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三(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006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三(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006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三(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006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三(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三(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作文 二选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三
姓名 学号____________
A 卷 ( 共 100 分 )
第Ⅰ卷 (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 (12 分 )( 每小题 2 分 )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诘问(jié) 孤孀(ɡū) B.霹雳(pì) 触目伤怀(zhù)
C.琐屑(xiè) 丧事(sānɡ) D.石堆(duī) 身体不济(jì)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长妈妈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B.我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C.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凄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恶耗通报。
D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强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
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4.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5.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拟人)
B.长妈妈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妈看家。(借喻)
C.一年中,父亲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排比)
D.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设问)
6.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 )
(1)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2)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
(3)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4)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A.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B.外貌 心理 动作 语言
C.外貌 心理 神态 语言 D. 外貌 动作 神态 语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题。 ( 6分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9.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_ 第Ⅱ卷(共82分)
三、(10分)
10.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用课文原句填空。 (4分)
(1)、乡泪客中尽, 。 ,平海夕漫漫。
(2)、挥手自兹去, 。
(3)、 ,铁马冰河入梦来。
(4)、蝉则千转不穷, 。( 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可以为师也。 ( 《〈论语〉十则》 )
(6)、潮平两岸阔,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7)、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12.根据下面的语境填空。 (任选两题)(2 分)
(1)刘禹锡《秋词》中抒发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两句诗是: , 。
(2)《长歌行》中“ , 。”两句富含哲理,告诫人们珍惜时间的句子。
(3)杜甫的《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遮天蔽日的景象的两句:
, 。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3-16题。 (12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3、在上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2分)
14、选段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对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2分)
A.因“我”的观察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
B.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C.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使我只能从“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
D.因“背影”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形成明显的对照。
15、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4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4分)
①“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去吧,里边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二选一(60分)
1 鲁迅先生从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书——《山海经》中感受到了长妈妈真挚的爱;朱自清先生从父亲平常的背影里感受到了父亲深切的爱;我们呢?我们也无时不沐浴在爱的光辉中!爱,也许是母亲的的一句叮咛,也许是父亲的一次轻抚,也许是老师欣慰的微笑,也许是同学真诚的帮助…… 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
请你以“人生关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内容要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2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
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写一篇文章。
(1)认真审题,注意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注意文章主题思想的表现。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在600字以上。
B 卷 ( 共 50 分 )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濺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2分)
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2 分 )
强项令
范晔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3、解释下面句子中黑体的词。(4分)
(1)因匿主家
(2)流血被面
(3)使宣叩头谢主
(4)年七十四,卒于官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5、 “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6、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三、 名著阅读 (4 分)
有些文学作品评论中,只字片语便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理清故事情节,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是中外名著;写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句式和例句一致。
例句:《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头领,促进梁山的发展。
仿写:
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8 分)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赵宁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②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当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时,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 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 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 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 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 咱们抄小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 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A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 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B 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 有删改 )
1、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答。 (4 分)
答:
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前几段花去大量笔墨叙写“我 ”常年生病的情况 ? (4 分 )
答:
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请将文中画“_____”线的A 、B两处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4 分)
答:
4.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同吗?它们又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6 分)
材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 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总而言之, 这些选择和决定最终将构筑我们自己的命运。
答: 四、语言运用 (12分)
、(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前不久,在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举行的新课程改革课题汇报会上,该校四(3)班的学生朱滨清根据平时的课外阅读发现:课本《品德与社会》中有关“郑和下西洋乘坐的船的长和宽”与有关资料上的说法不一致。于是她借着上台与专家见面交流的机会,向该书的主编、教育专家高峡质疑,高老师承认由于校对时出了错而造成数字后面的单位错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2) 、假如你是朱滨清同学,该怎样向专家提问比较得体,请你帮她设计一下(不超过2个字)。(3分)
假如我是朱滨清,我将这样说:
(二) 为了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敬老、助老、孝老的意识,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养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7分)
1.社区居委会王主任为你提供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北京市开展“社区养老”的原因。(4分)
【材料一】
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一个国家(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地区)则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为1197.6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52.9万人,占总人口的12.8%,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24所,平均每百位65岁以上老年人仅有床位2.3个。另外,调查显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53.3%的市民因不愿离开家人,首选依托社区居家养老,另有22.1%的市民宁愿自聘保姆也要在家养老。
(数据来源:①《北京市2006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②2010年5月11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2007~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及老年人口状况
年度
总人口数(万人)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例(%)
2007
1213.3
158.8
13.1
2008
1229.9
162.2
13.2
2009
1245.8
168.8
13.5
(数据来源:①《北京市200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②《北京市200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③2010年5月14日《北京晚报》)
答:
.2.作为社区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餐桌”已经覆盖到北京市2600多个社区。下面是对三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三条理由。(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3分)
张爷爷: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就想着能在小区里有个地方吃饭,那多省事啊。现在有了“老年餐桌”,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真好!
