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9003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9003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9003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90039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90039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90039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90039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90039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
2.理解地层与化石研究对地球历史认识的主要作用。
3.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恐龙真的存在吗?恐龙存在地球那个时期?这部电影叫为什么侏罗纪公园?
如果把地球自“诞生”之日至今的演化过程看作24小时的话,那么地球形成于午夜0点。7小时后,早期的单细胞生物出现了。再经过14个小时,单细胞生物进化为简单的软体动物,如水母和蠕虫。21:00以后,更大型的、较复杂的生物在海洋里得以进化。爬行类动物和昆虫类在22:00首次出现。恐龙直到23:00才出现,但到了23:30就已经灭绝了。人类(晚期智人)是在午夜24:00的前1秒出现的。思考查阅资料,说出地球上上述生物出现的时间大约分别距今多少年。
探索:感受地球上生物的演化过程
一、原始的大气、海洋和陆地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6亿年的时间。地球诞生之初不断受到陨石撞击,岩石持续熔化,地球表面被赤红的熔岩所覆盖。随着陨石撞击的不断减少,地球逐渐冷却。地慢表层冷却形成了原始的地壳,地球内部的气体溢出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圈。
同时,地球内部的炽热岩浆仍从岩石裂隙中喷涌出来,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时释放出大量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形成厚厚的云层。云层不断凝结致雨向地表倾泻,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步降低。降落到地表的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海洋。
原始的大气、海洋和陆地
科学家利用两种不同的地质年代测定技术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西部一个牧场发现的一小块锆石晶体,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物质,其形成年代可以追溯到44亿年前。
这块锆石晶体是科学家在2011年从澳大利亚杰克山上一块露出地面的岩层上提取的。其大小约为200×400微米,约为人类头发直径的两倍。
地层是指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化石是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在地层中保存有各种化石,它们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美国科罗拉多峡谷出露的地层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地球已经形成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岩浆喷溢活动相当频繁,构造运动剧烈。由于火山活动强烈,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地球表面的原始海洋和大气处于缺氧状态。地表水体分布广泛,陆地面积不大。到太古代晚期,某些地区开始形成小规模的陆地。
太古代的水体中普遍沉积了铁矿。太古代是地质历史上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铁矿占世界铁矿总储量的60%以上。 在太古代早期,地球上还没有生命现象,一片荒凉死寂。大约经过十几亿年,地球上才出现了原始的生命,主要是原始细菌。大约31亿年前,蓝绿藻类已开始繁殖。地球上从无生命到有生命,是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太古代地层中化石极为贫乏。
澳大利亚沙克湾的叠层石由原始藻类在周期性生长过程中.黏结泥沙后层层相叠而成
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元古代的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在太古代小规模陆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元古代末期,已经形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元古代的地层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主要是铁矿。元古代的藻类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的大气从缺氧状态发展到存在较多游离氧的状态。元古代中期,地层中开始出现紫红色石英砂岩和赤铁矿层,这说明大气和水体中已存在相当多的游离氧。
云台山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
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由于构造运动,古生代的一些地区发生褶皱隆起,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经过石炭一二叠纪的海西运动,北方各个古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陆,称为劳亚古陆;南方有冈瓦纳古陆。
劳亚古陆又称北方大陆,是一个假想的位于北半球的古大陆。劳亚古陆是劳伦系亚古陆块和欧亚陆块的联合名称。 劳亚古陆同假想的南方古大陆(冈瓦纳古陆)隔着一个古地中海(特提斯海)相对峙。现在的一些北半球大陆,北美、格陵兰和除印巴次大陆以外的欧亚大陆,是劳亚古陆在古生代以后分裂和迁移的结果。劳亚古陆构成大体包括现代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除阿拉伯半岛外)。
在早古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水入侵,有些古陆地变成了浅海环境。海洋中慢慢出现了很多较高级的动物,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因此,早古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又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从志留纪出现鱼类,到泥盆纪空前繁茂,成为“鱼类时代”,再到泥盆一二叠纪演化为两栖类,动物由在水中生活开始大规模地向陆地发展,这是动物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古生代晚期蜥螈形类的生态景观设想图
