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9化学工艺流程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952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9化学工艺流程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952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9化学工艺流程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952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9化学工艺流程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9化学工艺流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12小题,填空题,共7小题,推断题,共1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1化学工艺流程题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2.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空间站中常用水气整合系统实现CO2的清除和O2的再生,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航天员呼吸属于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 B.O2再生系统内发生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CO2清除系统内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D.循环系统中没有被利用的物质是CH4
3.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流程最终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反应Ⅰ属于分解反应,有三种物质生成
C.反应Ⅱ中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反应Ⅲ中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4.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充分利用太阳能
B.原料可以循环使用
C.该方法可全天候使用
D.900℃时发生分解反应
5.为了从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水中回收铜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x中只含铜 B.试剂B是稀硫酸
C.溶液Z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和硫酸铜 D.操作一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6.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SO2
B.图中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D.从海水中最终得到“NaCl(产品)”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7.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燃料,因其中含有硫化氢气体,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氧化硫而产生污染。如图为天然气在酸性环境中脱硫的过程,发生的总反应2H2S+O22S↓+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脱硫时发生反应H2S+Fe2(SO4)3═2FeSO4+H2SO4+S↓
B.理论上在整个过程中,无须补充硫酸铁
C.氧化时发生了化合反应
D.脱硫时硫化氢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了
8.如图为一种烟气脱硫的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烟气脱硫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B.脱硫塔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aS+SO2+O2CaSO4+S
C.理论上,生产过程中无需补充CaS
D.理论上每处理64.0g SO2,可回收32.0g S粉,同时排放出44.0g CO2
9.如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有分解反应
B.此过程中S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D.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
10.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 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硫,同时还得到了化工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流程中有三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C.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硫酸
D.过程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11.工业上,利用溶液X(溶质为CuCl2和HCl)在50℃时与Cu反应制作电路。CuCl2消耗后,HCuCl2经处理又能转化为CuCl2,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①反应I CuCl2+Cu+2HCl=2HCuCl2
②反应Ⅱ2HCuC12+H2O2=2CuCl2+2H2O
A.反应I和Ⅱ涉及的元素中仅Cu、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反应Ⅱ中生成的CuCl2质量与溶液X中CuCl2质量一定相同
C.工业上,每溶解6.4kg Cu时,外界只需提供34kg 10%的双氧水就能使生成的 HCuCl2全部转化为CuCl2
D.若由Cu、CuCl、CuCl2中的若干种组成的10.66g混合物中,铜元素为6.4g,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CuCl2
12.分解水制氢的一种原理如图。下列关于该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H、O、I
B.涉及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C.理论上,每生成16 g O2,就能得到2gH2
D.理论上,每分解18g H2O,就需向体系内再补充32 gSO2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3.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工业上用磁铁矿炼铁的原理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产生的原理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某工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Ⅲ中还原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_______;
②_______。
1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湘潭市各学校开展全域喷洒低浓度“84”消毒液进行消毒。“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次氯酸钠),模拟制备“84”消毒液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俗称烧碱,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步骤I中主要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3)步骤Ⅱ中,通常用碳酸钠来除去滤液中的氯化钙杂质,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该反应属于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电解水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不能加入NaCl的原因是______。
15.某工厂生产硼砂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CaCO3、SiO2、Al2O3和Fe2O3等,其中MgCO3质量分数为63%。回收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酸浸”时Mg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调pH”前滤液I的pH________7(填“>”或“<”)。
(3)滤液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________(填化学式)。
(4)已知固体废料质量为m,理论上可生产Mg(OH)2的质量为______。
(5)某BaCO3中混有SiO2杂质,简述提纯该BaCO3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
16.燃煤发电仍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如何实现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零排放,是兑现我国“碳中和”承诺必须研究的课题。科学家设想利用煤和氧化铁反应发电并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的新工艺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该设想的反应原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1)将煤磨成煤粉,是为了增大___________,提高反应速率和原料利用率。
