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作业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9044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新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作业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9044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新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作业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9044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题组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上海市(约31°N)业主李某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令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1~2题。1.(生活中的地理)材料“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应选择在 ( )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2.(生活中的地理)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北京的楼房间距应比上海宽些,原因是 ( )A.北京比上海地形复杂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C.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总量少D.北京比上海天气干燥1.D 2.B [第1题,上海市位于31°N附近,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全年阳光不能直射;居住建筑的居室受阳光遮挡的时间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太阳高度越小,受遮挡的时间越长;冬至日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太阳高度最小。第2题,北京的地理纬度比上海高,正午太阳高度终年比上海小,所以,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北京楼房间距应比上海宽些。]题组2 昼夜长短的变化下表为某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3~4题。 时间地点 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①9:0023:008:5823:02②7:1918:417:2018:40③5:4018:485:3918:49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地球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3.B 4.C [第3题,表中三地相比较可知,①地昼夜变化幅度大,②地昼夜变化幅度小,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第4题,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北京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题组3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读五带分布图,完成5~6题。5.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热带 B.北温带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6.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5.B 6.A [第5题,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更替最明显。第6题,黄赤交角的大小对五带划分影响很大。如果黄赤交角变为30°,那么热带的纬度范围变为由赤道到南北纬30°,寒带的纬度范围就变为90°-30°=60°,即从南北纬60°到南北纬90°为寒带。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教材P14上思考如济南市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教材P14下思考(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另外一半球则相反。(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另外一半球则相反。教材P16思考地球的自转形成日,公转形成年。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判定时间序列的法则称为历法。不同历法制定的依据不同,由于不同历法中的年和月采用不同的标准来协调年和月之间的相应关系,所以年和月的时间长度有所不同。教材P18作业题1.项目名称具体表现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更替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地球自转,经度不同造成的不同时刻地球的自转使不同经度地方产生了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地球自转使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③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夏至日、北半球出现在冬至日);④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日、秋分日),两次最小值(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1)纬度变化:①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②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③极圈以内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2)季节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季节更替天文四季划分,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冬季相反;春秋二季是过渡季节。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气候统计工作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一年中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地球上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不同,形成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地球上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因为,H+θ=90°,H=90°—纬度差(“纬度差”为该地所在纬线与该日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距离),所以θ=纬度差。3.(1)北半球春分到秋分的半年里,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太阳位于晷盘的上方,因此看晷盘上面的刻度;北半球秋分到次年春分的半年里,太阳直射南半球,因此太阳位于晷盘的下方,因此看晷盘下面的刻度。(2)因为日晷晷针指向南北极,因此日晷晷针与地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如下图所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中图版 (2019)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练习,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课一练,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中斜线部分表示黑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