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第1页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第2页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题解读,作者作品,背景链接,字词积累,课文结构,课文主旨,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筛选主要信息,了解物候学的相关知识。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1.重点: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筛选主要信息,了解物候学的相关知识。2.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一、文题解读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标题大自然的语言使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新颖别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二、作者作品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三、背景链接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武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四、字词积累1.字音:草连天(shuāi  qiáo度(wěi  声匿迹(xiāo  衣(suō   náohuì然无声(qiǎo2.词义:次第:依次。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悬殊:相差很远。五、课文结构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物候现象——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纬度                                       空间因素   高下差异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经度差异                        时间因素   古今差异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六、课文主旨本文从自然现象入手,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七、写作特色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生产上,用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结尾形成了照应;第三部分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说明研究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相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2.语言生动,准确严谨。语言生动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如写大地苏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回大地写得富有动感;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七字句,具体描绘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这样的句子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此外,本文语言准确、严谨。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用来指数量,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重点0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读者接受。【重点02】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大自然的语言指物候现象,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重点03】精彩语言品析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修饰限制开放,突出强调了各种花是有序的、一个接一个开放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11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可桢(zhú)  然(piān     育(yùn        重峦叠zhàngB. 发(méng        yàn      迟(yán         销声迹(nuòC. 簌(       líng       hòu        风雪途(zǎiD. 度(jìng            别(chā      táng        草长飞(yīng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次第  起源  榆叶梅  北燕南飞B. 纬度  侯鸟  桃花开  周而复始C. 刺槐  连翘  逆温层  冰雪溶化D. 采集  悬殊  生态学  迫不及待3.选词填空。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A.发育 B.培育 C.酝酿 D.孕育)果实的季节。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得多。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 历代的国画创作者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们在艺术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B. 寒冬腊月,屋外衰草连天,蔬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C. 在百年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D. 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年年如是5. 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____________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A. ③①④②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6.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选文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作者先说纬度的差异,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你从说明顺序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2)本文的语言既优美生动又不失准确严谨,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加点词一定的表达效果。3)选文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找出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4326日是玲玲的生日,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唐 淼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选自《北京日报》201729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2)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4)选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1.A2.C3. D  B4D5. C6.(1)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2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3)示例:第段,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与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更突出地强调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4)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来临,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的开放得早。7.1)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2)列数字、作比较。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表明我国更冷,也为了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3)不能删去,大约表明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主要运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作者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运用这样的顺序进行说理,符合大众的逻辑,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相关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