(2)“反应器”中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中显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将“分离器”分离出的物质用“热空气循环氧化”时,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
(3)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但该流程所需氢气的最佳来源是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分解水。请写出一种适合该流程发电用的清洁能源的名称___________。
(4)“合成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
(5)该流程主要产生的废弃物是___________,通过该流程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成燃煤发电的“碳中和”。
17.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有学者提出如图1所示的含碳物质转化的技术路线。
(1)“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为______。
(2)反应②属于______(填基本类型)。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我国学者开发促进反应③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催化过程微观示意图如图2。该过程的中间产物______(填化学式)、氧原子和氢原子进一步作用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
(5)该技术路线有利用于实现______(填标号)。
A.碳循环利用 B.减少碳排放 C.减少白色污染
18.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可用于制造钱币、机器零件等。利用黄铜制造各种物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铜渣,主要含有Zn、Cu、ZnO、CuO。一种利用黄铜渣获取金属铜和硫酸锌溶液的实验流程如下:
(1)下列关于黄铜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黄铜不能被腐蚀
b 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c 黄铜的熔点比锌高
(2)“酸溶”过程中有气体生成,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置换”过程中需要加入过量Zn的目的是_________。
(4)为进一步提高原料利用率,得到更多的铜和硫酸锌溶液,需要对流程中的“滤渣”进行处理,向滤渣中缓慢加入___(选填“稀硫酸”或“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____时停止加入,过滤。
(5)上述流程中,能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事实是______(任写一条)。
19.某工厂附近海水中含有较多Na2CO3等物质。该工厂采用海水脱硫技术吸收燃煤烟气中的SO2,其主要设备及流程如下:
(1)含SO2的烟气不经处理排放到空气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2)海水脱硫设备中,排出的海水(废水)呈碱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海水泵 B.吸收塔 C.曝气池① D.曝气池②
(3)向曝气池①内通入空气后,主要有两个化合反应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曝气池②排放的海水中不含H2SO4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
三、推断题,共1小题
20.某化学第二课堂小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FeSO4和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1,操作1是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金属X 是______(填化学符号),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固体A中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写出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操作2,请问操作2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这样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更高,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无火焰,可以避免甲烷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的风险,也不易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还是甲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只是反应条件不同,消耗等质量的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该反应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不会混有氮气等杂质,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A、呼吸是进行缓慢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正确。
B、O2再生系统内将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一变多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正确。
C、CO2清除系统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水和甲烷,生成物有两种,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D、从图中可知,生成的甲烷没有被利用,水、氧气、二氧化碳都被循环利用,正确。
故选C。
3.D
【详解】
A、整个流程最终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硫酸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硫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Ⅲ中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是无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由图知,通过光照可“捕捉CO2”“释放CO2”,充分利用太阳能,说法正确;
B、由图知,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分解又生成氧化钙,原料氧化钙可以循环使用,说法正确;
C、该方法需要太阳光照,不可全天候使用,说法错误;
D、由图知,900℃时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C。
5.B
【分析】
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水加入过量的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溶液(溶液Z)和固体铁、铜(固体X)。铁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溶液(溶液Z)和铜(固体Y)。硫酸亚铁溶液经蒸发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详解】
A、由分析知,固体x中含有铁、铜,错误;
B、由分析知,试剂B是稀硫酸,正确;
C、由分析知,溶液Z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不含硫酸铜,错误;
D、操作一是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漏斗,错误。故选B。
6.B
【详解】
A、二氧化硫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可以循环利用,故选项正确;
B、根据生成物为氢氧化钠溶液、氯气、氢气,海水为反应物,化学方程式是,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定义,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还是+4价,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正确;
D、从海水最终得到NaCl(产品)的过程可知,每一步都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
7.C
【详解】
A、通过流程图可知,硫酸铁参与脱硫反应中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稀硫酸、硫酸亚铁以及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Fe2(SO4)3═2FeSO4+H2SO4+S↓,选项正确;
B、通过流程图可知,硫酸铁参与脱硫反应后生产的硫酸亚铁经过氧化又生成硫酸铁,继续参与反应,所以理论上在整个过程中无需补充硫酸铁,选项正确;
C、硫酸亚铁发生氧化反应时,共有稀硫酸、空气中的氧气以及硫酸亚铁参与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铁,通过配平发现反应物中的硫酸的氢离子以及氧气剩余,所以氧化反应方程式为:2H2SO4+4FeSO4+O2=2Fe2(SO4)3+2H2O,化合反应为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该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选项错误;
