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介绍作家作品,朗读并背诵诗歌,分析诗歌情感,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实行“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庶族等级特别森严,广大庶族寒士很难跻身到上流行列,所以很多庶族学子心情郁闷,鲍照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拟行路难》,看一看这些庶族寒士的心态。
二、介绍作家作品
三、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分析诗歌情感、把握诗歌主题。
1.师问:思考讨论诗人的感情基调?
生答:愤懑
2.师问:为什么诗人的感情基调会是愤懑的呢?(启发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本诗)
交流作者与作品信息
(1)作者信息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2)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师问:那么这首诗歌的主旨应该怎样归纳?
生答: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4.师问: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生答: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四、总结思考
师问:《拟行路难》与《湘夫人》有那些相似之处?
生答:思想感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或者执着追求理想的感情
写作手法:运用比兴
五、作业
1. 背诵诗歌。
2. 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现象的认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拟行路难(其四)教案及反思,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朗读诗歌,感知大意,诗歌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