李奶奶:“老年餐桌”价钱可便宜啦,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吃得特可口!
赵爷爷:政府不但给补贴,还给指定餐馆挂牌呢,要是饭菜不好,不讲卫生,服务不好,就摘它的牌。
理由一: ① 理由二: ② 理由三: ③
【A卷】
1——6:B、C、A、D B C
7----9 D B C
10. 翻译句子,略。
8、(1)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2)萧萧班马鸣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猿则百叫无绝
(5)温故而知新
(6)风正一帆悬
(7)随风直到夜郎西
9、(1)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2)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10、 .探 攀 缩 倾
11、 B
12、感动得流泪 离别伤感的泪
13、 ①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希望早日知道儿子的平安);②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
14、作文,略
(
【B卷】
一诗歌鉴赏
1.望 山河 草木花鸟
2、忧国忧民,眷恋家人
二,课外文言
3、(1)躲藏(藏,藏匿) (2)覆盖 (3)道歉(谢罪,认错) (4)死
4、(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
(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2分)
5、“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2分)(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6、不畏权势 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 清正廉洁(1分)
三,名著阅读
例:《三国演义》中,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辅佐,成就一番事业。
《水浒传》中,行侠仗义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解救金氏父女。
四. 课外现代文(18分)
1. 因为文章写的是“我”在童年久病不好心生悲哀的情况下,偶遇野菊花而获得一种启迪,改变了“我”生活态度的一段经历,所以作者以此为题,既凸显了抒写的的主体对象(2分),又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2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2. .(4分)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内心的痛苦与悲哀(2分),为下文写“我”从野菊花精神抖擞的绽放,充满阳光灿烂的生命活力状态中获得启示蓄势(1分),更能突出野菊花的生命力给我的震撼,突出文章的主旨(1分)。
3、.(4分)
A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将野菊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野菊花灿烂开放的状态,突出了野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B句采用比喻手法,将生命喻为“艺术品(画卷)”, 将“野菊花”比为这幅画卷中的“神来之笔”,这就更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我生命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并巧妙地点明题意,升华中心。(每句3分。每句点出修辞手法计1分;赏析恰当计2分)
4、.(6分)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在谈启示中,观点鲜明准确计2分,阐述合理计2分,只答“相同”,没有阐述计1 分。
参考示例:相同的。它们都告诉我们成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条件往往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3分)。从中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无论遭遇什么磨难,只要选择一种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的生命就能充满活力和朝气(3分)。
五.语言运用(12分)
(一)(5分)
(1)小学生向教育专家“开炮”(质疑、提问等)(2分)
(2)(本题不设统一答案,注意称呼要恰当,有礼貌;提问的语言要委婉、得体)(3分)
(二)(7分)
.1..(4分):①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②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③大多数市民愿意居家养老。④北京市老年人口比例还在逐年增加。
2.(3分): .答案示例:①就餐方便 ②物美价廉 ③政府监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中考备考语文考试模拟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模拟题17(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1 江苏省盐城市适用(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