,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A错误;B、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第二营养级生物长时间大幅度减少,第一营养级竞争加强,则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降低,C正确;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D错误。故选:C。5.【解答】解:A、城市公园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因为该地进行演替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A错误;B、沙丘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经历演替速度慢,城市公园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经历演替速度快,B错误;C、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生物多样性逐渐升高,C错误;D、人类活动是按照人的意愿去改造生物,所以人类活动改变了原有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D。6.【解答】解:A、在一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一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增加,A错误;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C正确;D、热带雨林中高矮不同的榕树,属于同一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分层现象,D错误。故选:C。7.【解答】解:A、物种①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了,属于一年生的草本;物种②是多年生的草本;物种③是灌木,A正确;B、在封山育林后陡坡处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均发生了改变,B正确;C、调查典型物种③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正确;D、灌木增多,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减少,由于物种②能耐受弱光,而物种①不耐受弱光,所以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D。8.【解答】解:A、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d,但不一定营养级最低,如食物链:树→虫→鸟,虫的种群密度远远大于树,A错误;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则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顺序为a→b→c→d,B正确;C、若Y表示生物所含能量,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能量最少,a可能位于最高营养级,则可能有食物链d→c→b→a,但四个种群不一定构成食物链,C错误;D、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D错误。故选:B。9.【解答】解:A、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是一个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群落演替的起点物种丰富度大于0,所以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B正确;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先达到最大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D、第5年后物种丰富度降低可能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也可能是自然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所致,D错误。故选:D。10.【解答】解: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B、由于蜻蜓的活动范围较广,采用五点取样法只能大致估算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B错误;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属于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地,D错误。故选:A。11.【解答】解:A、光合作用需要光,在海底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植物,A正确;B、鱼类可以捕食浮游植物,此时在食物链中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C、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C错误;D、腐食性生物属于分解者,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D错误。故选:A。12.【解答】解:A、改造盐碱化草地时要考虑气候、光照和土壤等因素,A正确;B、轻度盐碱化草地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比中度盐碱化草地的复杂,B错误;C、与虎尾草和羊草相比,碱蓬更能适应盐碱化的土壤,C正确;D、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B。13.【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苦草能通过营养竞争机制抑制藻类生长、减缓风浪,为水生动物提供觅食和庇护场所,这体现了苦草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B、不同水深分布着不同数量的苦草,由于苦草属于同一物种,体现了种群的结构特征,而并没有体现群落的结构特征,B错误;C、湖泊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群的替代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正确;D、由曲线图分析可知,1.5m以下,苦草的日相对生长率小于1,表现为减少,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深在1.5m以下的苦草的种群数量会减少,D正确。故选:B。14.【解答】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的三个阶段反映了群落的演替过程,从类型来看,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错误;C、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换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C错误;D、由于盐碱地植被少,所以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D。15.【解答】解:A、林下茶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与常规茶园不同,A正确;B、图中叶蝉并不能代表全部第二营养级,蜘蛛也并不能代表全部第三营养级,所以不能说明林下茶园的数量金字塔中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出现倒置,B错误;C、种群密度是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不属于种群内个体特征统计值,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C正确;D、叶蝉和蜘蛛的数量可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关系进行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16.【解答】解: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存在竞争现象,B错误;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C错误;D、若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能形成森林;若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很难形成森林,D错误。故选:BCD。17.【解答】解:A、该演替属次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A正确;B、②杂草群落比③小叶树种阶段的生物多样性低,B错误;C、该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正确;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BD。18.【解答】解:A、调查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样方法,A正确;B、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B错误;C、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C正确;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种群的空间分布,D错误。故选:AC。19.【解答】解:A、该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季节的变化会影响某些种群的数量,该马尾松林群落可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正确;C、当该种老鼠的种群数量正好为K值时,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正确;D、当该马尾松林群落中草本植物和灌木数量减少时,其种群密度会降低,但物种丰富度不一定降低,D错误。故选:BC。20.【解答】解:A、甲和乙种群中的温度有重叠的部分,但湿度不同,所以甲和乙两种群一般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B、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种群没有这一特征,B错误;C、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D、不同的条件下,适应能力不同,低温和低湿度环境下甲的适应能力较强,高温高湿度环境下乙的适应能力较强,D正确。故选:ABC。二.解答题21.【解答】解:(1)由于地形起伏的变化,在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种群,这属于水平方向的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中,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这主要违反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即单作茶园生态系统中经常爆发病虫害,主要是违背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2)因为大豆吸收了重金属,故重金属的浓度明显下降,土壤中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根瘤菌固氮使土壤肥力增加。收获的整株大豆含有较多的重金属,若食用或饲用,则会使重金属随着食物链富集,危害较高营养级的生物。(3)①区别不同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②根据上表结果可知,由于有机茶园中蜘蛛的个体数和物种数较多,可以通过明显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来控制虫害。蜘蛛属于肉食性动物,其捕食茶树害虫离不开化学信息的传递。③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喷洒除草剂不利于蜘蛛的生长繁殖和频繁采茶改变了茶园为蜘蛛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故答案为:(1)水平 物种多样性(2)大豆吸收了重金属,而根瘤菌固氮增加了土壤肥力 大豆属于超积累植物,吸收了大量重金属,若直接食用或饲用,会随着食物链在更高一营养级积累,毒害更高一营养级的生物(3)物种组成 个体数和物种数 化学 喷洒除草剂不利于蜘蛛的生长繁殖,频繁采茶改变了茶园为蜘蛛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22.【解答】解:(1)距离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随着水葫芦入侵程度增加,会导致有些物种灭绝,所以会导致该地的丰富降低。(2)河水干涸也会含有一些生物,所以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其演替过程往往从草本植物开始,即开始时在土壤上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即从图2中的D阶段开始。上述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t=N0.λt=30(1+50%)(60÷4)=30(1+50%)15棵。故答案为:(1)水平 丰富度 减小(2)次生 D 速度和方向(3)群落 30(1+50%)1523.【解答】解:(1)题图为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等,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据图可知,1986﹣2018年间,麋鹿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增长,麋鹿种群数量呈这种增长类型的原因可能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若现有种群已经接近保护区的环境容纳量,为避免环境条件失衡,则需要迁出部分麋鹿或扩大保护区范围。(3)麋鹿集中采食区域的植被丰富度、生产力等发生较大变化,植被存在退化的现象,该结果表明麋鹿的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答案为:(1)数学 种群密度(2)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环境容纳量(K值)(3)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4.【解答】解:(1)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阶段Ⅰ、Ⅱ、Ⅲ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其中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沙丘上群落是阶段Ⅲ。(2)①据表可知:属于增长型种群是C。②样方法中随机取样的目的是保证调查结论可靠。(3)上述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故答案为:(1)初生 不完全相同Ⅲ(2)①C ②保证调查结论可靠(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