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壶口瀑布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49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 壶口瀑布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49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 壶口瀑布 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49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题解读,作者作品,背景链接,文体知识,字词积累,课文结构,课文主旨,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7课 壶口瀑布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游踪。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3.体会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1.重点: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把握作者的游踪;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2.难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一、文题解读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标题“壶口瀑布”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主要内容,简洁明了。二、作者作品梁衡,当代作家。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他的散文讲究谋篇布局,注重炼字铸句,所谓“意匠惨淡经营中”。代表作品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收束,形成“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四、文体知识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游踪既可以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视角的变换。它是游记的线索;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它是游记的主体;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起的所思所想,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游记内容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无不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游记写法比较自由,风格多姿多彩,既能增长读者的见识,扩大读者的见闻,又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五、字词积累1.字音:告诫(jiè) 推搡(sǎng) 霎时(shà) 驰骋(chí chěnɡ) 漩涡(xuán wō) 寒噤(jìn) 迂回(yū) 汩汩(gǔ) 湿漉漉(lù) 铸就(zhù) 出轧(zhá) 雾霭(ǎi) 潺潺(chán 弥漫(mí) 刹那(chà) 震耳欲聋(lónɡ) 前呼后拥(yōnɡ) 怒不可遏(è) 挟而不服(xié) 2.词义: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寒噤:寒战。因受冷或受凉而身体颤动。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驰骋:奔跑。 霎时:极短时间。 迂回:回旋,环绕。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多形容随从多,排场大。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推推搡搡:形容连续不断地推。搡:猛推。六、课文结构 地点:晋陕边境 隐隐如雷雨季 气势磅礴 自强不息壶口瀑布 浪末横溢 不屈不挠 钢板出轧枯水季 刚柔相济如丝如缕 石:窟窟窍窍 侧面烘托议论抒情 点明主旨七、课文主旨本文记叙了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情形,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并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的精神,表达了对黄河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八、写作特色1.用词精准,表现力强。本文在描写景物,特别是描写河水时的用词非常精准,表现力很强。如“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一句,用“跌”字形容河水的急坠,已经相当形象,再加上“还来不及……便一齐”这样的强调,就更显这急坠的突然,后面的“闹”“挤”“急”,仍是拟人写法,分别从声音、横向宽度、纵向速度三方面描绘河水急坠的画面,既全面,又准确。在描写没有“跌入”壶口的河水时,作者用一组比较整齐的短句,描写一般人不易关注到的景物:“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三个短句,分别描写泉、溪、漩涡三种细小的水的形态,非常精准,与前面宏大的“钢板出轧”似的水相映成趣。2.善用拟人,生动形象。本文在描写河水时,大量使用拟人手法,借人写水,非常生动形象。这样的写法,既能展现出水的形态,也有利于表现水的情态,还可以含蓄地体现出作者的心态,可以把景物写活。例如,作者连用“夺路而走” “乘隙而进” “折返迂回”三个常用于写人的四字词语,描写壶口附近的河水,将水的流淌方式写成人的动作,使其一下子就带有了不同的情感,甚至成为人遭遇困难、阻碍时选择、心态的象征———有的果断放弃,有的伺机而动,有的灰心退却。如果不运用拟人手法,即使精描细刻也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是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二是结尾的巧妙联想。文章借助议论、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重点01】作者是怎样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的?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拟人手法,在表现景物客观特点的同时,重点突出其中能联想到人的行为、情感的细节,利用两者的相通相似之处,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海、河、瀑的激越奔涌,与人的喜、怒、愁相似;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的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这样写,将思辨融入山水之中,借写黄河,赞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重点02】从本文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这启示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永葆青春活力,发扬黄河这种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瀑布 “挟而不服”“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这启示我,在学习、生活中,要时刻以这种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精神面对困难与挫折。古诗词中的“黄河”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2.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王之涣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唐】王维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刘禹锡5.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黄河二首》【唐】杜甫6.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咏史诗·黄河》【唐】胡曾7.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黄河》【宋】王安石8.