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1人体的稳态与免疫(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1人体的稳态与免疫(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
2.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血红蛋白、DNA聚合酶、胰蛋白酶等。( )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
4.血浆中的HC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
5.胰岛A细胞与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但细胞核基因相同。( )
6.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
7.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
8.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
9.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血糖浓度和神经递质双重调节。( )
10.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
11.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
12.抗体、血浆蛋白、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13.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
14.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
15.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
16.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原体属于细胞内寄生菌,这些病原体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 )
17.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
二、选择题
1.(2017全国Ⅲ理综,改编)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2.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血红蛋白异常
C.效应T细胞只分布于乙中
D.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均可分布于丙中
3.下列有关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
B.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都容易引起组织水肿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不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渗透压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4.下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刺激一定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
B.①②③和①④⑤分别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与⑥⑤途径有关
D.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
5.(2017全国Ⅰ理综)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6.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f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
B.c激素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
D.a、b、c、d都是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
7.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下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
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8.CAV-16是一种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有关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刺激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抗体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CAV-16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
C.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即可产生抗体和分化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直接产生抗体
9.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下图为人体接种疫苗(纵向箭头为疫苗接种时间)后,体内测得的抗体水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时刻与丁时刻所接种的是不同种疫苗,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不同
B.丙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
C.两次或更多次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吞噬细胞
D.甲、丁两时刻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两条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10.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下图是其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三、非选择题
11.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 。当机体的情绪压力增加时,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测激素d能促进 而升高血糖。激素d还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上述事实表明, 两种调节方式相互协调,产生适应性反应,使机体应对情绪压力。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a的分泌量增加会使激素c的分泌量 。
(3)研究发现,激素c能抑制 细胞对 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结合图示分析,在 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12.北极熊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北极熊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据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体现了激素分泌的 调节机制。
(2)BAT细胞内的UCP-1基因的表达与 的共同调节有关。
(3)有氧呼吸所需的ATP合成酶大量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进入线粒体的UCP-1蛋白,导致H+外渗而消除跨膜的H+梯度,线粒体虽能继续产生CO2和H2O,但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却大部分转变成为热能。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北极熊通过上述 调节方式引起BAT细胞内的 ,从而实现了产热增加,维持了体温的稳定。
专题能力训练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二、选择题
1.C 解析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与人血浆渗透压相同,静脉注射后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的改变,A、D两项错误。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后,体内水、盐含量均增加,需排出多余的盐和水以后,才能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项错误,C项正确。
2.D 解析 细胞内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内环境为细胞外液,A项错误;图中丙为组织液、乙为淋巴、甲为血浆,血浆中没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部,B项错误;效应T细胞分布于血浆、组织液(如有炎症部位)和淋巴中,C项错误;胰岛素和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分布于内环境中,甲、乙、丙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项正确。
3.D 解析 血浆蛋白含量变化会引起血浆渗透压的改变,从而引起组织液渗透压的改变,A项错误;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会引起细胞内液中水分的含量发生变化,即细胞内液渗透压会发生改变,C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以及渴觉中枢的兴奋等有关,D项正确。
4.D 解析 刺激可能来自外界环境,也可能来自机体内部,A项错误;①②③表示神经调节,①④⑤表示神经—体液调节,B项错误;内环境中血糖调节与⑥⑤途径有关,pH调节与⑥⑤途径无关,C项错误;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D项正确。
5.C 解析 由题意知,第一次注射提取液后,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第二次注射少量的提取液,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符合过敏反应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神经递质或呼吸抑制剂,则初次注射就会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故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6.A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神经递质,c是抗利尿激素,d是胰岛素,f是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传送,A项错误;c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B项正确;d表示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C项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都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项正确。
7.C 解析 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注射的免疫血清含有抗体,可以与外毒素结合,A项错误;免疫血清直接提供抗体,不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B项错误;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激发产生相应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外毒素,外毒素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项正确,D项错误。
8.B 解析 CAV-16病毒相当于抗原,侵入人体后,在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中,浆细胞产生抗体,A项错误;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CAV-16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B项正确;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还需要分化形成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C项错误;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D项错误。
9.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在丁时刻注射疫苗时,甲时刻开始产生的抗体没有增多,所以甲时刻与丁时刻注射的是不同种疫苗,A项正确;丙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B项正确;两次或更多次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但不能使机体产生更多的吞噬细胞,C项错误;两条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D项正确。
10.B 解析 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项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清除,B项错误;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项正确;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从而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答案 (1)效应器的一部分 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增加 (3)T淋巴(T) 淋巴因子 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
解析 (1)题图中,经过神经调节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的一部分。激素d是肾上腺素,与肝脏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血糖升高。图示过程说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产生适应性反应,使机体应对情绪压力。(2)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对激素c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因此当激素a分泌增加时,会引起激素c的分泌增加。(3)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淋巴因子的影响,而淋巴因子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而激素c能抑制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因此长期处于情绪压力状态下,免疫能力会降低。
12.答案 (1)分级 (2)甲状腺激素和cAMP (3)UCP-1蛋白改变了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抑制了ATP的合成 (4)神经—体液 脂肪分解增加,ATP合成减少
解析 (1)分析题图,①~③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2)从图中可以看出,UCP-1基因的表达受到甲状腺激素和cAMP的共同影响。(3)根据题意,UCP-1蛋白改变了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导致H+的外渗而消除跨膜H+的浓度差,ATP的合成需要依赖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才能进行,因此UCP-1蛋白能够抑制ATP的合成,进而使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转变成大量的热能。(4)图中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调节,BAT细胞中的脂肪分解加快,而ATP合成减少,产热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检测)(含解析),共28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共17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作业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