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冀人版 (2017)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9 蚕的一生教案
展开9.蚕的一生
【教材简析】
本课以动物生长变化为主线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饲养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饲养、观察等活动,了解蚕的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活动2“了解其他昆虫的一生”目的是通过观察、案例分析等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其他昆虫及蛙的一生要经历的主要阶段。应用与拓展“制作蝴蝶标本”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订计划、获取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乐于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探究动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合作探究、交流分享、贡献自己力量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蝉的幼虫发育成成虫、蝌蚪发育成蛙等现象并不陌生,有些学生还有过饲养蚕等动物的经历,对某些动物的生长过程比较熟悉,这为学习本课提供了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能说出蚕的生存和生长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比较昆虫的生长变化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制订饲养蚕宝宝的活动计划。
3.能通过饲养、观察、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
4.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记录和整理信息。
5.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生长过程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制订饲养计划。
3.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说出养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动物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
难点:能说出蚕的生存和生长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蝴蝶标本、蚕、盒子、桑叶、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或视频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昆虫生长发育过程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的出生方式,那么动物是如何一天天长大的呢?通过视频,请你观察动物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播放几种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2.提问:这些动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过程呢?
二、掌握方法,制订计划
播放视频,掌握养蚕方法。
1.引导:你知道怎样养蚕吗?让我们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养蚕的方法吧!
2.播放:养蚕视频。(包括:(1)在蚕卵上喷洒少量的水,把卵放到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蚕卵有什么变化。(2)看到小蚕从卵里孵化出来,记下日期。用羽毛或毛笔把孵出的小蚕扫到盒子里,喂一些碎桑叶,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3)蚕要蜕皮了,观察蜕皮后有什么变化,记录蜕皮的次数和日期。(4)蚕长大了,可以喂它整片桑叶了,观察蚕怎样吃桑叶。(5)当蚕开始吐丝时,记下日期,观察蚕怎样吐丝作茧。(6)在蚕作完茧的第三四天,剪开一个蚕茧,观察蚕蛹是什么样子的。(7)在蚕蛾出来时记下日期,观察蚕蛾是什么样子的。(8)在蚕产卵时记下日期。)
3.小组讨论,制订计划。
(1)引导:为了养好蚕,我们先制订一个小组养蚕计划吧。制订计划时,请参考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设计。
①选取什么样的蚕宝宝?
②如何给蚕宝宝提供一个舒适的“家”? (考虑“家”的材质、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③观察记录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
(2)设计:学生分组制订养蚕计划,并将设计方案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2页中。
(3)汇报: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养蚕计划,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形成较为完善的饲养计划。
三、饲养观察,记录整理
1.引导:学生根据饲养计划,体验为期50天左右的养蚕过程。其间除了精心饲养、照料蚕之外,还要采用日记、拍照、视频等形式进行观察、记录。
2.饲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养蚕,细心照料,认真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2页中。
四、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该环节建议在第二课时或择机进行)
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记录整理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日期叙述观察记录,为后面归纳蚕生长过程中的几个阶段做准备。)
2.讨论: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3.播放:《蚕的一生》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成虫因为口器退化,不能进食,因此在完成交配和产卵后会死亡。卵会孵化成蚕蚁,完成生命的延续。这样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蚕的一生,即包括出生、发育、繁殖、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
4.小结: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蚕的生存和生长需要食物、水、空气、温度等条件。
第二课时
(建议完成饲养蚕的活动后进行该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我们通过饲养与观察,认识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主要过程,知道了蚕的生存和生长需要食物、水、空气、温度等条件。
2.提问:其他昆虫的一生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是否也像蚕一样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二、搜集整理,获取证据
1.引导:我们可以先通过网络、图书、杂志、实地观察、向他人请教等方式来搜集其他昆虫或动物的生长变化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利用资料卡片等自己喜欢的形式将分类结果呈现出来。
2.阅读: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或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3.整理: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利用资料卡片等形式呈现出来。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自己整理资料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
三、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讨论:螳螂、蜻蜓、青蛙的一生各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比较它们的一生所经历的各阶段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螳螂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蜻蜓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青蛙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引导:动物和所有生物一样会经历生老病死,有的动物生长发育的时间很短暂,如何将这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展示出来呢?我们可以借助标本的形式将动物个体长时间地进行保存,便于我们交流和研究。(出示蝴蝶标本)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这样的动物标本。
2.制作方法:
(1)播放制作方法的视频。(注意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补充,例如用捕虫网捕捉蝴蝶应注意不要伤到其鳞片,要放入三角袋中并用大头针进行固定,用镊子进行整形以及放在通风干燥处晾干等,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制作蝴蝶标本的全过程。)
(2)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制作动物标本的方式都有哪些?
②如何制作蝴蝶标本?
3.制作标本:学生按照制作方法进行制作,等标本晾干后,装盒并固定。
4.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制作的标本,并进行相互评价。
(评价标准: (1)选取的蝴蝶比较完整。(2)蝶翅保持平整姿态。(3)摆放美观,固定结实。(4)标签规范,信息齐全。)
【板书设计】
冀人版 (2017)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9 蚕的一生教案: 这是一份冀人版 (2017)四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0967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9 蚕的一生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9 地球的表面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9 地球的表面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9 弹力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9 弹力精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