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036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036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036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
展开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40分.1至8题每小题3分,9至12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使用火药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会引起酸雨
B.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我们应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稀土矿
C.废旧电池随意丢弃,由于金属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D.改用液化石油气作汽车燃料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金刚石硬度大
B.洗洁精可以洗涤油污﹣﹣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C.液态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氧气具有可燃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4.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氧气验满 D. 检查气密性
5.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判断下列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
A.La2O3和HCl B.La(OH)3和HCl
C.NaCl和La(OH)3 D.La和HCl
6.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的铟、锑、锌等九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铟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关于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是In
B.原子核外电子数是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D.与其它八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7.关于下列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H2②Ca2+③NO2④⑤
A.①可表示两个氢原子
B.③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
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8.“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碱:苛性钠、纯碱、熟石灰 B.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C.有机物:糖类、油脂、蛋白质 D.酸:硝酸、硫酸、碳酸氢钠
9.深海鱼油中的DHA(化学式为C22H32O2)是一种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及运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DHA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HA由56个原子构成
B.DHA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16:1
C.D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g
D.DHA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10.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与金刚石性质存在差异,原因是构成二者的碳原子不同
B.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
D.钠元素与铝元素化合价不同,原因是由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1.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12.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30
20
15
反应后质量/g
0
x
y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 B.x+y=75
C.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的取值范围:0≤x≤30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2分)
13.(16分)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各种食物不断地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在①馒头②水果③鱼肉④汽水等食物中,能提供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为了防止佝偻病,需要补充富含 元素的食品(填元素符号)。
(2)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生活中应用极为普遍。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要 (填“高”或“低”),合金是 (“纯净物”或“混合物”)。明代《天工开物》记载了“火法”冶炼锌的方法:“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倭铅即锌)“火法”冶炼锌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填化学式)。CCTV2有一档电视节目﹣﹣《是真的吗?》。节目中主持人问:“用纸杯烧开水是真的吗?”你认为可以实现吗,请从“燃烧的条件”角度说明理由 (请先回答“可以”或“不可以”,再说明理由)。
(4)面对新冠肺炎,科学防范非常重要。医用口罩是一种医疗防护用纺织品,适用于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其防护原理与 (填“过滤”或“蒸发”)类似。如图为常温下,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 。
(5)化学肥料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将密封良好的化肥(内袋为聚乙烯薄膜袋)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工业上以CO2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7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g该溶质。
(4)现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B(填“>”、“=”或“<”)。
(5)当A中混有少量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5.(8分)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录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液氯,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液氯用于饮用水消毒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液氯消毒因为灭菌时间短,效率高,运营成本低,使用方便和可以定量、连续投加等优点而成为目前我国大中型水厂普遍采用的消毒工艺。
研究认为,液氯消毒的机理主要是依靠液氯与水作用后所形成的HClO、C1O﹣的联合作用来破坏细菌的蛋白质系统(包括酶系统和DNA、RNA),以此达到灭菌和灭活的目的。HClO的杀菌效率比C1O﹣大约高80倍。所以加氯后的水中HClO的存在比例对消毒效果及加氯量的经济性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使用同样多的药量时,不同pH条件下的次氯酸HClO与次氯酸根C1O﹣会有不同的比率存在,如图为水中的pH对HClO和ClO﹣的影响。
依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氯气的一条物理性质 。
(2)在水中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微粒是 (填化学式)。
(3)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Cl2+H2O═ +HClO。
(4)从图中可以看出,pH>9时的微粒主要是 ,此时杀菌效果较 (“好”或“差”);用液氯消毒后的自来水经常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含有 的缘故,酸性越 (“强”或“弱”)刺激性气味越大,通常天然水体中的pH多在6.5﹣7.5之间,仍能保证液氯消毒能力较强的原因是 。
16.(11分)氨碱法曾是纯碱(Na2CO3)生产的重要工艺,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的目的是 。
(2)碳酸氢钠是可溶于水的,但在用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能结晶析出碳酸氢钠,其原因是 。
(3)碳酸氢钠煅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废液和废渣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 ,氨碱法生产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5)在上述制碱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7.(14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用E收集氧气,收集满以后的处理方法是 。
(3)写出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用E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
(4)某兴趣小组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氢气及其体积。3次实验收集到的氢气体积的平均值比理论值要高。你认为造成这种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18.(8分)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他杂质)
(1)当所用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
(2)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g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
