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1.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含详解)
展开一、选择题
1.[河北衡水模拟]普罗泰格拉说,他所传授的是“在处理私人事务中精明慎重和在城邦事务中能言善辩,行动果断”的能力。这说明智者学派( )
A.敢于打破旧的传统习俗 B.侧重于私人事务的处理
C.重视培养公共道德意识 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材料未提及旧传统,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处理公私事务的能力而非侧重私人事务,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个人能力而非公共道德意识,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智者学派注重传授处理公私事务的能力,这适应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正确。
2.[湖南岳阳一中月考]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他们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这些学者( )
A.肯定了人的重要性
B.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阐述了社会契约论
D.正确分析了城邦起源的历史原因
答案 A
解析 材料“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表明题干反映的是智者学派的主张,以人为标准,肯定了人的重要性,故答案为A项。法律制定要符合人的天性,从本质上看还是为了突出人的重要性,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古希腊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亚里士多德 D.屋大维
答案 A
解析 从“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可知,这反映的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主张,故A项正确。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故B项错误;亚里士多德主张“真理高于一切”,故C项错误;屋大维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人物,不是古希腊思想家,故D项错误。
4.[山东枣庄段考]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
A.否定神旨 B.忽视道德
C.善于诡辩 D.轻视教育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提及神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说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智者“善于诡辩”的信息,故C项错误;智者办学校,说明重视教育,不是轻视教育,故D项错误。
5.[辽宁六校联考]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源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等信息反映出苏格拉底对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缺乏独立思考的评判,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主张要独立思考,做到求真务实,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与题意不符合,故A项排除;“人是万物的尺度”“理念是万物本源”均与题意无关,故B、D两项排除。
6.“哲学家治国”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社会政治建构的独创,他把理想国家的实现寄托在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柏拉图的这一主张旨在强调( )
A.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B.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C.人的品性是良好政治的基础
D.将一切教育赋予政治意义
答案 C
解析 柏拉图认为理想的国家,由“真正的哲学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与社会分工、法律、教育无关,故排除A、B、D三项;而哲学家是有知识美德的人,故C项正确。
7.[山东枣庄期末]“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相似的是( )
A.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在哲学思想上的相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社会,故C项正确。B项是道家思想,排除;A、D两项是古希腊的思想,排除。
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这一观点( )
A.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B.反映了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C.体现亚里士多德认识的局限
D.认为轮番而治使人人都获得权力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个人观点,与民主政治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站在现代人的观点看,材料强调的是轮番而治,需要从执政者的素质考虑,“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不一定“合乎正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识有局限性,故C项正确;“人人”说法错误,这里是所有的公民,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浙江宁波模拟]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泰格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材料三 自希腊之后,西方世界一直都存在理智和精神之间的冲突,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自己全部交给其中一个,而将另一个从我们的意识中完全除去。每一代人都尽力将精神的真理和理智的真理协调起来,并借此使内心世界的图画适合于这变动不居的外在世界的画框……希腊人没有将外在世界抽象、淡化而专顾内心世界的呼声;他们也从来没有拒绝精神而偏爱其物化的形体。对他们来说,图画和画框是契合的……
——[美]伊迪斯·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希腊人实现“图画和画框”的契合的涵义是什么?简述14世纪左右西方为实现这样的“契合”而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答案 (1)贡献:都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或“人以自己为准则”),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或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意义:使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或“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或“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欧洲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2)看法: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继承发展:尊崇理性;创立逻辑学。
(3)涵义:理智与精神的协调。
斗争: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信息分别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二中寻找共同点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每一代人都尽力将精神的真理和理智的真理协调起来”可得出涵义是理智与精神的协调;第二小问,由14世纪可知是文艺复兴运动,据此答出文艺复兴的进步与解放之处即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1《先秦时期的政治》(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1《先秦时期的政治》(含详解),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11.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11.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含详解),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检测试题(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检测试题(含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