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四单元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单元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单选题1.对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触动到)B.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修正圆润)C.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商量斟酌)D.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答案】B【解析】B 修润:修改润色。A、C、D正确。2.下列关于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B.文章对人物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C.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D.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是“写话”和“多阅读”及其具体内涵。【答案】D【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D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应该是“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A、B、C正确。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宽厚待人 伏按执笔B.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 不耻下问 颠佩流离C.顺势朦胧 鲜明简洁 累赘别扭 付之一笑D.鞠躬尽粹 出版统一 监督执行 以身作则【答案】C【解析】选C。这道题是同音字、形近字弄错,A“按”改为“案”B“佩”改为“沛”D“粹 ”改为“瘁”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含贬义色彩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B.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C.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D.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答案】B【解析】A.逝世:去世(含庄重意);B.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是贬义词C.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是褒义词。D.业绩:建立的功劳和完成的事业,成就。是褒义词。5.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B.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并以身作则,这将会培养孩子的同情心。C.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总喜欢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D.对于外界关心的传言,他只是付之一笑,避而不答。【答案】C【解析】有些成语是有固定使用对象的,绝不能乱用。我们在平常学习中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容易造成误用的成语。如,“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其他如“琴瑟之好”“破镜重圆”等也只能用于夫妻之间。C项中“不耻下问”意思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句中同学们的学识明显是比老师更少,应该是老师向同学们请教才叫“不耻下问”。A、B、D正确。6.叶圣陶先生是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 )A.新月社B.未名社C.创造社D.文学研究会【答案】D【解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叶圣陶先生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组织者之一。故选D。7.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A.《顺生论》B.《倪焕之》C.《流年碎影》D.《佛教与中国文学》【答案】B【解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A、C、D作者是张中行。《《倪焕之》》作者是叶圣陶。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答案】B【解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B删去“的籍贯”或“人”。A、C、D正确。9.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A 正确 B项中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内,这里是直接引用《论语》的话;C项中冒号应改为逗号,这里是间接引用;D项中“作文”后的逗号应为顿号,“作文”和“自作自受”是并列的词语。二、填空题10.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 、 。【答案】“写话”;“简洁”【解析】依据作品内容不难填出,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写话”、“简洁”。11.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尊重 重视) 语文,努力求 (完美 完整),并且 (以身作则 现身施法), (始终如一 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答案】重视;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分。首先理解词意。①尊重: 敬重;重视。重视: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 。 ②完美:完备美好。完整: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部分,没有损坏或残缺。③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现身施法: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④始终如一: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总之,这几个词语是近义词,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定用哪一个词语更恰当。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 现身施法,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1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 家、 家、 家。【答案】文学;哲学;散文【解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张中行是当代知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三、语言表达13.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含义的理解。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答案】一是指叶圣陶先生不能共度除夕佳节,在这团聚的特殊日子里离开人世;二是失去了一位中国的语言大师,这是中华文化上的一大损失。【解析】依据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双层的悲哀:一是指叶圣陶先生不能共度除夕佳节,在这团聚的特殊日子里离开人世;二是失去了一位中国的语言大师,这是中华文化上的一大损失。四、现代文阅读1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1)选段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2)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长者风貌?塑造了什么样的长者形象?(3)概括本选段的写作特点。【答案】(1)内容:第一段运用一些名言来概述叶圣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作用:有总领全文的作用。(2)看到了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塑造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长者形象。(3)在感情表达方面:善用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叙述平实,语言朴素。【解析】(1)结合本段内容和文章主旨分析,这篇文章写了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这一段首先说由于和叶圣陶交往渐多,因此觉得以前对叶圣陶的印象失之太浅,没有触及最重要的品德方面,然后引用一些前辈评价叶圣陶的话及名人名言高度概括了叶圣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下面的内容就是围绕叶圣陶的高尚品德叙述的,因此开头段有总领全文的作用。(2)选文第二段具体叙述叶圣陶先生修润文章的事情。通过这一段中的有关语句分析。①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②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③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④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因此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这些内容塑造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长者形象。⑶ 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但文中并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而是通过引用名言、别人对叶圣陶先生的评价及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表现叶圣陶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之情,因此在感情表达方面:善用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在人物刻画方面:叶圣陶是伟大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但作者并没有写有关叶圣陶的这些贡献,而是用修改标点等一些小事进行记叙,这样以小见大,更能凸显出叶圣陶的高尚品德。1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很现代的叶圣陶彦 火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人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3)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4)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答案】(1)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为下文写叶圣陶有活力做铺垫。(2)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爱国,希望祖国繁荣。(3)已过耄耋之年,精神仍健旺,保有气派和风范;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4)示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解析】(1)叶圣陶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很多人对这样一个伟人非常好奇,他到底长什么样子,作者彦火也不例外,他在1979年初秋与叶圣陶第一次见面,以前是只闻其名,现在终于见到真人了,其实叶圣陶已经九十三岁了,作者描写当时叶圣陶先生的外貌及精神状态,就是为了让广大读者对叶圣陶先生有个总体印象,叶圣陶先生虽然已经九十三岁了,但是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一点也不像这个年纪的人,这也为下文叶圣陶非常有活力做铺垫。(2)因为叶圣陶先生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于是我就写信向他求一幅墨宝,没想到叶圣陶先生竟然托友人真给我捎来了一幅他誊写的一幅书法作品。 从作品来看,叶圣陶九十多岁了,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这充分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作者还把这幅作品比作是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其实这也是对叶圣陶先生的高度赞美。书法的内容来看,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热爱爱国,希望祖国繁荣。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⑶ 从“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已过耄耋之年,精神仍健旺,保有气派和风范;从“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说明叶圣陶先生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从“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 '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 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⑷ 本题要求概括叶圣陶创作的特点,根据这一筛选标准,从文章第七段中筛选出相关语句并分条概括即可。这些语句有“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