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测试(四)(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测试(四)(附参考答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测试(四)(附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测试(四)(附参考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测试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下列对戏曲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末”,角色名,多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外”即“外末”,扮演老年男子。B.“旦”,角色名,扮演妇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C.“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D.“科”,戏剧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的用语;“卜儿”,扮演儿童。2.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A.①织布     ②插秧     ③车水     ④打稻B.①织布     ②车水     ③插秧     ④打稻C.①打稻     ②插秧     ③车水     ④织布D.①打稻     ②车水     ③插秧     ④织布3.“平治天下,舍我其谁”、“民贵君轻”、“浩然之气”是某同学电脑上的三条搜索记录。与这三条记录有关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A.庄子     文天祥B.孟子     文天祥C.孟子     墨子D.司马迁     魏征4.下列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5.下列各项中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叫“送灶”。B.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C.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D.《四书衬》: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易经》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6.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C.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D.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7.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8.与下列诗句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A.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端午节     ④寒食节     ⑤重阳节B.①中秋节     ②元宵节     ③春节     ④寒食节     ⑤端午节C.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春节     ④重阳节     ⑤寒食节D.①中秋节     ②元宵节     ③端午节     ④重阳节    ⑤寒食节9.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A.①七夕②元宵③重阳④中秋B.①七夕②重阳③元宵④中秋C.①中秋②重阳③元宵④七夕D.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1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B.《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称为《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C.“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艺”。D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人称“诚斋先生”。     附:参考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卜儿,扮演儿童错误。卜儿,扮演老年妇人。2.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要从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入手。①“连枷是一种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籽粒掉下来的农具。所以这两句诗和打稻有关。②“绿毯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刚插好的秧苗的特点;清浅縠纹说的则是水。所以这两句诗和插秧有关。③“分畴是说田间的分区,走云阵形容水流入稻田后的样子;刺水句的意思是,秧苗像绿针一样刺出水面。所以这两句诗和车水,即用水车排灌有关。④“机杼是织布机,所以这两句诗和织布有关。故选C。3.答案:B解析:“平治天下,舍我其”谁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民贵君轻”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4.答案:C解析:A.错误;应该是正月十五吃汤圆。B.错误;应该是端午节喝雄黄酒,是为了用以驱虫解五毒。C.正确。D.错误;应该是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故选:C。5.答案:D解析: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6.答案:C解析: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错,应该是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7.答案:B解析:B项出自晚唐诗人王驾的《社日》,从“春社”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春社。A项出自宋代毛滂的《元日玉楼春》,从“一年滴尽”可以看出描写的是除夕。C项描述的是过年贴秦琼、尉迟敬德门神像习俗。D项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描写的是过年祭灶习俗。8.答案:C解析:注意各节日的风俗。出自《生查子·元夕》一词,元夕即元宵节;②“共婵娟是肀秋节;③“新桃换旧符是春节;④“登高是重阳节;⑤“子推是寒食节。9.答案:A10.答案:C解析:六艺应为六义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性测试题(五)(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性测试题(五)(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诗句描写的民间风俗,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性测试题(六)(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性测试题(六)(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3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性测试题(七)(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性测试题(七)(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