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对点训练ab卷Word版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6-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6-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 Word版含解析,共6页。
1.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 C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引入兔病毒,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了选择,A正确;强毒性病毒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使病毒的寄主减少,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B正确;病毒和兔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中毒性病毒比例提高的同时,兔的抗病毒能力也升高,C错误;病毒的传播需依靠蚊子,所以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D正确。2.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 C解析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吸食花蜜不会使蛾的口器变长,D错误。3.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白线天蛾和7月中旬将迁徙离开的蜂鸟。下图表示7月30日~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B.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C.8月该植物种群的红色基因频率下降D.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答案 C解析 由图曲线变化发现,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A项正确;由图可知,蜂鸟选择为红花传粉,而天蛾选择为白花传粉,说明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B项正确;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但控制花色的基因不变,只是花色的表现型改变,C项错误;7月中旬蜂鸟将迁徙离开,天蛾不离开,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D项正确。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1)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多样性。(2)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________。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B.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答案 (1)遗传 基因和基因型/遗传物质/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2)②③ (3)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使⑥⑦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机会 (4)生殖隔离 AE解析 (1)种群①内部的个体为同一物种,种群内部个体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该多样性实质是基因和基因型多样性,或者说遗传物质多样性、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多样性。(2)分析题图,分支越向后,亲缘关系越近,故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②和③。(3)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使得⑥⑦两个种群产生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⑥⑦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X的个体发生了基因突变,故A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个体,故B错误;⑥和⑦生活的区域不同,故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不同,故C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X中的不同性状,并不是基因,故D错误;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进化,故E正确。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实验事实说明( )A.DDT具有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B.由于长期使用DDT,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错解] A[错因分析] 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不到位,不理解DDT的作用与抗药性形成的关系,是此类题出错的主要原因。解答本题时,若误认为是杀虫剂导致害虫产生了变异,会错选答案A。[正解] C[解析] 变异的发生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对于家蝇而言,抗药性本身就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DDT在这里起到一个选择作用,A错误、C正确、D错误;家蝇抗药性增强与是否长期使用DDT无关,长期使用并且增加DDT浓度,在这里也是对家蝇起到一个选择作用,将抗药性弱的个体淘汰,选择了抗药性强的个体,B错误。[心得体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22-2 群落 b Word版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22-1 种群 b Word版含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8-2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b Word版含解析,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