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四单元过关训练 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2022年)

    第四单元过关训练 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2022年)第1页
    第四单元过关训练 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2022年)第2页
    第四单元过关训练 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2022年)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四单元过关训练 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过关训练 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2022年),共8页。
    第四单元过关训练一、选择题1.南宋时期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期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B.商帮的出现促进了市镇经济的繁荣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D.坊市界限打破促进了江南市镇的发展2.有学者认为在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据所学知识推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最有可能是A.工商业人口的自然集中B.封建地主经济的初步发展C.手工业生产的种类增多D.统治阶级政治军事的需要3.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贫民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这说明雅典城市设计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产生B.与其民主政治脱节C.与民主政治形成互动效应D.可成为现代城市的典范4.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导致上述现象的共性因素是A.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B.改进生产工具的需要C.土地轮耕方法的采用D.共同宗教信仰的影响5.美国学者在《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中指出: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与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上述材料的主旨是A.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6.下面为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据此判断该时期年份中国北部中国西北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两广地区云贵地区均值18434.24.94.14.57.47.04.05.118934.85.44.75.210.68.74.56.3A.地域间差异不断缩小B.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C.近代化运动效果显著D.北方地区明显落后于长江流域7.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大量向郊区搬迁。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购物中心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8.1848年发表的关于英国泰晤士河的讽刺诗中写道: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伦敦诺尔一路臭……冒泡河面散发臭。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宗教信仰迷失B.人们缺乏环保意识C.政府疏松的管理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9.1854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描写英国工业城镇时写道: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上面冒着长长的黑烟;运河被染得又黑又臭……大街小巷都一个样子里面住的人也都差不多他们在同一个时间上班下班做同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今天跟昨天、明天没有什么不同今年也和去年一样。这表明A.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C.城市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D.工业革命中人们没有人生追求10.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出于A.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B.对城市化进程中问题的担忧C.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D.对理性社会的追求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主政体是城市广场的摇篮是城市公共生活的强心剂也是赋予古希腊集市广场具体形态的创造性力量。在市民经常出没的地方公共建筑便充满了空间。围绕广场通常布置着许多象征城市集体的最华丽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和体育设施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欧洲城市广场历史演变的社会学观察》材料二四周围合的院落型式构成了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传统的主要广场都是扩大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材料三尽管在宋朝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袭封闭性的政治中心的传统但在经济发达地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传统生存智慧与生态观》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宋朝到明清中国古代城市机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对经济、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的“圈地运动”源于工业化需求而非城市扩张需求面对大量失地农民英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1868年和1875年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民窟建设廉租房。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用近乎“终身雇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高云才《城市化不能大跃进材料二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同举措。2)材料二表明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着眼点是什么?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一英国的工人阶级虽然他们也有不平和不幸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状况方面优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人阶级。他们有更充足的食物供应更好的衣着和居住条件。但是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更敏感地感受到困苦。然而我们坚信尽管有苛捐杂税、战争和沉重的公共债务国家却变得越来越富裕。材料二工厂工人从早上3:00工作到晚上10:00报酬是三个先令和七个半便士如果他们迟到五分钟就会失去其中的四分之一。6岁的儿童也在这最恶劣的工厂环境中工作。工头经常打工人而且在工作中受伤的工人并没有得到抚恤金。工人住的房子只是一间泥土地板的房间。这些房子设在工厂周围紧密地挨在一起并且缺乏相应的卫生设施。这很不利于健康实际上环境非常危险。——摘编自[]彼格斯、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评述材料中关于英国工人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南宋时期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可知江南市镇出现城市化特征,故A项正确;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集镇出现专业分工,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坊市界限打破,故D项错误。2.【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经济因素并非城市兴起的决定性因素。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的中心场所。古代统治者最初建设城市最有可能是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故D项正确。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贫民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可知古代雅典城市设计体现了民主观念,即城市设计与其民主政治的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故C项正确。4.【答案】A【解析】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而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他们均需要定期迁徙,因此他们的民居是容易拆迁的圆锥形的帐篷或者是圆形的公共居所,这是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反映,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故排除;C项只符合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故排除;题干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故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尽管工业革命会给劳动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冲击,但随着城市和工厂的发展,他们的处境将会得到改善,即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故选D项。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893年相较于1843年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城市化比率差距扩大而非缩小,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近代前期中国北部、中国西北、云贵地区城市化比率总体上低于长江流域与两广地区,这表明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比率,而不是强调近代化效果,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西北的城市化比率高于长江上游地区,故D项错误。7.【答案】A【解析】居民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是因为交通工具的进步弥补了搬迁后生活工作不方便的问题,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可知当时英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题干时间“1848,可知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有关,故选D项。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贫富矛盾、工人阶级生活贫困等社会问题,这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故选C项。AB两项是城市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没有表明本质,故排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未体现工业革命中人们的人生追求,故D项错误。10.【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随着一些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城市化进程加快,但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对城市化进程中问题的担忧,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自然的保护,而不是自然欲望的膨胀,故C项错误;理性社会强调的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故D项错误。11.【答案】1)不同特点:古希腊集市广场呈不规则形状,布局开放、随意;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布局封闭、规整。2)经济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影响:反专制反传统的新思想萌生,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文化影响: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宋词、元曲、章回体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不断涌现。12.【答案】1)相同举措: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农民市民化,保护农民利益。2)着眼点:缩小城乡差距;调整经济结构,释放发展潜力。13.【答案】评分标准第一等(12—9分)观点方面:理解准确提及利弊两个方面论证方面:有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表述方面: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第二等(8—5分)观点方面:理解基本准确论证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理论证表述方面:有层次详略欠当第三等(4—0分)观点方面:不够准确论证方面: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缺乏逻辑关系表述方面:缺乏层次详细不当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