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设计课标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抓住指令性动词明确对本内容的学习程度和层次要求。“运用”和“说出”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说明”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应用、分析。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理解水循环的原因及意义。通过借助情景识别水循环基本类型,并能简单分析水循环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树立起他们正确的的人地协调观。1.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导学案,自制PPT【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诗句说的是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还可以举出其他诗句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河水的流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教师提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从地理学的角度正确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节水的运动第一课时水循环【板书】水循环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水循环的过程并提示学生思考。学生:学生观看课件并思考教师:1、从课件中可以看出,从水循环的发生领域来看,水循环可以分哪几类?学生回答: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教师归纳: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2、看书P47图2-2-3自然界的水循环,结合课件考虑:各种水循环的完成,各要通过哪些主要的环节?学生回答:蒸发,降水,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3、带着学生在黑板上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生:参考课本P54图,在笔记本上绘制水循环示意图4、结合课本文字归纳出水循环的定义:学生思考并回答:略5、带着学生一起归纳水循环的意义。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归纳:①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③塑造地表形态6、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水循环的时空分布?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归纳:人们通过人工增雨、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对水循环的部分环节施加影响。7、拓展探究①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 ②大量砍伐树木会给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③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人们比较容易施加影响的是哪一环节?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归纳:①否。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在一定时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体有限。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否则,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②大量砍伐树木造成蒸腾减少,水循环减弱,气候变得干旱。地表因失去植被覆盖而导致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弱,水循环周期变短。③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特点。如修水库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调节径流的空间分布。8.板书设计 9.课堂练习:例 阅读图表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04年我国部分河流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河流流域面积(万 km2)流域内人口(万人)年降水(mm)年径流总量(亿m3)人均用水量(m3)长江180.94395610258734.6413黄河75.211107460628.0335珠江45.41642516213512.9525海河31.813214530299.6280材料2: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1)2004年,长江流域内大气降水的总量达 亿 m3,而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为8734.6 亿m3,造成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上图中 (填序号)三个环节所起的作用。珠江的径流总量小于长江,是因为珠江 。(2)在流域内实行植树造林、退田还湖等生态措施,对本流域的水循环过程会产生哪些影响?(3)长江与黄河相比,7月份径流量在年径流量中比重较大的是哪一条?为什么?(4)指出海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及解决途径。【答案】(1)18542(18540~18550均正确) ⑤⑥⑦ 流域面积小(2)增加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从而使大气降水增加;使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更加稳定。(3)比重较大的是黄河。华北地区7月份降水集中,径流量增大,长江中下游7月份出现伏旱,降水少,径流量减小。(4)水资源总量不足,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解决途径:要注意推广耐旱作物,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夏季水量过度集中,易产生洪涝灾害,要注意修建水库(修筑鱼塘—台田)。【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降水总量=流域面积×年降水量。径流总量与降水量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水分蒸发的原因。长江流域远大于珠江流域的面积,因此径流总量也大 于珠江。第(2)题,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主要影响水分蒸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森林能使水分下渗作用增强,湖泊能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排水。第(3)题,7月份长江流域因伏旱降水少,黄河流域则降水量大。第(4)题,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考虑,同时考虑农业技术措施。这节课我感觉自己比较成功的方面是: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采用了“以图导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通过讲练结合,对新复习的内容及时进行巩固和消化。让我感觉不足的是,授课内容较少,新课容量较小,重点内容主要靠读图,黑板上板书比较简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公开课表格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视频,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思考,展示任务,自主绘制,展示图片,解释概念,自主修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