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0 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0 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限时集训(十) 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
(对应学生用书第161页)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全球通史》中指出:伊比利亚国家之所以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然而 1560 年前后……长期的衰落就开始了,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材料中衰落的根本原因指的是( )
【96084054】
A.政府未能及时进行圈地运动
B.缺乏从事帝国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
C.海外扩张阻碍了早该实行的制度改革
D.蔑视商业成为当时贵族及其他各阶层的国民准则
C [圈地运动发生在英国,不是伊比利亚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伊比利亚国家地理位置优越、航海技术高超,航运业相对发达,故B项错误;伊比利亚国家开辟了新航路,在殖民扩张中获得了大量财富,而这些财富并没有用来发展工商业,封建制度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蔑视商业是一种思想观念,虽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但不是衰落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2.1623年,英国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专利权应当授予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人;发明必须是就新产品而做出的;专利权人享有独家生产或制造该产品的权利,有效期为14年;他人在此期间不得利用该项发明。这一规定( )
A.有利于新技术与市场结合,激励技术创新
B.表明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
C.使专利保护具有排他性,阻碍英国工业革命
D.阻断知识共享,增加技术诀窍灭失的风险
A [垄断法保护了专利人的权益且有时效性,有利于技术和市场的结合及技术的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专利规定并不具备排他性,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技术更新,故D项错误。]
3.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
B.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
C.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
D.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
D [英国在1840年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由材料“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可知,英国虽然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但奴隶贸易仍在继续,故B项错误;英国反对和打击奴隶贸易有利于工业革命期间推行自由贸易,但并不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故C项错误;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并打击奴隶贸易,客观上保障了黑人的人权和自由,这是人道主义的胜利,体现了人类文明曲折发展中光明的方向,故D项正确。]
4.(青岛质检)1651年10月,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此条例( )
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B.违背了重商主义的思想
C.适应了自由主义的要求
D.标志着英国确立了霸权
A [随着英国《航海条例》的颁布,英国与荷兰的矛盾日益尖锐并直接导致了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条例的规定不难看出,这是英国政府在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鼓励和支持海外贸易的发展,这依旧是一种典型的重商主义,故B项错误;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商业政策,故C项错误;英国是在18世纪中后期经过与法国的“七年战争”才正式确立了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故D项错误。]
5.学者德·弗雷斯曾指出: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而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5 000—30 000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4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
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
D.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D [1750—180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此时欧洲人对城市污染未引起重视,所以不会出现因城市污染而向小城市的人口转移现象,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普通民众热衷工业化与城市化,所以B项不可能是导致材料中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大城市才代表城市化方向,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因为使用机器生产与蒸汽动力的产生,一些小城市和城镇因交通便利或资源富有大力进行工业化,推动这些地区人口的增长,故D项正确。]
6.(临沂质检)19世纪初,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规定国内的粮食价格只有在达到每夸特(约1.137公升)80先令时,才允许外国的谷物进入英国的市场。这一规定( )
A.适应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B.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C.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D.属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 [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规定国内的粮食价格只有在达到每夸特(约1.137公升)80先令时,才允许外国的谷物进入英国的市场”可知,这一规定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故A项错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太过绝对,故B项错误;这一规定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这一规定是由英国政府通过颁布法令做出的,属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D项正确。]
7.(郴州质检)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 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这反映了( )
A.经济活动影响着政治地位的变化
B.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工业革命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大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根据题目中“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得出,强调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并非集中在经济对政治的影响作用上,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题目强调的是经济和阶层的变化对娱乐休闲的影响,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活动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非决定,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8.(黄山质检)下表所示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长,其中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或1800年为1)。由表可以推知,1750年到1900年( )
年份 | 棉织品 | 煤 | 生铁 | 汽船 | 毛织品 | 人口 |
1750 | 1.0 | 1.0 | 1.0 | - | 1.0 | 1.0 |
1800 | 24 | 2.1 | 6.7 | 1.0 | 1.4 | 1.5 |
1850 | 267 | 10.6 | 83.3 | 56.0 | 2.2 | 3.1 |
1900 | 788 | 53.2 | 337.2 | 2 402.7 | 7.2 | 5.6 |
A.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作用明显
B.新兴工业是人均产出增加的主因
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D.工业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B [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工厂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私人垄断组织,材料中都没有相关的材料体现,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不难看出,增长最为迅猛的汽船等新兴产业是人均产出增加最为关键的因素,故B项正确;“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这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描述,这属于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故C项错误;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彼此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例,这些在材料中都没有相关体现,故D项错误。]
