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04 (含详解)
展开阶段提升练(四)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 角度 | 题号 |
宋元时期的政治 | 宋代文官政治的发展 | 1 |
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 2 | |
科举制的作用 | 3 | |
宋元时期的经济 | 宋代“不抑兼并”政策的背景 | 4 |
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阶层变动 | 5 | |
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 6 | |
外贸产品折射南宋的经济文化水平 | 7 | |
宋元时期的 思想与科技文化 | 朱熹的思想主张 | 8 |
朱熹与孔子思想的比较 | 9 | |
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 10 | |
宋代书画消费与社会身份构建 | 11 | |
宋代文艺的世俗化趋势 | 12 | |
综合 | 13、14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宋太祖在建隆三年八月下诏:“诸道法司参军,皆以律疏试判”,并形成制度。宋神宗时,科举考试增加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苏东坡也曾表示:“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这说明宋代( )
A.文官政治日趋成熟 B.明法慎行,德主刑辅
C.行政权司法权合一 D.政治清明,法律健全
解析:A 材料表明宋代重视法制建设与法律知识的培养,表明宋代文官政治日趋成熟,A项正确。“德主刑辅”材料未体现,B项排除。行政权司法权合一不符合宋代史实,故C项错误;政治清明是宋代的政治追求,但“法律健全”说法欠妥,故D项错误。
2.宋朝“州”的地方行政长官称“知州”。“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解析:A 结合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知州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体现了“反唐之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特点,A项正确。B、D两项是唐末出现的现象,与宋代不符,排除。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故C项错误。
3.(湖北黄冈联考)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他强调科举取士的主要作用是( )
A.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B.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C.促成了官民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官员选拔程序
解析:B 据材料可知科举制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主要作用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A项从属于B项,C、D两项中的“读书风尚”“选拔程序”材料未体现。
4.土地私有化确立于战国时期,汉唐时期“抑兼并”政策频频出现,而宋代却推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推行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缓解
B.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C.地方割据分离势力受到制约
D.政治权力的分配出现下移
解析:C 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是地主阶级赖以存在和实现对农民阶级统治的根本,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故排除A项;B项是明清时期的现象,排除;因为宋初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地方势力在军事、行政、财政、司法等方面受到中央的全面控制,地方割据分离势力受到压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不会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故答案为C项;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就逐渐由世家大族掌控到庶族地主参与政权,故D项错误。
5.(广东惠州摸底)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延师课子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另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入商人的行列。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
A.四民界限渐趋模糊 B.社会传统信仰巨变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
解析:D 材料反映了宋代士商合流,不能全面反映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界限模糊,材料以偏概全,故A项排除;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商人的地位提高,社会对商人的态度有所改变,但重农抑商等社会传统信仰并没有发生巨大改变,故B项排除;宋代理学兴起,儒学地位得以巩固,故C项排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宋代士商关系相互渗透、相互融通,两者之间的联系日渐加强并且相互转化的现象,故答案为D项。
6.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表明当时的城市( )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 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解析:A 材料“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是商业经济发展的表现,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而且唐朝时期坊市制度并未打破,故排除。材料体现职业分工的细化,而游手、闲汉可能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贫富分化加剧”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 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7.南宋时期中国把瓷器、丝绸、印本书籍输向海外,输入物品有金沙、木材、珠宝、高丽参、药材等。这一外贸的产品对比可以说明 ( )
A.古代外贸不计经济效益
B.南宋的经济文化水平较高
C.中国在各领域世界领先
D.外贸收入成为南宋重要的财源之一
解析:B 题干中南宋外贸产品的对比,可以说明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当时是蕴含一定技术的产品,而输入产品基本上是土特产品,技术含量低,说明了南宋的经济文化水平较高,B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C项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没有反映进出口产品的数量对比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变化,所以D项不准确。
8.(湖南十三校模拟)“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解析:C 材料强调官员不论大小应该克服自己的私欲,一心为公,即自我克制,廉洁奉公,故C项正确;“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追求“天理”的方法论,强调的实践,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讲了“公”对于大官、小官的共同重要性,并未涉及权贵,故D项错误。
9.(江苏卷,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解析:D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符合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而朱熹的“克己”则要求克服人的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二者不完全一致。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下,A项错误;朱熹提出人欲应该服从于天理,即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为目标,B项错误;朱熹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没有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C项错误。
10.(湖北黄冈一调)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 )
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解析:A 由“种田也要用番心”“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可以看出《教儿经》十分重视自我激励、重视道德价值观念,故选A项;明清时期统治者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与“无田无地做买卖”不符,而宋代对商业的控制较松弛,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不符;据材料可知依然对“四民”进行了划分,D项错误。
11.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
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解析:D 宋代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是不符合材料和史实的,故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的是通俗类书画的发展,故C项错误;宋代的官僚士大夫将书法名画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和工商业者阶层,急需社会对他们的身份认同,而选择消费是实现阶层认同的最好方式之一,即模仿士大夫阶层,通过超越一般人的消费来显示自己的财富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
12.(山西三地五校联考)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解析:B 据材料“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可知,宋代文艺具有商品化、大众化趋势,故B项符合题意;据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而是市民阶层的休闲生活,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不能从材料中推出,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粱录》卷十八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3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12分)
解析:第(1)问,“历史现象”依据材料一图中主要商业圈的分布分析出宋代商品经济得到突破性发展;依据材料一图中“瓦子”的分布、材料二中“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衣冠更易”“不体旧规”“斗美夸丽”“非复旧时淳朴矣”等信息分析出宋代社会上出现追求奢侈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联系”可结合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观念变化对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和儒学家对此做出的反应作答。第(2)问,为开放性设问,可以从魏晋南北朝至宋代儒家思想所受到的冲击或挑战的角度补充材料,也可从市民阶层的发展及其需求的角度补充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13分)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2分)
14.(河北邯郸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首先概括材料信息,提炼观点。根据材料中“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等信息得出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等信息得出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等信息得出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等。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答案:示例一
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阐述:唐代取士重诗赋,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取士重策论经义,对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试卷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作答,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推动了理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12分)
示例二
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阐述: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主要标准,组织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综上所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12分)
示例三
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阐述:科举制成为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尤其是明清时期,由于考八股文,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由于知识分子致力于科考,致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不利于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12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2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2 (含详解),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3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3 (含详解),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1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1 (含详解),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