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世界主要植被类型,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植被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和演化的,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当植被发生变化时,势必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都发生变化。近年来以植被为素材的地理试题屡屡出现,这类试题有利于深刻挖掘逻辑链条,整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实现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意图。1.了解地球上主要的植被类型。2.能识别主要的植被。3.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树立起他们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特点,说明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导学案,自制PPT 教师:导入: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请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展示的图片(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苔原),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图片上的不同景观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展示相同区域人类参与前后地表植被改变状况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被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走进《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一课,揭开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面纱。教师:首先,我们先梳理一下本节重要知识点,请大家拿出《导学案》。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植被(1)热带雨林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②特征: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四季常绿。③作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影响全球环境。(2)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①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较干燥的地区。②特征:散生在草原中的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典型植物为猴面包树。2.亚热带植被(1)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亚热带地区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森林植被。(2)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叶坚硬革质,叶面常被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3)亚热带荒漠草原:主要由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3.温带植被(1)落叶阔叶林:春夏季长叶、冬季落叶,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2)针叶林(泰加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通常由单一树种构成,立木端直,树冠呈尖塔状,群落结构比较简单。(3)温带草原: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组成。4.寒带植被(1)组成: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2)类型:苔原分为极地苔原和高山苔原。极地苔原位于极地地区,高山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判断1.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各月都有花开。( √ )2.常绿阔叶林较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 × )3.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降水稀少的地区。( × )4.热带草原地区草类茂盛,无乔木、灌木。( × )5.温带草原地区一般深居内陆或降水较少。( √ )6.荒漠地区沙漠广布,无植被分布。( × )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有规律地减少,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2)水分:水分条件差异是不同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森林一般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草原一般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荒漠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3)洋流:暖流影响形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自然环境;寒流影响则形成了温度较低、湿度较小的自然环境。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蒸腾作用可调节局地气候。(2)对土壤:植物根系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残落体变成土壤腐殖质,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3)对地理环境①森林作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遭破坏:降水减少,空气干燥,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加剧。②草原作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局地沙漠化。判断1.地处同一纬度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植被类型相同。( × )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 √ )三. 拓展探究师生共同完成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支柱根和板状根。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高度过人。有些树种发育有明显的板状根,高30~50厘米。呼吸根。红树林发育有各种形状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胎生”。红树科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绿色棒状的胚轴,长13~30厘米,下端粗大,顶端渐尖,到一定时期便和果实一起下落或脱离果实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1.连线:将具有关联性特点的内容进行连线。答案 2.有人说,看到大片的椰林,就想到夏威夷的热带风光;看到大面积的仙人掌,就想到墨西哥的热带沙漠。谈一谈对上述话语的理解。【答案】由于植物生长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且能产生某些适应性现象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因此植物对环境往往具有指示作用。椰树喜高温多雨气候,而耐干旱的仙人掌则指示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四.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完成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热量、水分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热量由于太阳辐射热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地带形成不同的植被:水分水分的分布一般从沿海向内陆递减,随水分条件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3.天然植被的特征及分布植被类型景观特征分布区我国的分布森林植被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状根等现象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区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常绿阔叶林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落叶阔叶林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我国的北方地区针叶林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状,以抗寒抗旱亚寒带气候区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草原植被热带草原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热带草原气候区无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及新疆天山地区荒漠植被热带荒漠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与结构热带沙漠气候区无温带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五.反馈训练下图为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答案】A【解析】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答案】C【解析】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热带季雨林分布,较普遍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较普遍出现图示现象。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就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3-4题。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区(北方地区) B.长白山区(东北地区)C.昆仑山区(西北地区) D.武夷山区(东南地区)【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茶花为革质叶片,属于常绿阔叶林,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故选项D对。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故选项A、B、C错。4.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 B.③①②C.②①③ D.②③①【答案】A【解析】①鳞毛蕨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茶花是灌木,适宜在中层,便于接受阳光雨露。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故选项A对。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5-6题。5.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答案】C【解析】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的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系伸展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很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增加生存几率,故答案选C。6.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C.寒带苔原 D.热带草原【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故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温带荒漠。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头上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2)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答案】(1)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状根等现象,垂直结构复杂。(2)存在。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台湾岛南部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优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主题,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植被与环境,森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启发提问,教师讲解,教师小结,教师总结,全课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