晚古生代时期,陆地上的蕨类植物繁茂、形成广阀森林,这是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石类一二叠纪成为地质史上一个重要的成煤时代。
古生代蕨类植物生长设想图
中国成煤的重要时期—晚古生代 中国的煤田很多布形成于晚古生代。煤的分布情况与形成时间因地而异。华北和东北南部的合煤地层一般称“石炭一二叠纪煤系”。华北地区久经侵蚀,地势低平,基础稳定,所以煤田含煤地层厚度较小(一般为二三瓦米至数百米),但具有分布广、面积大、层位稳定、储量丰和质量好等优点。从东北到华北的广大地带,几乎都有这一时期的煤层分布。
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中生代在环太平洋地带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一燕山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劳亚古陆逐渐连接,面积扩大,而冈瓦纳古陆发生解体并逐渐分离,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
燕山运动(又称老阿尔卑斯阶段)是中生代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从约2亿1千万年前开始,到6500万年前结束。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地质学家把出现在这个时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总的叫做燕山运动。
中生代地层含有多种矿产,其中价值较大的有煤、石油、天然气、石膏、岩盐等非金属矿产和铁、钨、锡等金属矿产。 由于陆地面积扩大,地形和气候条件逐渐变得复杂。喜湿热的蕨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干、湿、冷、热多变的气候,逐渐衰退,而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裸于植物迅速发展起来。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代表植物主要有松柏、苏铁、银杏等。这些繁茂的植物成为当时主囊的造煤植物,因此,中生代特别是侏罗纪是石炭一二叠纪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造煤时代。
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其中最占优势的一类就是恐龙。所以,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约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发生了恐龙灭绝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新生代时,在古地中海和环太平洋地带又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在中国古近纪和新近纪的地层中含有煤、油页岩、石油、石膏和岩盐等矿产。
新生代生物界已与现代接近,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所以新生代又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 这一时期动物中鸟类繁多,哺乳动物极为繁盛,因此也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 第四纪时期北半球出现大冰期,气温普遍下降,气候寒冷。现代地理环境基本是新生代后期变化的结果。 大约在第四纪初,古猿的一支向着人类的方向进化。人类的出现和进化,是第四纪最重要的特征。
猛 犸 象
剑 齿 虎
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和性的选择》中提出:人类的特征是两足直立行走,大的脑容量和高的智力。可是,化石的证据却表明: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和大的脑容量不是同时起源的。 能否两足直立行走作为人和猿分界的标志,能两足直立行走的高等灵长类即为分类上的人科。
用化石确定地层的年代和顺序 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呈水平状态。研究地层的性质、厚度、相互关系以及地层中的化石,可以了解地壳的变化过程
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纵、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所以不同年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年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近的化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地层中所含化石来确定地层的年代和顺序,如含三叶虫、大羽平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
科学家们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所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沉积物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例如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温暖广间的浅海地区;由丰富植物化石组成的含煤地层,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化石的形成过程1、动物死亡并沉入浅水2、沉积物覆盖动物尸体3、沉积物变成岩石,动物遗体石化成为化石4、构造运动,侵蚀和风化作用使一些化石裸露于地表。
以后的生物又会变得怎么样呢…………..
唯一的灵长类动物贝博克猴(狒秃猴)
最大的海洋生物长 9m、 宽 4m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教课内容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学前预习,互动释疑解惑,课堂达标检测,火山喷发,地层顺序,地质年代,原始细菌,蓝绿藻,古陆地,冈瓦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教案配套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陨石撞击,水蒸气,凝结致雨,二氧化碳,古陆地,冈瓦纳,2生物演化,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示范课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亿年前地球诞生,陨石撞击,冷却凝固形成原始地壳,火山喷发,云层冷却成云致雨,原始海洋,地层和化石,如何研究地球的历史,三叶虫,猛犸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