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水调歌头》【宋】元好问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1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1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1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1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1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18.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0.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推搡(sǎng) 雾霭(ǎi) 出轧(yà) 告诫(jiè)B. 刹那(shà) 迂回(yū) 打旋(xuán) 弥漫(mí)C. 汩汩(mì) 驰骋(chěng) 漩涡(wō) 怒不可遏(è)D. 寒噤(jìn) 潺潺(chán) 霎时(shà) 铸成(zhù) 2.选词填空。它们在龙漕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_________;或淌过石_________板,_________;或被夹在石间,_________。 A.潺潺成溪 B.汩汩如泉 C.哀哀打漩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C.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D. 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4.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错的一项是( )A.培训以后,他思路开阔,大不同于往,真当另眼相看。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C.目前,我们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D. 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5.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B.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C.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D.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6.某校八年级(1)班要开展一次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是该班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开场白,要求文明、得体,富有启发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为这次活动设置三个栏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壶口走笔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嗡嗡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壶口瀑布的回声。其实,那个山坳离壶口还有两公里。山崖一侧有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汽车紧傍着灰褐色的岩石停下,那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悬崖石阶二百多米处便是壶口瀑布,应当看得很真切的,但我的眼睛却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幅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浑然天成,那般神奇,那般独具魅力。没有人能想到,黄河曲曲弯弯流淌几千里之后,能在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峡谷中,把原本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缩,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经年累月,一条巨沟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黄水倒悬倾注,于是便有了惊涛骇浪,有了如雷的吼声……在人们的意象中,大地是有魂灵的。魂灵在哪里?魂灵是什么?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这灵光饱含着血脉;血脉中激荡着清冽的水和浑黄的水。多少年来,灵光在闪烁,黄土地上有欢歌,也有悲歌;而这一切,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子。那天本来是有太阳的。汽车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黄土坡上行驶时,阳光把满坡的绿照得层次分明。然而壶口瀑布那一方的太阳却黯然失色,像一个很大的蛋黄悬在高空。有趣的是,浑黄的浪涛溅起的水花却白得耀眼,白得晶莹,从巨沟中飞起,又如同白色的珠子撒向空中。于是奇迹出现了:在河对岸浑黄的天宇下,一条彩虹隐约可见。我注视着彩虹,再听那如雷的涛声,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像我这般年龄的人,对那首歌是相当熟悉的。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尽管他们不可能从壶口瀑布显出雄威的那一方域踏上征程,但他们的心境和气度却完全可以同翻卷咆哮的壶口瀑布相比照。黄土地的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正是在那血与火的交织中,他们杀出一个新天地,使黄土的魂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庄严和神圣!壶口瀑布的气势动天地,泣鬼神,那可是对倒下的将士的祈祷与祝福、呼唤与抚慰?如果他们真的魂兮来归,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同大地的魂灵相拥相吻,那是怎样一种境界啊!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踏着河床坚硬的石和松软的沙,回到西岸灰褐色的山石旁,蓦然回首,那幅浑黄的画又呈现在我眼前,太阳仍在照着,隐约中又见彩虹,颜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竟是那么协调,那么美!留下的几张照片,背景是黄的,黄天,黄地,黄水,还有黄皮肤的我。我很自豪,也很骄傲!(选自《人间草木》)(1)作者说:“此时,我真切地感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灵光”在这里指什么?文中又多次提到“黄土地的魂灵”,从全文看,“黄土地的魂灵”又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结合黄河的特点与本文的主旨,从两个层面来说说“象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作者为何会“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通篇紧扣一个“黄”字,并且反复渲染黄色的河滩、河床、山和水,目的是在歌颂黄河壶口瀑布的惊涛骇浪和如雷吼声的惊人力量。B.这篇散文以听壶口瀑布的吼声、看壶口瀑布的浪涛和想黄土地的魂灵为顺序组织材料,并且落笔在黄土地的魂灵上面。C.这篇散文是从黄河之所以在壶口形成瀑布这个角度切入,然后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歌过渡到主题的。D.这篇散文借黄河在壶口猝然凝聚的壮观景象,歌颂了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为特征的民族精神。1.D2.B A C3.C4.D5.B 6.(1)示例:不让母亲河流泪。拯救黄河,从我做起。(2)示例:同学们,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去捡拾那些沉淀着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吧!(3)①收集有关黄河的成语 ②讲述有关黄河的故事 ③背诵描写黄河的诗歌7.(1)壶口瀑布;民族精神。(2)①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黄河为背景”出征象征为保卫祖国而战斗。②因黄河(壶口瀑布)雄浑的气势,“以黄河为背景”又象征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完美结合的民族精神。(意思对即可)(3)作者在观赏壶口瀑布时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并为此感到自豪。(4)A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单元17 壶口瀑布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导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壶口瀑布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基础积累,整体感知,自主质疑,文本探究,品味体悟,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