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特训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特训:36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特训:36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6·江苏苏北四市二模]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答案 A
解析 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A符合题意。
2.紫茎泽兰具有外来引进植物的许多特点: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光合效率高、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并能毒害动物。试判断引入紫茎泽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A.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
B.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
C.改变其他物种的生活习性
D.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答案 D
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后,如果环境适宜,没有天敌,便会大肆扩散和蔓延,危及已有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使原有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发生改变,D正确。
3.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4.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
C.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
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
答案 D
解析 该图形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产生氧气,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有利于好氧型细菌和藻类的繁殖,有利于污水的处理;由图中信息分析,藻类产生的氧气能被细菌利用,而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物质有利于藻类生长,体现了种间互助关系;出水处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因为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5.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新中国成立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的初期,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环境的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与原环境中同一营养级生物进行竞争,而导致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并被淘汰,从而减少当地的物种,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单。
6.[2016·湛江模拟]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发生的是(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答案 D
解析 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由于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7.[2016·石家庄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高;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与人类的活动有明显的关系,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8.[2016·沈阳高三检测]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
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作、套种
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的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答案 C
解析 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会破坏土壤和水体环境,不属于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
9.[浙江温州月考]某池塘有藻类植物、水草、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类等生物。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阳光
B.藻类刚爆发时,若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有利于修复
答案 C
解析 藻类爆发,遮盖于水草上,导致水草缺少阳光死亡,A对;清晨时藻类植物光合速率低,水样中CO2含量多,pH可能低于7,B对;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藻类属于浮游植物,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会导致浮游植物减少,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植物竞争,也会导致藻类植物减少,有利于修复生态环境,D对。
10.[山东潍坊质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引入一定会危害生物多样性
B.新物种的诞生仅丰富了物种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自然选择有关
D.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答案 C
解析 外来物种引入也可能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A错误;新物种的诞生丰富了物种多样性,也会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自然选择有关,C正确;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D错误。
11.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B.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
D.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
答案 D
解析 合理搭配植物能增加物种的数目,提高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湿地微生物能将污水、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属于分解者;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能增加输入到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2. [2016·江西瑞金月考]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调节功能的价值,石油化工等污染大,必然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A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称作物种丰富度,南沙是候鸟过冬的栖息地,候鸟的迁徙会使当地的物种丰富度发生动态的变化,C错误;当生态系统的组分、食物网遭到破坏时,抵抗力稳定性就下降,但恢复力稳定性升高,D错误。
13.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C.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分解者
D.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C
解析 疟原虫取食时会形成食物泡,故其获取食物的方式属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疟原虫属于真核细胞,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质,B正确;疟原虫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视为消费者,C错误;青蒿素的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14.在南澳岛的某农业示范基地,海虫草等“海水蔬菜”长势良好。这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以高盐分的海水进行浇灌,所需无机盐由海水提供,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被列为国家“八六三”推广技术项目。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的目的不包括( )
A.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
D.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材料看出,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并不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15.[山东淄博模拟]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人们进行了许多尝试,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
A.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
B.利用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酒精来部分替代石油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
答案 D
解析 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因植被条件差不易栽培饲料作物,A错误;利用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酒精来部分替代石油,虽解决了环境问题但又加剧了粮食短缺,B错误;沼泽属于湿地,其生态价值很高对环境有好处,C错误;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可以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D正确。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5分)
16.(16分)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解析 (1)输入池塘的能量有光能和厌氧池中的未彻底分解产物中的化学能。
(2)植物细胞中含P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因氧化塘前部微生物分解厌氧池输入的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在后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故后部溶氧量较高。
(3)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则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就会因渗透作用大量失水而死亡。
(4)挺水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矿质元素和光而有效地限制了藻类的生长。
(5)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控制废水进入氧化塘的流速还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使出水口的水质达标。
17.[西安高三模拟](15分)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这时过量的含氮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的健康。脱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是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示意图。
(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________,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并利用这一氧化过程所释放的________合成________,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异养需氧型 分解
(2)能量 有机物
(3)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抑制硝化细菌生长繁殖
解析 (1)根据图中的1级反应池需要空气,所以其内的生物代谢类型主要是异养需氧型,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并利用这一氧化过程所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掉大量的溶解氧,使硝化细菌这种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其难以大量繁殖起来。
18.(24分)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
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 kJ·m-2·a-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和P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 h,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 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 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 g洗衣粉和0.15 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 d,取得水样。
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________”中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一营养级 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11.3
(4)加0.3 g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 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 ①除去样品水体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丙 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
解析 (1)蓝藻为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投放的鱼苗应以浮游植物为食。
(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以得出,B、D、A、C分别处于第一、二、三、四营养级,再根据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可得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15.9/141.0×100%≈
11.3%。
(4)本实验的自变量为N和P的有无,可设置不含N也不含P、既含N又含P、含N不含P、含P不含N四种处理;在进行实验前,应除去原来水中的N和P。N、P都是蓝藻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故含有N和P的烧杯中藻类生长最好。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蛳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36 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共7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特训:43胚胎工程 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特训:41基因工程 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