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拓展练9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含详解)
展开融汇·贯通·拓展练(九)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江苏卷·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解析: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与史实不符,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故A项错误;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上院的权力变小,结束了上院控制下院的局面,故B项错误;“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表明法案的通过是保守势力让步的结果,故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保定、唐山摸底)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末,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以确立和完善。其中“光荣革命”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 )
A.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
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得到满足
D.内阁如同第三院,地位重要
解析: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使得议会掌握立法权,确立了议会主权在上、王权在下的原则,故A项正确;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非直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B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议会更多的席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责任内阁建立于1721年,内阁掌握了行政大权,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3.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
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
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
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
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出对工人阶级革命对象的调整,故A项错误;材料虽然涉及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是并未涉及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可知其有联合中等阶级的意思,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可知其已经区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C
4.(浙江教育联盟考试)下表目录为某著作的局部,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
第五章,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
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三:6月11日……
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
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A.“着火的房子”,反映联邦制下出现危机
B.“小州的胜利”,指参议员每州两名顾及小州利益
C.“人类的五分三”,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来计算人口
D.“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功绩远大于局限
解析:“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反映在邦联制下存在危机,美国的联邦制出现在1787年宪法诞生后,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小州的胜利”,指参议员每州两名顾及小州利益,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类的五分三”,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来计算人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功绩远大于局限,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玛丽安”(Marianne)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最可能是( )
A.法国时代女性的代表
B.法国民族的象征
C.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
D.法国贵族的代表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和第三共和国时期(1880年)玛丽安受欢迎,而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可知“玛丽安”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符合资产阶级的诉求。时代女性不能突出体现资产阶级诉求,故A项错误;民族象征在这三个时期不应该有明显变化,故B项错误;自由民主正是资产阶级的诉求,故C项正确;若“玛丽安”代表贵族,则其地位在第二帝国时期应受欢迎,故D项错误。
答案:C
6.(湖南百校诊断)欧仁·鲍狄埃写道:“无论在美国或在古老的欧洲,劳动者召开代表大会,科学拿起了刨子,而铁锤在创造进步,未来在阳光里纺纱织布,这一切都没有国境:全世界的人民只有一个纲领……巴黎公社走过这条路!”在作者看来巴黎公社革命( )
A.完善了斗争纲领
B.具有世界性意义
C.推动了科学发展
D.建立了工农政权
解析:“完善斗争纲领”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或欧洲”“刨子……铁锤……没有国境”“全世界的人民只有一个纲领……巴黎公社走过这条路”说明了工人运动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与影响,故B项正确;“推动科学发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巴黎公社与科学发展并无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但巴黎公社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阶级,故D项错误。
答案:B
7.(黑龙江、吉林八校联考)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解析:材料反映英国资本的增长,但数据不足以说明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数据反映英国资本,与对外输出资本的状况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英国是否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反映出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故D项正确。
答案:D
8.(威海质检)《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记载: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 000台,几乎有14 000人要靠慈善机关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 000人……全城景况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该报道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弊端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成熟
C.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预见性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爆发的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现象。经济危机发生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弊端,故A项正确;19世纪20年代,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不成熟,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在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是在1848年,故D项错误。
答案:A
9.(湖南十校调研)读下表,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州名 | 宾夕法尼亚 | 新泽西 | 纽约 | 康涅狄格 | 弗蒙特 |
减少量 | 40% | 25% | 83% | 60% | 75% |
189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纽约等州20年间农村人口
A.农村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
B.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C.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不均衡
D.农村生产环境的严重恶化
解析:农村人口的减少不能证明农村经济的衰退,也有可能是城市化的结果,故A项错误;19世纪末,美国飞速发展,农村的出生率没有理由降低,故B项错误;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地方的农村人口下降率是不一样的,联系当时美国工业革命的史实,可以得出工业革命在美国存在不均衡性,故C项正确;农业人口的下降不能证明生产环境的恶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10.(滨州模拟)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城市人口比重(%)( )
A.AB段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因为封建传统势力的破坏
B.BC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
C.CE段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是因为政府对经济干预
D.FG段城市化水平滞缓是因为经济滞胀的不利影响
解析:AB段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经济并不发达,故A项错误;BC段受到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速,故B项正确;CE段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故C项错误;FG段源于城市化程度较高,增长速度自然减缓,故D项错误。
答案:B
11.达尔文曾说:“尽管人类是一个更先进、更聪明的物种,但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特殊的位置,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
A.将人类置于自然界之中
B.强调了人与其他物种的本质不同
C.不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D.提高了人在整个自然界中的地位
解析:“但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特殊的位置,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故A项正确;材料更多的强调一致而不是差异,故B项错误;材料与人文主义的传播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的一致性,没有提高人类的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A
12.(新乡、许昌、平顶山模拟)“他们挣脱古典主义的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思想提到首要地位。”下列属于此文艺创作风格的是( )
解析:根据“他们挣脱古典主义的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思想提到首要地位”可知属于浪漫主义艺术。《悲惨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故A项正确;《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故B项错误;绘画《石工》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故C项错误;绘画《星月夜》是印象主义艺术,故D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海南卷·23)(2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13分)
解析:第(1)问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材料一中“‘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反映出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体现出人民主权;“‘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结合所学知识,还包括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三权制衡原则。第(2)问“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材料二“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此判决反映出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使得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
答案: (1)基础: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12分)
(2)影响: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13分)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解析:先回答观点,根据材料“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归纳出观点,即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论证,可以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 1875年宪法的制定中相互妥协的例子来说明。
答案: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论证
例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2分)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比例分配制、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4分)
例二:法国 1875年宪法的制定。(2分)
法国共和之路过程曲折,充满暴力。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体现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承认共和,这是君主派的妥协,而赋予总统以大权,这又体现了共和派的妥协。正是双方的妥协才使得宪法得以签定,共和体制确立下来。(4分)(任举两个国家例子即可)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拓展练10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拓展练10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含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拓展练8 工场手工业时期(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拓展练8 工场手工业时期(含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五和第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拓展练6 新中国时期(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拓展练6 新中国时期(含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