(3)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40分.1至8题每小题3分,9至12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使用火药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用泥土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冶炼金属需要用还原剂与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3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会引起酸雨
B.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我们应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稀土矿
C.废旧电池随意丢弃,由于金属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D.改用液化石油气作汽车燃料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分析】A、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解答;
B、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镍、镉、汞等,如果将其随意丢弃,这些金属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进行分析;
D、根据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
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一氧化碳不会引起酸雨,故错误;
B、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储量较少的金属的统称,我们应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稀土矿,故正确;
C、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镍、镉、汞等,如果将其随意丢弃,这些金属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故正确;
D、液化石油气(LPG)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金刚石硬度大
B.洗洁精可以洗涤油污﹣﹣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C.液态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氧气具有可燃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分析】A、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洗洁精可以洗涤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液态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3分)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氧气验满 D. 检查气密性
【分析】考查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
A、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加热前进行预热,然后进行加热,试管倾斜与水平面成45度角,管口不得朝向自己或者他人;
B、试管内倾倒液体,试剂瓶瓶塞正放于桌面,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朝向手心;
C、氧气验满时,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集满;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进导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
【解答】解:A、试管加热液体,体积未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倾斜,操作正确,故A正确;
B、试剂瓶倾倒液体时,瓶塞正放于桌面,瓶口紧挨试管口,且标签朝向手心,故B正确;
C、氧气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不得深入瓶内,因为氧气密度大,沉积于底部,若深入内部,木条也会复燃,但是氧气还未集满,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避免安全试管发生,减少实验误差。
5.(3分)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判断下列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
A.La2O3和HCl B.La(OH)3和HCl
C.NaCl和La(OH)3 D.La和HCl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若两种混合物互相交换成分能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则反应能够进行,然后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La2O3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水,故A正确;
B、La(OH)3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水,故B正确;
C、La(OH)3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与氯化钠反应,故C错误;
D、La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氢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6.(3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的铟、锑、锌等九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铟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关于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是In
B.原子核外电子数是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D.与其它八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铟元素的部分信息可知,元素符号是In,故A正确;
B.根据铟元素的部分信息可知,核内质子数是49,由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核外电子数是49,故B正确;
C.根据铟元素的部分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故C正确;
D.根据铟元素的部分信息可知,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7.(3分)关于下列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H2②Ca2+③NO2④⑤
A.①可表示两个氢原子
B.③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
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以及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化合价原则,以及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表示为2H,H2表示氢分子;②Ca2+表示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为阳离子;③氧元素通常显﹣2价,故NO2中氮元素显+4价;④圆圈内的数字为8,故为氧元素,核外有8个电子,故此图为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⑤圈内的数字为8,故为氧元素,核外有10个电子,故此图为带2个负电荷的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为阴离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8.(3分)“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碱:苛性钠、纯碱、熟石灰
B.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C.有机物:糖类、油脂、蛋白质
D.酸:硝酸、硫酸、碳酸氢钠
【分析】A、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C、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苛性钠、熟石灰分别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煤、石油均属于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糖类、油脂、蛋白质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硝酸、硫酸均属于酸,碳酸氢钠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有机物和混合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3分)深海鱼油中的DHA(化学式为C22H32O2)是一种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及运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DHA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HA由56个原子构成
B.DHA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16:1
C.D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g
D.DHA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解:
A、DHA由DHA分子构成,而非原子直接构成。错误;
B、DHA中11:16:1是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而非质量比。错误;
C、D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单位是1而非g。错误;
D、DHA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32):(16×2)=1:1,所以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化学式计算首先要确保化学式本身正确,其次过程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要准确。
10.(3分)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与金刚石性质存在差异,原因是构成二者的碳原子不同
