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8.3 常见的量(含答案)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8999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8.3 常见的量(含答案)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8999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8.3 常见的量(含答案)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8999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八 总复习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八 总复习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3 常见的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页第6,7,8题,第105,106页练习二十第15,16,17题及第22,25题,复习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和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进一步熟练掌握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方法;熟练掌握时刻的认读、书写方法;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2)在复习过程中感悟、学习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认识;进一步熟练掌握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方法;熟练掌握时刻的读写方法;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难点: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时钟。学生准备:钟面学具、尝试用框架图整理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王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看 大屏幕。(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面包。然后就背起了书包,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毫米,踢得真过瘾! 师:你们笑什么?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这一册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设计意图:复习课开始从一则漏洞百出的《数学日记》引入,引起了学生对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再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回忆整理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整理情况。1、组内交流:向组内同学介绍自己整理的知识框架图,相互学习、评价。2、全班交流:用展台展示部分较好的作品。3、教师示范:用多媒体出示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知识框架图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兴趣,逐步探讨、学习整理的方法。】三、合作复习1、概念理解(1)教师:你能举例说明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吗? 1时、1分、1秒有多久呢?①同桌说一说。②全班交流。(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101页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要求说出填写的理由,如窗户的宽可以这样想:窗户宽比米尺要稍长点,所以是1米多,也就是120(厘米)。【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建立起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表象,再通过练习巩固这种表象。】2、认读书写(1)认读书写时刻。①教师说8时56分、4时7分、12时差3分、1时过12分,学生拨时并用两种计时方法书写出来。(抽两名学生上台比赛,其余的在下面完成。)②一名学生拨时,另一名学生读出时刻,并写下来。然后交换进行。③ 完成教科书第101页第6题。(2)认读书写长度。①测量同桌铅笔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写出来。②用字母把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地表示出来。【设计意图:时刻的认读书写是难点,通过师生活动和练习题进一步形成方法和技能。】3、单位换算(1)教师:你能把学过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吗? 请注明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①学生独立完成。②集体订正。课件出示: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101页第8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清换算的理由,并重点说说以下两个题的思考过程:2分8秒=( )秒,因为2分=120秒,120+8=128秒,所以2分8秒=128秒。1m=( )dm=( )cm=( )mm,因为1m=10dm,1dm=10cm,1cm=10mm,1个10 是10,10个10 是100,10个100 是1000,所以1m=(10)dm=(100)dm=(1000)mm。【设计意图:着重引导学生说清换算的理由,使学生真正理解、熟记单位间的进率。】4、解决问题(1)教师:这节课从×时×分开始,现在是×时×分(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已经上课多长时间?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2)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第16题。同桌合作:一人提问,一人解答。【设计意图:计算经过的时间是“时、分、秒”这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用身边的事例作为题材,激发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第16题让学生发现既可以横比又可以纵比,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四、巩固运用练习二十第15,17题和第22,25题。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换算过程。第17题,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请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其他学生解答。第22题,独立思考后请不同的学生说说不同的思考方法。第25题,难度较大。引导学生理解“从第2时起,每时比前一时少行2千米”意思是第2时行12千米,第3时行10千米……。因为36-14-12-10=0,所以需要3时行完。【设计意图:习题由易到难,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达标反馈:1、填一填 (1)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2)8:30:25是( )时( )分( )秒。 (3)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 )小格,是( )秒。 (4)( )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5)分针走半圈是( )分,时针走半圈是( )时,秒针走半圈是( )秒。(6)千米又叫( ),可以写作(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蜡笔长6( ); (2)跳绳长2( );(3)课桌高7( );(4)粉笔长75( ); (5)钢笔长14( );(6)小明的身高是140( ); (7)从北京到上海高铁大约需要行5();(8)一节课需要40( )。答案:1、(1)3时 15分 15秒(2)8 30 25(3)60 60 (4)12(5)30 6 30(6)公里 km2、(1)厘米(2)米(3)分米(4)毫米(5)厘米(6)厘米(7)时(8)秒六、反思总结教师: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图,看看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布置作业:1、认真判断: (1)分针走一圈是1分。 ( )(2)妈妈早上7:00起床。 ( )(3)100秒=1分。 ( ) (4)晚上7时新闻联播开始。 ( )(5)小明下午2:00到校,4:30分放学,下午在校的时间是2时30分。( )(6)分针走一大格是1分。 ( ) (7)钟面上最短的针是分针。 ( )(8)时针、分针和秒针重合的时刻是12时。( )(9)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1时。 ( ) (10)飞机是上午8时起飞的。( )2、把下图中相距 1千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 答案:1、(1)×(2)√(3)×(4)√(5)√(6)×(7)×(8)√(9)√(10)√ 2、从体育场经过医院、学校、邮局到少年宫的距离是1千米。板书设计:常见的量 教学资料包:资料链接:1、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间时空距离的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时空距离,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是由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年”是时间单位,但“光年”虽有个“年”字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天文学上一种计量天体时空距离的单位。宇宙中天体间的距离很远很远,如果采用我们日常使用的米、千米(公里)作计量单位,那计量天体距离的数字动辄十几位、几十位,很不方便。于是天文学家就创造了一种计量单位——光年,即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走过的距离。距离=速度×时间,光速约为每秒30万千米(每秒299,792,458米),1光年约为94605亿千米。2、世界上最早发明钟表的是哪个国家的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钟表的人是中国东汉的张衡。钟表的发展史: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3、钟表的种类。钟表的应用范围很广,品种甚多,可按振动原理、结构和用途特点分类。按振动原理可分为利用频率较低的机械振动的钟表,如摆钟、摆轮钟等;利用频率较高的电磁振荡和石英振荡的钟表,如同步电钟、石英钟表等;按结构特点可分为机械式的,如机械闹钟、自动、日历、双历、打簧等机械手表;电机械式的,如电摆钟、电摆轮钟表等;电子式的,如摆轮电子钟表、音叉电子钟表、指针式和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钟表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小升初数学毕业复习试题常见的量通用版8,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5<2.5,星期天,妈妈到相距1.3,小学数学书厚度约6;,单位换算,一个世纪有世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衔接】 常见的量 2021-2022学年小升初数学暑假衔接专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小升初数学模块专项复习培优练习题 模块08《常见的量》(有答案,带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