D、脱硫时,硫化氢中的硫元素转化为硫单质,化合价由负二价升高为零价态,即脱硫时硫化氢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了,选项正确;
故选C。
8.D
【详解】略
9.B
【详解】
A、由图可知,图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亚硫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亚硫酸钙中硫元素显+4价,硫酸钙中硫元素显+6价,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C、该过程可用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硫,减少酸雨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整个过程的反应为碳酸钙、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
A、过程①是硫酸亚铁和氧气、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不能只有硫酸铁),生成物有2种,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B、该反应中,Fe(硫酸亚铁中为+2价,硫酸铁中为+3价),O(氧气中为0价,其他化合物中为-2价),S(二氧化硫中为+4价,硫酸中为+6价)三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正确。
C、该流程中过程②硫酸是生成物,过程①中硫酸是反应物,所以硫酸可以循环利用。正确。
D、过程②二氧化硫、硫酸铁、和水(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断有水参加反应)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2H2O+SO2=2FeSO4+2H2SO4。
故选A。
11.B
【详解】
A、①反应I CuCl2+Cu+2HCl=2HCuCl2,是氯化铜中的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单质铜中的铜化合价升高。反应Ⅱ 2HCuC12+H2O2=2CuCl2+2H2O中铜元素由反应前的+1变为反应后的+2,而氧元素由反应前的﹣1变为反应后的﹣2.所以反应I和Ⅱ涉及的元素中仅Cu、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A正确;
B、由于反应Ⅱ中生成的CuCl2质量是在溶液X中CuCl2质量基础上增加了加入的铜,所以一定不相同,生成的CuCl2质量质量增加了。选项B错误;
C、根据反应I CuCl2+Cu+2HCl=2HCuCl2和Ⅱ2HCuC12+H2O2=2CuCl2+2H2O可得关系式为 Cu~H2O2.设需要的1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x
解得x=34kg。
选项C正确;
D、若由Cu、CuCl、CuCl2中的若干种组成的10.66g混合物中,铜元素为6.4g,即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0%,而CuCl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4.3%, CuCl2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7.4%,所以该混合物中一定含CuCl2。选项D正确。故选B。
【点睛】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的是基本知识。
12.C
【分析】
反应I:SO2+2H2O+I2=H2SO4+2HI;
反应II:2HIH2+I2;
反应III:2H2SO42SO2+2H2O+O2↑。
【详解】
A、反应Ⅰ为碘单质、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碘化氢和硫酸;反应Ⅱ为碘化氢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碘单质;反应Ⅲ为硫酸在太阳能作用下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硫;根据分解水制氢的原理可知,氢元素、氧元素由化合物转化为氢、氧单质;碘元素由单质转化为化合物,二氧化硫中+4价硫元素转化为硫酸中+6价;故A是错误的叙述;
B、反应Ⅰ为碘单质、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碘化氢和硫酸,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Ⅱ为碘化氢在太阳能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碘单质,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Ⅲ为硫酸在太阳能作用下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硫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是错误的叙述;
C、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1×2):16=1:8,故理论上,每生成16g O2,就能得到2gH2,可知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
D、SO2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需要补充二氧化硫,选项是错误的叙述。
故选:C。
13.
【详解】
(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高温条件下,四氧化三铁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在燃烧,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的原因是: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浸取”步骤中,FeO、Fe2O3和过量的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O+H2SO4=FeSO4+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则过滤后溶液中的溶质是H2SO4、Fe2(SO4)3;Ⅲ中加入铁,与H2SO4、Fe2(SO4)3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则反应为:、。
14.H2 NaOH 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 复分解 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时,氯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不只是电解水,且生成的氯气有毒
【详解】
(1)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故A是氢气,化学式为:H2;B俗称烧碱,故B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由图可知,步骤I实现了固液分离,故其主要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3)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电解水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由图可知,氯化钠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不只是电解水,且生成的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不安全,因此,不能加入氯化钠。
15. < 向样品中加入适量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除去固体杂质SiO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刚好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固体,烘干,得到碳酸钡固体
【分析】
根据硫酸和碳酸镁的反应;酸的溶液显酸性;硫酸、硫酸镁、硫酸铝、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实验设计分离提纯,进行分析作答。
【详解】
(1)“酸浸”时MgCO3和硫酸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调pH”前滤液I是酸浸之后产生的,会有硫酸,所以pH<7;
(3)酸浸之后,滤液I中的溶质有硫酸、硫酸镁、硫酸铝和硫酸铁,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水和硫酸钠;硫酸铝和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然后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所以滤液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硫酸钠,其化学式为;
(4)固体废料中MgCO3质量分数为6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镁中的镁元素全部转化为Mg(OH)2;设可生产Mg(OH)2的质量为x,则:
,解得;
(5)从流程图中知道,SiO2不能和酸反应,BaCO3中和硫酸会产生难溶于酸的硫酸钡,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用盐酸进行反应。提纯该BaCO3的实验操作:向样品中加入适量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除去固体杂质SiO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刚好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固体,烘干,得到碳酸钡固体。
16.