B.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
D.钠元素与铝元素化合价不同,原因是由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分析】A、根据石墨与金刚石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决定化合价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墨与金刚石性质存在差异,原因是构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合价是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钠元素与铝元素化合价不同,原因是由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石墨与金刚石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3分)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分析】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2.(3分)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30
20
15
反应后质量/g
0
x
y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
B.x+y=75
C.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的取值范围:0≤x≤30
【分析】该题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表中乙待测出的数据,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谁,因此可判断反应类型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20﹣0)g=20g,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15g﹣10g)=5g,则: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0:5=4:1,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0+30+20+15=0+x+y+10,则:x+y=75,正确;
C.甲和丁是反应物,若y≤20时,则丙或不参与反应,或属于反应物,则只有乙是生成物,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D.若反应中丙的质量不变,则x=30+25=55;若丙的质量减少,则则x>55;若丙的质量增加,则x<55,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去伪存真,挖掘出有效数据。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求解。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2分)
13.(16分)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各种食物不断地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在①馒头②水果③鱼肉④汽水等食物中,能提供蛋白质的是 ③ (填序号)。为了防止佝偻病,需要补充富含 Ca 元素的食品(填元素符号)。
(2)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生活中应用极为普遍。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要 低 (填“高”或“低”),合金是 混合物 (“纯净物”或“混合物”)。明代《天工开物》记载了“火法”冶炼锌的方法:“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倭铅即锌)“火法”冶炼锌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O3+2CZn+3CO↑(或2ZnCO3+CZn+3CO2↑) 。
(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CH4 (填化学式)。CCTV2有一档电视节目﹣﹣《是真的吗?》。节目中主持人问:“用纸杯烧开水是真的吗?”你认为可以实现吗,请从“燃烧的条件”角度说明理由 可以,温度达到100°C水开始蒸发散热使体系温度不能达到纸杯的着火点 (请先回答“可以”或“不可以”,再说明理由)。
(4)面对新冠肺炎,科学防范非常重要。医用口罩是一种医疗防护用纺织品,适用于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其防护原理与 过滤 (填“过滤”或“蒸发”)类似。如图为常温下,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 70%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最短 。
(5)化学肥料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将密封良好的化肥(内袋为聚乙烯薄膜袋)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外界压强变小,包装袋内分子间隔变大 。工业上以CO2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CO(NH2)2+H2O 。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以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合金的性质与组成、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沼气的成分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4)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以及图象信息来分析;
(5)根据分子的性质、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馒头富含糖类、②水果富含维生素;③鱼肉富含蛋白质;④汽水含有水;为了防止佝偻病,需要补充富含钙元素的食品;
故填:③;Ca;
(2)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要低,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火法”冶炼锌的化学反应原理是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锌和碳反应生成锌和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故填:低; 混合物; ZnCO3+2CZn+3CO↑(或2ZnCO3+CZn+3CO2↑);
(3)“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甲烷;用纸杯可以烧开水,原因是温度达到100°C水开始蒸发散热使体系温度不能达到纸杯的着火点;故填:CH4; 可以,温度达到100°C水开始蒸发散热使体系温度不能达到纸杯的着火点;
(4)医用口罩是一种医疗防护用纺织品,适用于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其防护原理与过滤类似。如图为常温下,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70%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最短;故填:过滤;70%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最短;
(5)将密封良好的化肥(内袋为聚乙烯薄膜袋)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这是因为压强减小,包装袋内的分子间隔变大造成的;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故填:外界压强变小,包装袋内分子间隔变大;CO2+2NH3CO(NH2)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7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t1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 C (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 (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30 g该溶质。
(4)现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 B(填“>”、“=”或“<”)。
(5)当A中混有少量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交点的含义;
(2)判断是否有晶体析出;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4)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
(5)溶液结晶的方法。
【解答】解:(1)温度为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1;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C,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C;
(3)t2℃时,A的溶解度是80g;B的溶解度是50g;因此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A的质量=80g﹣50g=30g;故答案为:A;30g;
(4)现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小于B,因为升温A、B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
(5)当A中混有少量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B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8分)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录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液氯,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液氯用于饮用水消毒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液氯消毒因为灭菌时间短,效率高,运营成本低,使用方便和可以定量、连续投加等优点而成为目前我国大中型水厂普遍采用的消毒工艺。
研究认为,液氯消毒的机理主要是依靠液氯与水作用后所形成的HClO、C1O﹣的联合作用来破坏细菌的蛋白质系统(包括酶系统和DNA、RNA),以此达到灭菌和灭活的目的。HClO的杀菌效率比C1O﹣大约高80倍。所以加氯后的水中HClO的存在比例对消毒效果及加氯量的经济性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使用同样多的药量时,不同pH条件下的次氯酸HClO与次氯酸根C1O﹣会有不同的比率存在,如图为水中的pH对HClO和ClO﹣的影响。
依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氯气的一条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为黄绿色(或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易液化,或可溶于水) 。
