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东北三省教案
展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国区域地理的位置与分布提出了5条标准,它承接了7年级的世界区域地理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学习,将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迁移到中国区域地理中来,并为后续学习中国区域地理中的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完成东北地区自然地理要素中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的学习,涉及本节落实完成的课程标准主要有4条: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地理位置”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范围、面积,阐述了东北地区的相对位置。教材安排了一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在世界地理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来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而整体把握其地理位置特征。教材设计了两组“活动”,第一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中感悟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第二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说明地理位置对区域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和评价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教材将“阅读”材料安排在两组“活动”之间,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感悟方法一指导方法一运用方法一习得方法”的完整学习过程。“阅读”材料在两组“活动”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地形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首先安排了1幅地形图和2幅地形剖面图,紧接着安排了一组“活动”(可以视为“前活动”)让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运用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河流的分布及三江平原的形成原因。教材之所以这样来安排内容,是因为“活动”所要求的相关技能,学生在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中就接触过,将这些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主完成“活动”中的相关任务。再次,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表结构特征,这既是对“活动”探究结论的呼应,也是对东北地区地形特征的概括。最后,教材安排了一则“‘白山黑水的’”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东北地区的特色地形区和河流概况。
在“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一段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了增强“活动”的探究性,正文在表述上是留有余地的,如关于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的内容,正文部分就没有介绍。为了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正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材安排了“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3幅地图,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以及1幅“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的照片。“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照片突出了区域的地理特征,可以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森林与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东北地区又有“林海雪原”之称,故而教材安排了一则“东北地区的森林”的“阅读”材料,而且这则材料也可以为后面的“活动”第3题做知识铺垫。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这组“活动”第1、2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认识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这既是对正文内容的进一步强化,又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一个相当不错的载体;第3题,引导学生通过读“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联系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探究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用来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为有效降低第3题的难度,玲玲、贝贝的对话内容起到了画龙点随的作用。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学习过描述大洲、地区、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过评价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这些前期知识的铺垫和方法的迁移来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并不难。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自然环境主要通过地特征和气候特征两方面去探究。通过活动题深入挖掘得出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地形特征是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由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得出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但是学生在一些地理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和分析问题的全面性上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点拨指导,对问题进行完善。
据学情状况我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为: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呈现方式,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
1.了解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运用“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 及行政区划”等图像,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结合“沿125°E东北地 区剖面”、“沿45°N东北地区剖面”等图像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以及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气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归纳东北 地区的气候特征。 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 |||||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 重点:1.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难点:以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为例,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植被的影响。 重难点突破措施: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同伴互说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 ||||
教学准备(资源整合) | 课件、学案、课本、东北长白山游览视频 | ||||
教 学 实 施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活动 (师生活动) | 评价方式及补救措施 | 对应目标 | |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学习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 通过观看东北长白山游览视频,引出要学习的本节课。
(一)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一 (1)读图6-1,6-2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及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及邻国、临海、邻省(区)。
(2)说出东北地区所在的温度带?
(3)总结东北地区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合作探究一 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温度带、作物熟制、农作物)
(3)结合上述分析,读图6-2,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地形特征 自主学习二 1.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和丘陵,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2.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三)气候特征 自主学习三 1.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1)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2)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下面三图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判断A、B、C所代表的城市,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合作探究二
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 (1)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1 000毫米以上,而西北侧仅为600~700毫米。议一议,为什么同一座山体两侧的降水量会有明显不同?
(3)玲玲所在的一侧是山体的东南侧,还西北侧?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利用板书总结本节课所学,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
针对本节课重难点选取题目,学生自主完成,订正答案,教师根据问题进行点拨。
|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老师特别喜欢游览自然风光,下面分享给大家一段视频,看完后告诉老师这是哪里? 生:学生观看视频,回答东北的长白山。 师:请同学们帮老师支一招,要去东北欣赏秀丽的自然风光,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功课呢? 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师:很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师:引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定义
生:自主学习,完成后,找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点拨
找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点拨
学生整理答案
组内结对互说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以板书的形式考察学 生对山脉和河流的识图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引申分析东北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原因分析 由东北的气候特征引出民居建筑特色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点拨
找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点拨
学生整理答案
组内结对互说
|
评价方式:学生回答 补救措施:教师点拨后再找学生回答
评价方式: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补救措施:教师点拨,学生整理答案,组内结对互说
评价方式:学生回答问题、识图 补救措施: 地表结构让学生指图自己说
评价方式:学生回答问题 补救措施: 引出东北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原因分析和民居建筑特色分析
评价方式: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补救措施:教师点拨,学生整理答案,组内结对互说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 ||||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三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三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板书设计,冷湿的自然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东北三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东北三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河流,气候,农牧业基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节 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