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977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977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977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评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 (选填“行星”、“恒星”或“卫星”),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 (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而去。
2.小明的妈妈做饭时需要蛋黄,她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对准蛋黄上方(如图甲),挤压瓶子放手后,蛋黄自己就会在 的作用下“跑进”瓶内:如图乙所示,水在很薄的“纳米纸”表面会神奇的呈露珠状,当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 。
3、物质是由__________或__________组成的。我们把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___________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4、19世纪70年代,人们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当时叫做_________射线。后来弄清楚这种射线是一种________的粒子组成的( 选填“带正电”,“不带电”或“带负电”),它们来自于原子的内部,称为________。
5、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染色酒精,当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100cm3(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_________。
6.(2019 广安)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力。
7.山西老陈醋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小明周末参观醋厂,远远就闻到了浓郁的醋香,这是________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二、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8、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上时难擦掉,原因是( )。
A、粉笔与表面凹凸不平的黑板摩擦,使白粉紧紧地“粘”在黑板上
B、 粉笔与黑板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时间越长,粉笔的分子进入黑板里越多、越深
C、粉笔灰凝结在黑板上变坚硬了
D、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增大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糖块溶于水中,尝到甜味
B、汽车驶过沙漠地带,沙土飞扬
C、走过不卫生的公厕,闻到臭味
D、湖水被农药污染
10.电子、中子和质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B.电子带负电,中子带正电,质子不带电
C.电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负电
D.电子带负电,中子和质子均带正电
11.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了某粒子,设想建立了原子“行星模型”,该粒子是(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原子核
12.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问世,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下列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 原子不显电性
- 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13.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玉兰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
14.关于微观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D.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15.下列关于“从粒子到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
B.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空间处处膨胀
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16.下列描述物质结构的四个图中,上层方框内的粒子由下层方框内的粒子构成正确的是( )
A. B.
C. D.
1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分子 原子核 PM2.5 电子
B.分子 PM2.5 原子核 电子
C.PM2.5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D.分子 原子核 电子 PM2.5
18.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将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19.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20.如图所示,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B.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会走向“死亡”
C.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三、作图题(2分)
21.将两块铅块打磨光滑后紧压一会儿后悬挂起来,下方的铅就不会落下,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上方铅块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22题8分,第23题3分,第24题7分,共18分)
22.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所示: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带 电,由 和中子组成。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 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 电的原子核和带 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 (甲/乙/丙/丁)。
23.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洒在水中,均匀搅拌后,使花粉颗粒悬浮在水中,取一滴这样的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地运动,每个小颗粒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此时并没有风等外因影响)。图中为每隔相等的时间记录的同一一颗花粉小颗粒的位置。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答:花粉颗粒是一个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当它悬浮在水中时,由于水分子 ,来自各个不同方向的水分子对花粉颗粒的撞击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致使花粉颗粒 不断改变。因此花粉颗粒就会不停地运动。
24. 小明通过学习了解到:不管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他想知道组成物体的这些分子是否也在运动,于是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小明把一个开口的瓶子倒放在用玻璃片盖着的、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如图(1)甲所示;抽掉玻璃片后,小明仔细后观察发现:密度较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下面瓶子里的红棕色越来越淡,如图(1)乙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中的颜色就变得均匀一致了,如图(1)丙所示。
小明想:在 的作用下,密度大的气体应该沉在底部。而实验中的现象,有可能是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的分子 形成的。
(2)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小明又找来一只量筒,在量筒中倒入半量筒水,再用一个长漏斗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水大)小心地倒入量筒底部,如图(2)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由模糊而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均匀混合在了一起。这个实验说明了 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小明想:既然气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的分子是否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呢?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的正确性,小明找来不同的固体、连续做了好多次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于是去查阅资料,在一篇科普文章中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有人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紧地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割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 毫米深。这段文字说明了 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小明认为,既然这篇科普文章中说有人做成了“铅片和金片结合在一起”的实验,那么我也应该能够做成功这个实验。你 (选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这个看法。
(4)小明利用两次探究实验加上查阅资料,总结出了组成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分子的一个运动规律。这个规律可以表述为: 。
(5)小亮认为:在图(1)甲所示的实验中,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装有空气的瓶子的上面,最后的效果是一样的,也能说明气体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你同意小亮的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五.计算题(8分)
25.(8分)通过对下面数据的简单处理,我们可以体会分子的体积究竟小到什么程度,科学家发现,18mL纯净水即18g水,常温下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1mL水约有20滴水,请列式计算;
(1)1滴水中约有多少个水分子?
(2)如果平均每秒能数1亿个水分子,那么24h不停地数,数完一滴水中的水分子。要花多少年时间才能数完?
【答案】
一、填空题
- 恒星,远离; 2.大气压,分子间有引力; 3. 分子,原子,化学性质; 4. 阴极,带负电,电子; 5. 小于,间隙; 6. 扩散,引; 7. 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选择题
- B 9. B 10. A 11. D 12. D 13. B 14. D 15. C 16. A 17. C
- A 19. B 20. D
- (1)不会,原子核,正,质子;(2)B;(3)正,负;(4)丙
- (1)无规则运动;(2)不平衡;(3)运动状态;
- (1)大气压,无规则运动;(2)液体分子;(3)固体分子,同意;(4)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5)不同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有可能是由于重力而形成的,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
- 一滴水中水分子的个数为:1.67×1021(个)
每秒数1个分子,一滴水中的水分子要数完,还必须数的年数为:
(1.67×1021)÷(3600×24×365)≈5.3×1013(年)
答:(1)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如果平均每秒能数1个水分子,那么24h不停地数,数完一滴水中的水分子,要花5.3×1013年时间才能数完。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