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导学案
展开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1. 知道使物体带电的几种方式,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观察并会运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知识点一 静电的产生
[看图思考]
俯视逆时针转动 俯视顺时针转动
观察上图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上图现象,思考电荷是如何移动的?
1.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摩擦起电:当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个物体中某些原子的电子挣脱了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等量的正电。
3.接触起电:当一个带电体接触导体时,电荷会发生转移,使导体也带电。
4.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靠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思考判断]
(1)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
(2)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
(3)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
知识点二 产生静电的微观解释
[看图思考]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失去了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了电子,带负电;从整体上看,两物体摩擦过程中电荷守恒吗?
1.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2.摩擦起电的实质:两个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由于摩擦力做功,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获得能量,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3.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在附近带电体所带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思考判断]
(1)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说明通过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
(2)不带电的物体一定没有电荷。( )
(3)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 )
(4)感应起电过程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
知识三 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用途
1.构造
2.原理
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3.应用
(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物体带电的种类。
摩擦起电适用于绝缘体,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适用于导体。
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或物体间电荷的重新分配。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金属结构
中性是指物体内有电荷存在,但正负电荷的绝对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
核心探究1: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
[观察探究]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小球,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2)观察下述操作过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探究归纳]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方式 内容 | 摩擦起电 | 感应起电 | 接触起电 |
产生条件 | 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 |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 导体与带电体接触时 |
现象 |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 | 导体带上与带电体电性相同的电荷 |
核心探究2: 产生静电的微观解释
[观察探究]
甲、乙两同学各拿一带电小球做实验时不小心两小球接触了一下,结果两小球都没电了!电荷到哪里去了呢?是否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
[探究归纳]
1.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任何电现象都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实例: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对正、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没,转化为光子。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没,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2.三种带电的微观解释
方式 内容 | 摩擦起电 | 感应起电 | 接触带电 |
微观解释 |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力不同,摩擦时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带电体对它的排斥(或者吸引),而移向导体的远端(或者近端)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自由电子在带电体和导体上转移,且重新分布 |
实质 |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
3.接触起电现象中电荷量的分配(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
带同种电荷(Q1和Q2)接触后平分原来的所带电荷的总和,即Q1′=Q2′=。
带异种电荷(Q1和-Q2)接触后先中和后平分,即Q1′=Q2′=。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接触时,经过电荷的转移,物体达到电中性。
[例1] (多选)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例2] (多选)如图所示,将带有负电的绝缘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列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再移走棒
D.先使乙球瞬时接地,再移走棒
[例3]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球接触。在接触后,A、B带电荷量各是多少?此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
1.(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2.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带的电荷量为e,d夸克带的电荷量为-e,e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3.人站在绝缘板上,手扶着起电机,头发竖起来,则头发带电的方式属于( )
A.摩擦起电
B.接触起电
C.感应起电
D.以上方式都不属于
4. 如图所示,不带电的导体B在靠近带正电的导体A后,P端和Q端分别感应出负电荷和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带负电
B.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带正电
C.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不带电
D.若用导线将P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带正电
5.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M、N,带电荷量分别为-4q和+2q。两球接触后分开,M、N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 )
A.+3q,-3q B.-2q,+4q
C.+2q,-4q D.-q,-q
6 完全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少?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少?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思考判断]
(1) ( × ) (2) ( √ )(3) ( × )
知识点二
[思考判断]
(1) ( × ) (2) ( × ) (3) ( × )(4) ( √ )
核心探究1
(1) 答案 金属箔片张开。当带电的物体与验电器上面的金属球接触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
(2) 答案 C在远处,金属箔片不张开,C移近后金属箔片张开,枕形导体分开,金属箔片仍张开,移走C,金属箔片张开。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核心探究2答案 两球都没电了,说明原来的两球带等量异种电荷,两球接触时,正、负电荷中和了,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例1]解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相互摩擦的物体间发生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此过程并非创造了电荷,而是总电荷量守恒,A错误,B正确;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是电荷在同一导体内部发生了转移,C正确,D错误。
答案 BC
[例2]解析 由于静电感应,甲球感应出正电荷,乙球感应出负电荷,把两球分开后,它们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所以A正确;若先将棒移走,则两球不会有静电感应现象产生,所以不会带上电荷,B错误;使棒与甲球接触,则两球会因接触而带上负电荷,所以C正确;若使乙球瞬时接地,则乙球上感应出的负电荷因受斥力而被导走,再将棒移走,由于甲、乙是接触的,所以甲球上的电荷会重新分布在甲、乙两球上,结果是两球都带上了正电荷,所以D正确。
答案 ACD
[例3]解析 由于QA=6.4×10-9 C,QB=-3.2×10-9 C,根据电荷均分规律,两球接触时带电荷量相同,则QA′=QB′==1.6×10-9 C。两球接触时,自由电子由B向A转移,转移电子的个数n===3.0×1010(个)
答案 均为1.6×10-9 C 自由电子由B向A转移 3.0×1010个
1.解析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属箔片带电荷量的多少。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属箔片上的正电荷“上移”,从而使两金属箔片张角减小,选项C正确,B错误;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球靠近B球的一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远离B球的一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由于负电荷离验电器较近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金属箔片张角减小,选项A正确,D错误。
答案 AC
2.解析 质子H带电荷量为2×e+=e,中子n带电荷量为e+2×=0,可见B正确。
答案 B
3.解析 通过接触的方式使人与起电机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人的头发才会竖起来,B正确。
答案 B
4.解析 导体B靠近带正电的导体A后,由于静电感应,靠近A的P端感应出负电荷,而远离A的Q端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接地后,导体B与大地成为一个新的导体,无论哪一端接地,大地都是这个新导体的远端,而P端仍然是近端,故负电荷仍然在P端,而Q端原来感应出的正电荷被从大地流来的负电荷中和了,断开导线,取走A后,P端的负电荷就留在导体B上,所以导体B带负电,故选A。
答案 A
5.解析 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电荷先中和后均分,则有QM′=QN′===-q,选项D正确。
答案 D
6.解析 (1)设A、B带同种电荷,带电荷量均为q,则A、C接触后,A、C带电荷量为qA=qC=q。
C与B球接触后,B、C所带电荷量为qB=qC′==q。
故A、B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
(2)设qA=+q,qB=-q。
则C与A接触后,A、C带电荷量为qA=qC=+q。
C与B接触后,B、C带电荷量为qB=qC″==-q,
故A、B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
答案 (1)2∶3 (2)2∶1
物理必修 第三册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三册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优质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思考与交流,典型例题,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5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5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
物理必修 第三册第2节 电阻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三册第2节 电阻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判断正误,实验探究,探究结果,重点关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