(1)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2)
C 碳 化合
(3) 锌 太阳能(合理即可)
(4)H2O
(5) 煤灰 能
【分析】
(1)
将煤磨成煤粉,是为了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和原料利用率;
(2)
“反应器”中主要反应为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属于还原剂,显还原性;
将“分离器”分离出的物质用“热空气循环氧化”时,所发生的反应为铁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
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适合该流程发电用的清洁能源可以是太阳能、风能等;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6、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1个O,故还应补充H2O;
(5)
由图可知,该流程主要产生的废弃物是煤灰;
该流程中利用煤和氧化铁反应发电并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液体燃料甲醇,能达成燃煤发电的“碳中和”。
17.
(1)
(2)分解反应
(3)
(4) CO 氢气2
(5)AB
【分析】
(1)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由图可知,反应②为碳酸氢钾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钾、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
反应④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由图2可知,该过程中,氢分子分为氢原子,二氧化碳分子分为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原子,故该过程的中间产物CO、氧原子和氢原子进一步作用生成甲醇和水;
在该反应中,氢气得到氧,属于还原剂;
(5)
该技术路线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和甲烷,可以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减少碳的排放,不能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不能减少白色污染。
故选AB。
18.b Zn+H2SO4=ZnSO4+H2↑ 使硫酸铜全部反应 稀硫酸, 无气泡冒出(无气体产生) “酸溶”过程中Zn能与稀H2SO4反应,而Cu不能反应(或“置换”过程中锌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详解】
(1)
a、黄铜是铜、锌混合物,能被酸腐蚀,故错误;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则黄铜的硬度比铜大,故正确;
c、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则黄铜的熔点比锌低,故错误。
故选b
(2)“酸溶”过程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3)“置换”过程中需要加入过量Zn的目的是使硫酸铜全部反应,过滤得到纯净的硫酸锌溶液。
(4)向滤渣中缓慢加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无气泡冒出时停止加入,过滤得到硫酸锌溶液。
(5)能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事实是“酸溶”过程中Zn能与稀H2SO4反应,而Cu不能反应。
【解析】
(1)
SO2会和水反应生成 ,造成酸雨。
(2)
PH呈碱性,PH呈酸性,PH=7呈中性。由图可知,选A。
(3)
进入曝气池①的物质是 ,出来的是H2SO4 和,发生的又是化合反应,故为
(4)
曝气池②是硫酸和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微观实质是
20.过滤 Fe Fe + CuSO4=Cu + FeSO4 Cu、Fe Fe + H2SO4 =FeSO4 + H2↑ 蒸发(或者蒸发浓缩)
【详解】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操作1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操作1是过滤;
(2)为除去废液中的Cu2+需加入活动性在铜前面的金属进行置换,要得到较为纯净FeSO4的溶液,只能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中只有硫酸亚铁,加入其它金属溶液中又混有其它溶质,加入过量铁粉是为了将铜离子全部置换出来。金属X 是Fe,铁加入废水后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Cu + FeSO4;加入的铁是过量的,固体A中含有Cu、Fe。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 + H2SO4 =FeSO4 + H2↑。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蒸发(或者蒸发浓缩)。操作2是蒸发(或者蒸发浓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一轮复习【讲通练透】专题19 化学工艺流程题(练透),文件包含专题19化学工艺流程题讲通练透-教师版docx、专题19化学工艺流程题讲通练透-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一轮复习【讲通练透】专题19 化学工艺流程题(讲通),文件包含专题19化学工艺流程题讲通练透-教师版docx、专题19化学工艺流程题讲通练透-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讲19 化学工艺流程题 (教师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