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2-2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 a Word版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8945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2-2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 a Word版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8945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对点训练ab卷Word版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2-2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 a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2-2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 a Word版含解析,共4页。
[考法综述] 本考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具体考查主要是围绕正常分离比“9∶3∶3∶1”的变式来展开,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题目难度适中。命题法1 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变式应用1.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连锁反应,当R、C基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CCRR和ccrr的两小鼠进行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黑色∶白色=3∶1B.黑色∶棕色∶白色=1∶2∶1C.黑色∶棕色∶白色=9∶3∶4D.黑色∶棕色∶白色=9∶6∶1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黑色素的合成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基因型为C_R_时,小鼠表现为黑色;当基因型为C_rr时,小鼠虽然不能产生黑色素,但是可以产生棕色素,小鼠表现为棕色;当基因型为ccR_时,小鼠由于不能产生棕色素,也无法形成黑色素,表现为白色;当基因型为ccrr时,小鼠表现为白色。黑色小鼠(CCRR)和白色小鼠(ccrr)杂交,F1全为黑色(CcRr),F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有9/16C_R_(黑色)、3/16C_rr(棕色)、3/16ccR_(白色)、1/16ccrr(白色)。【解题法】 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技巧——合并同类项法(1)看F2的组合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后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3)对照上述表格确定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4)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命题法2 致死基因导致性状分离比改变的分析2.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4种正常配子B.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4种C.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种D.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2/3答案 B解析 由题干分析知,当个体中出现YY或DD时会导致胚胎致死,因此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4种正常配子;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种;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yyDd)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2/3。【解题法】 致死基因的类型总结异常情况基因型说明杂合子交配异常分离比显性纯合致死1AA(致死)2Aa、1aa2∶1隐性纯合致死1AA、2Aa、1aa(致死)3∶0伴X染色体遗传的隐性基因致雄配子死亡(XAXa×XaY)只出现雄性个体1∶1提醒 在解答此类试题时都要按照正常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在分析致死类型后,再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命题法3 多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的问题分析3.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这4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 cm的mmnnuuvv和离地99 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与甲植株杂交,F2产生子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 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A.mmNnUuVv B.MmNnUuVvC.mmnnUuVV D.mmNNUuVv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性状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每对基因对高度的累加效应相同,且mmnnuuvv麦穗离地27 cm,MMNNUUVV麦穗离地99 cm,这4对等位基因构成的个体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数量的种类有9种,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则离地高度增加9 cm,题中F1基因型为MmNnUuVv,与甲植株杂交后代性状为离地36~90 cm,说明后代含有1~7个显性基因,故甲植株基因型可能为mmNNUuVv。【解题法】 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种性状的解法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种性状的问题分析,往往要依托教材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该类遗传现象仍然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后代基因型的种类和自由组合问题一样,但表现型的问题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大有不同,性状分离比也有很大区别。解答的关键是弄清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根据这一对应关系结合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的经典实验综合分析。先用常规方法推断出子代的基因型种类或某种基因型的比例,然后再进一步推断出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或某种表现型的比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28-1 特定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b Word版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28-1 特定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a Word版含解析,共3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2-2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 b Word版含解析,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