9.下图是1750年、1850年英国和法国一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 )
A.法国农业经济比英国发达
B.两国工业化程度差距较大
C.英国的人口总量多于法国
D.法国的工业革命刚刚起步
B [图示材料反映了英国城市人口比重远超法国,城市化进程快于法国,但不能据此推断法国农业经济比英国发达,故A项错误;英国城市化进程超过法国,体现出英国工业化超过法国,故B项正确;图示材料反映了英国城市人口比重远超法国,不能据此推断英国的人口总量多于法国,故C项错误;由材料不能推断法国工业革命所处的阶段,故D项错误。]
10.“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 )
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B [根据材料“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保证了商人获利最大化,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可知,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农产品购销垄断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农产品占世界商品交易的比重问题,故D项错误。]
11.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于爱迪生
B.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步履艰难
C.高频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D.时代需要呼唤电气时代到来
B [特斯拉的电技术确实领先于爱迪生,但与材料“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交流电问世后,受到传统技术的抵制,导致其被爱迪生攻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交流电的缺陷影响运用,故C项错误;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材料时间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故D项错误。]
12.19世纪末,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一次演讲中痛叹垄断组织的扩张:“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这说明垄断组织( )
【96084055】
A.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
B.破坏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
C.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
D.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
A [据材料“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说明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故A项正确;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而不是破坏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不会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25分)
材料一 整个漫长的16世纪,欧洲和东方都很落后,与19世纪的欧洲中心主义者相反,那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所以那个时期的欧洲反而是具备“世界”和“世界史”视野的,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那个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
材料二 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于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而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1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亚洲式”和“西方式”发展道路的特征,并概述两条道路对东西方发展产生的影响。(12分)
【解析】 第(1)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那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可以看出当时欧洲相对贫困和落后,而中国相对发达,从这个角度进行回答,如16世纪的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繁荣,中央集权强大;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原料和市场。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16世纪西方主动和中国拉关系的具体表现有正当的东西方贸易;早期的殖民扩张;传教士来华等。第(2)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及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发展的史实可以知道其特征为:亚洲式:以追求国内市场为主,带有封闭性和内向性;西方式:以追求世界市场(或资本积累)为主,具有开放性和侵略扩张性。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的特征及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发展的史实可以知道其影响主要为:东方: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东方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有利于资本积累,推动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西方逐渐领先于世界潮流。
【答案】 (1)原因:16世纪的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繁荣;中央集权强大。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原料和市场。
表现:正当的东西方贸易;早期的殖民扩张;传教士来华。
(2)特征:亚洲式,以追求国内市场为主,带有封闭性和内向性;西方式,以追求世界市场(或资本积累)为主,具有开放性和侵略扩张性。
影响:东方,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东方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有利于资本积累,推动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西方逐渐领先于世界潮流。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还将延续。
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 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
——杨宁一《世界近代史的学术动态》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探讨(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根据设问“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探讨”可知,观点可以在材料中任意选择,根据材料“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可知其观点有三种:一种是突变,一种是渐进,一种是突变与渐进相结合。根据材料“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可以看出这三种观点都是对工业革命历史作用的探讨,因而从该角度出发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示例一:
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起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
论述: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它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极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总之,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发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示例二:
观点:工业革命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
论述: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引发了西方国家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在欧美广泛展开,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工业革命浪潮进一步席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工业革命是一个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引起了世界的深刻变化。
示例三:工业革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论述与示例二基本相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3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2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 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 Word版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