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1页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2页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过关,重难点突破,原理必背,可能出现的知识板块范围,判断正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十一  寻觅社会的真谛导学案一、基础知识过关:1.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决定性质,变化决定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上:_______________                                         性质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历史的主体:_______________(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群众路线   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难点突破: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2)关系【提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英雄史观、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提示】※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物质生产活动(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含义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提示】※注意区分生产关系(经济领域)与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思想、文化领域)。(2)关系【提示】※上层建筑并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不一定能促进生产力发展,还要看是否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的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提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根本变革)改革的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改革的作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5、社会历史的主体(1)含义:【提示】※“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既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具体内涵不同。※人民群众 ≠ 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属于人民群众,但人民群众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地位:(3)作用:【提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主力军),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尊重社会发展规律。4群众观点(强调态度)和群众路线(强调方法)【提示】※涉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实践决定认识、矛盾的普特关系、群众史观、原理必背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从何而来)世界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方法论:要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出发。归纳涉及“从何而来”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唯物论②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认识论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2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有何影响)世界观: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如果是社会意识或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板块: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方法论:①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材料内容:多用于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生产关系)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方法论:①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材料内容:多用于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上层建筑)如果二合一:世界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方法论:①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群众史观)世界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材料内容:凡是强调人民,如民生、民意、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可用这个原理四、可能出现的知识板块范围1社会发展的规律板块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两点)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5)社会发展的总趋势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2、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十一课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6)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史观  社会历史的主体判断正误: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5.上层建筑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变革。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 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7.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8.物质资料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9.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1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12、我国政府加快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3、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4、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15、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十一  寻觅社会的真谛导学案一、基础知识过关:1.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_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_;(性质决定性质,变化决定变化      _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_   时间上:不一定同步                                 性质上:反作用(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_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_                        _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_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_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_                         _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_2、社会历史的主体:_人民群众_(1)含义:_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_2)地位:_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_3)作用:_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__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_  _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_4)要求:_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_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_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_             基本内容:_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_②群众路线   地位:_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_             要求:_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_③重要性:_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_判断正误: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错误。唯物主义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才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分析:错误。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分析:错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或阻碍双重作用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分析:错误。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5.上层建筑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变革。分析:错误。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 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分析:错误。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7.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分析:错误。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8.物质资料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分析:错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9.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分析:错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1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分析:错误。社会存在能离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能离开社会存在。1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分析:错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12、我国政府加快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错误。我国政府加快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13、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分析: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4、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分析:错误。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15、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分析: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相关学案

    认识论专题(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这是一份认识论专题(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解读,知识清单,考点聚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认识论专题(二)在实践中追求与发展真理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这是一份认识论专题(二)在实践中追求与发展真理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解读,知识清单,考点聚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这是一份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过关,重难点突破,原理必背,可能出现的知识板块范围,判断正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