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教案
展开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教材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现象,其中第六节主要讲述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土壤。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指地球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土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 养分、 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教材中首先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土壤是不一样的。然后让学生学习土壤及其物质组成、土壤剖面、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等,最后以东北的黑土地为例,讲述如何保护土壤,从而让土壤更好的造福人类,体现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通过运用相关图表等资料材料等,观察、认识不同地区的土壤的不同特性,从而了解其不同区域的主要特征。
人地协调观:了解各种土壤的性质、影响土壤的形成因素,尤其是人类对土壤的改造和肥沃的土壤对人类的有利影响等,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利用所学,探究不同地区土壤的性质的相关原因,并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相关知识,解析相关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运用实验、通过野外观察,甚至野外挖掘土壤剖面等,观测不同地区土壤的特征,描述其的主要特点,培养学生在野外动手和观测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1、重点:能够在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初步认识土壤的相关知识。
2、难点:能够在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影响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多媒体 自制教具、地貌景观模型
【导入新课】
探究:观察土壤剖面?
观察下面两个在野外采集的土壤剖面
湖北灵雾山棕壤 江西南昌红壤
思考:
1.这两个土壤剖面各是什么颜色?每个土壤剖面的颜色有变化吗?
2.这两个地方各是什么气候?这两个土壤剖面的颜色与所在地的气候有关系吗?
【板书】1、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启发提问】什么是土壤?土壤由什么组成?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讲解】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的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
【启发提问】理想土壤的组成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大致为: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且水分和空气比例约为1:1;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土壤生物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
【启发提问】土壤的形态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 土壤的形态包括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孔隙状况和干湿度等。
●颜色。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土壤颜色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如黑色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灰色;红色表示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缺矿。
●质地。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帖土等。
●结构。土壤颗粒的胶结情况,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物、柱状结构和片状结构等。松紧度。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
●孔隙。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土壤水分、空气的通道和仓库,决定着气液两相的共存状态,并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和温度状况。
●干湿度。土壤的干湿程度,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
【板书】2、土壤剖面。
【启发提问】读图,回答什么是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包括哪几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切面。观察者可通过视觉和触觉等来认识土壤的特征。
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依据有机质的集聚状态,分为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
淋溶层,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淀积层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往往和淋溶层相伴存在
母质层和母岩层: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质称为成土母质简称母质。 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基础,与其上的淀积层是逐渐过渡的。
【板书】3、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启发提问】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土壤是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每一种成土因素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成土母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土壤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养分与酸碱度等。
生物影响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植物 吸收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制造活体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合成和转化,丰富了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并通过此过程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土壤微生物 可分解动植物的有机残体,促进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并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土壤中的各种土栖昆虫 、近到和鼠类等参与土壤有机体残体的分解、破碎和翻动,并搅拌、疏松和搬运土壤。它们死亡后的残体还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启发提问】气候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
学生根据投影片讨论、总结。
【教师总结】气候
气候是影响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过程,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速度。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风化强度与温度和降水有关,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大,风化作用强度越大。因此热带地区的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速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快,土壤的厚度也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大。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降低。潮湿积水和长期冰冻的地区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在干旱、高温的地区,则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启发提问】地形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可以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度、坡度和坡向上。例如,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的母质风化、侵蚀强度、颗粒组成也有所不同;对局部地形来说,坡度的陡缓控制着土壤物质的淋溶、侵蚀作用的强弱等,是造成土壤差异的主导因察,阳坡土壤会比同地区的阴坡土壤干燥,土壤有机质的含也存在差异。
【启发提问】时间和人类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时间也是重要的成土因素之一,表明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强的。
人类活动也是重要的成土因之一。人类活动可成通过政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例如,用人工栽培作物或人工植物取代原有的自然植被,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生物循环的方向和强度;耕作、施肥、施石灰等农业措施,直接影响土壤的组成、性状和发育过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双向的,既可通过合理利用土壤使之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也可由于不合理利用引起土壤退化,如土壤侵蚀、沙化、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和土壤污染等。土壤的形成并非受单一要素影响,而是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书】4、保护黑土地
【启发提问】什么是黑土地?
【教师总结】 黑土地一般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宜农耕的土壤。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区,其耕地面积约2.78亿亩。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轻重的作用。
【启发提问】如何保护黑土地?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为了保护东北地区黑土地,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先后实施了多项黑土地保护工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人畜粪便和农业生产中废弃的有机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形成有机肥;秸秆经粉碎等方式还田,这样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质量。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和养分流失。
加强坡耕地与风蚀沙化土地综合防护与治理,可遇制黑土地退化和肥力下降。对低山丘陵、山麓冲积、洪积平原的耕地,顺坡种植改为机械起垄等高横向种植;
长坡种植改为短坡种植等高修筑地埂,并种植生物篱。在低洼易涝区耕地上修建条田化排水、截水排涝设施。
作物轮作,种养结合。东北黑土区主要作物包括玉米,大豆和水稻。受气候条件制约,该地区以早地作物轮作为主。轮作可以提高表土层有机质合量,有利于黑土地保护。种植青玉来、饲料油菜等优质饲草料,养殖奶牛,肉牛、肉羊等优良化良高种,推进种养结合,发展种养配套的混合农场,实行秸秆“过腹还田”。
剥离利用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表土。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全课小结】
【布置作业】完成填充图册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二、土壤剖面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形
5、时间
6、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案,共5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示/讲解,承转/思考,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课堂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