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9047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②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及新的研究进展。(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与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二、教法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因此,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应用于实践→概括总结三、学法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在新的平台上“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节课力图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教材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猜想、讨论、交流,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并提供相关问题情境,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联想生物的进化过程和不同时期地球上的生物,再提出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再引入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二)新课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每组提供一个资料并创设几个和资料相关的问题,由学生代表写在黑板上面,要求学生根据资料共同探讨得出答案。第一组资料:P47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通过问题①描述原始地球的特征,培养学生科学的想象能力;②这种情况是科学家自己看到的吗? 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③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现在的地球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④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组资料:P52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通过①米勒实验证明的什么? 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凭此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样的推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第三组资料:P52小行星撞击地球通过①什么是陨石?它来自何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科学家在陨石中发现了什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③由此可以做出什么推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2.学生总结:原始地球形成生命过程的科学推测原始地球先形成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雨水汇入原始海洋→形成原始生命。3. 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提出生源论和宇生论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五、 板书设计将本节课的知识点最后做了归纳总结,并列举在黑板上本节课主要知识点有原始地球形成时间、原始地球的特征、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关于生命起源的几个假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按排,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小试身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