(2)在水中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微粒是 HClO和ClO﹣ (填化学式)。
(3)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Cl2+H2O═ HCl +HClO。
(4)从图中可以看出,pH>9时的微粒主要是 ClO﹣ ,此时杀菌效果较 差 (“好”或“差”);用液氯消毒后的自来水经常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含有 Cl2 的缘故,酸性越 强 (“强”或“弱”)刺激性气味越大,通常天然水体中的pH多在6.5﹣7.5之间,仍能保证液氯消毒能力较强的原因是 此时水中大部分是HClO,而次氯酸根ClO﹣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2)在水中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微粒是:HClO 和 Cl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4)从图中可以看出,pH>9时的微粒主要是次氯酸根,此时杀菌效果较差;用液氯消毒后的自来水经常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含有氯气的缘故,酸性越强刺激性气味越大,通常天然水体中的pH多在6.5﹣7.5之间,仍能保证液氯消毒能力较强的原因是:此时水中大部分是HClO,而次氯酸根ClO﹣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解答】解:(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常温常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溶于水;故答案为:常温常压为黄绿色(或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易液化,或可溶于水);(任意一点即可)
(2)在水中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微粒是:HClO 和 ClO﹣;故答案为:HClO 和 ClO﹣;
(3)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故答案为:HCl;
(4)从图中可以看出,pH>9时的微粒主要是次氯酸根,此时杀菌效果较差;用液氯消毒后的自来水经常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含有氯气的缘故,酸性越强刺激性气味越大,通常天然水体中的pH多在6.5﹣7.5之间,仍能保证液氯消毒能力较强的原因是:此时水中大部分是HClO,而次氯酸根ClO﹣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故答案为:ClO﹣;差;Cl2;强;此时水中大部分是HClO,而次氯酸根ClO﹣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书写、溶液的酸碱性等,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11分)氨碱法曾是纯碱(Na2CO3)生产的重要工艺,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的目的是 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
(2)碳酸氢钠是可溶于水的,但在用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能结晶析出碳酸氢钠,其原因是 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
(3)碳酸氢钠煅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HCO3Na2CO3+H2O+CO2↑ 。
(4)废液和废渣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 氯化钙 ,氨碱法生产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CO2、NH3 (填化学式)。
(5)在上述制碱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
【分析】显碱性溶液能够更好地吸收二氧化碳;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高温条件下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加热条件下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解答】解:(1)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的目的是使溶液显碱性,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故填: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2)碳酸氢钠是可溶于水的,但在用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能结晶析出碳酸氢钠,其原因是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故填: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3)碳酸氢钠煅烧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
故填:2NaHCO3Na2CO3+H2O+CO2↑。
(4)废液和废渣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氨碱法生产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O2、NH3。
故填:氯化钙;CO2、NH3。
(5)在上述制碱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解反应(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复分解反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故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7.(14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A (填字母),用E收集氧气,收集满以后的处理方法是 用玻璃片在水下盖住集气瓶口,一起拿出水面,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
(3)写出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用E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
(4)某兴趣小组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氢气及其体积。3次实验收集到的氢气体积的平均值比理论值要高。你认为造成这种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加入硫酸后会将装置内原有空气排入收集装置,造成收集的气体体积变大 。
【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考查排水法收集气体后的收集保存方法;
(3)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选择收集装置推断气体性质;
(4)根据反应后内部气体体积变化回答此题。
【解答】解:(1)a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排水法收集满气体后,不得直接取出,避免气体逸出并混入空气,应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正放于桌面,达到收集氧气的目的;
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A;用玻璃片在水下盖住集气瓶口,一起拿出水面,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3)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选择固液发生装置为B;E为排水法收集气体,可知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B;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发生装置采用圆底烧瓶,内部空间体积较大,加入硫酸后,硫酸占据了内部空气的体积,将内部空气压入收集装置内,造成生成的气体体积包括氢气体积和排出的空气体积,因此测定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加入硫酸后会将装置内原有空气排入收集装置,造成收集的气体体积变大。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18.(8分)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他杂质)
(1)当所用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 0.5g
(2)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g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 MgO+H2SO4=MgSO4+H2O
(3)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图,读出产生氢气的质量;
(2)根据镁条的表面有氧化镁能与稀硫酸反应分析回答;
(3)根据镁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由氢气的质量求出与镁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求出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图可知,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5g;
(2)由于镁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镁条的表面生成了氧化镁,稀硫酸首先与镁条表面的氧化镁薄膜发生了反应,所以不产生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MgO+H2SO4=MgSO4+H2O。
(3)由图象可知,与镁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70g﹣20g=50g。
设50g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98 2
x 0.5g
解得:x=24.5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9%
故答为:(1)0.5;(2)MgO+H2SO4=MgSO4+H2O;(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9%。
【点评】较活泼的金属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了金属氧化物,当与酸反应时首先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与酸反应不能放出氢气。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