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导学案(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983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6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导学案(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983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6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导学案(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983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探索,主干知识点的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重点:能够在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初步认识土壤的相关知识。
2、难点:能够在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影响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一、探索:探究:观察土壤剖面?
观察下面两个在野外采集的土壤剖面
湖北灵雾山棕壤 江西南昌红壤
思考:
1.这两个土壤剖面各是什么颜色?每个土壤剖面的颜色有变化吗?
2.这两个地方各是什么气候?这两个土壤剖面的颜色与所在地的气候有关系吗?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1.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 和 组成,具有一定 ,且能够生长 的疏松层。土壤的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土壤由 、 、 、 和 等组成。
2. 理想土壤的组成
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大致为:土壤孔隙占 、,内含 、和 、,且水分和空气比例约为 : ;土壤固体占 ,其中矿物质占 ,有机质占 ,土壤生物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
3. 土壤的形态
土壤的形态包括土壤的 、 、 、 、 和 等
4.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 向下的土壤纵切面。观察者可通过视觉和触觉等来认识土壤的特征。
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 层。依据有机质的集聚状态,分为 层、 层和 层。
淋溶层,因 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 和 的土层。淀积层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往往和淋溶层相伴存在
母质层和母岩层:岩石风化后形成的 物质称为成土母质简称 。 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的 物质基础,与其上的淀积层是逐渐过渡的。
5.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土壤是 、 、 、 、 和 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每一种成土因素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成土母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 基础,在土壤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 ,包括土壤的 与 等。
生物影响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 、 和 ,它们是土壤 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 的因素。
植物 吸收分散在 、 和 的营养元素,制造活体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合成和转化,丰富了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提高了土壤的 ,并通过此过程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土壤微生物 可 动植物的有机残体,促进土壤 不断提高并参与土壤 的形成。
土壤中的各种土栖昆虫、近到和鼠类等参与土壤有机体残体的 、 和 ,并搅拌、疏松和搬运土壤。它们死亡后的残体还是土壤 的来源。
气候是影响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气候影响土壤的 。而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过程,影响土壤形成的 和 。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 。风化强度与 和 有关,温度越 ,降水量越 ,风化作用强度越 。因此热带地区的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速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快,土壤的厚度也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大。
气候对土壤 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 ,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 。潮湿积水和长期冰冻的地区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在干旱、高温的地区,则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地形可以通过控制 、 及 ,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和 上。例如,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的母质风化、侵蚀强度、颗粒组成也有所不同;对局部地形来说,坡度的陡缓控制着土壤物质的淋溶、侵蚀作用的强弱等,是造成土壤差异的主导因察,阳坡土壤会比同地区的阴坡土壤干燥,土壤有机质的含也存在差异。
时间也是重要的成土因素之一,表明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 的。
人类活动也是重要的成土成因之一。人类活动可成通过政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 和 的方向。例如,用人工栽培作物或人工植物取代原有的自然植被,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生物循环的方向和强度;耕作、施肥、施石灰等农业措施,直接影响土壤的组成、性状和发育过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双向的,既可通过合理利用土壤使之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也可由于不合理利用引起土壤退化,如 、 、 、 和土 等。土壤的形成并非受单一要素影响,而是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m2)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内蒙古 B.新疆
C.贵州 D.西藏
2.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 )
A.年均温相对较高 B.降水量最少
C.植被覆盖率低 D.有机质分解慢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下图,完成3~4题。
3.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高低 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 D.降水多少
4.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
A.富士苹果 B.山丁子 C.久保桃 D.山桃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图1
图2
5.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6.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有机质含量分布,图中数值表示各区域平均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完成7~8题。
7.图中Ⅰ、Ⅱ、Ⅲ、Ⅳ四地相比( )
A.I地灌木草类,有机质含量丰富
B.Ⅱ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
C.Ⅲ地降水充沛,有机质含量较高
D.Ⅳ地热量充足,有机质含量较高
8.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不适宜种植谷物,主要是因为( )
①气候冷湿 ②气候暖干 ③土壤较肥沃 ④土壤较贫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小试牛刀:
1.A 2.D 3.C 4.D 5.C 6.B 7.B 8.C 草地
类型
面积
/104 km2
土壤有机碳储量
(1982-1988年)
土壤有机碳储量
(2011-2012年)
土壤有机碳密度/kg C·m-2
碳储量
/PgC
土壤有机碳密度/kg C·m-2
碳储量/PgC
草甸草原
17.25
5.80
1.00
6.65
1.15
典型草原
28.96
3.31
0.96
3.41
0.99
荒漠草原
12.56
0.70
0.09
0.27
0.03
总计
58.77
3.48
2.05
3.69
2.17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第1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土壤,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学案设计,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成土因素,土壤剖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土壤及其物质组成,土壤剖面,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