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中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提升06 材料分析专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中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提升06 材料分析专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提升,题型解读,解题关键,典例剖析,完全变态,生物入侵,先天性,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染色体数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材料分析题的命题形式是“材料+问题”,是一种全面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题型,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在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时代,以学科内综合内容为载体对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关信息、迁移应用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考查将成为中考命题热点题型。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教材知识,提取材料中关键生物学信息,抓住问题本质,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题型点悟】试题主要以社会热点、生物史以及科技创新等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主要以文字叙述和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分析说明题是用来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题型,它一般通过向考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如一个图表、一段论述、一个现象、一个实验、一组数据等,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推理、逻辑思维、叙述表达等能力。此外,有些信息隐藏在试题题干中,考查学生利用信息、分析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
【解题模板】图ZT6-1
【建议指导】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训练,以题来促使学生掌握材料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信心。2.加强双基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夯实基础。纵然材料题千变万化,但知识点还在书上,因此,回归教材复习是关键。3.对点教学,拓展知识。拓宽材料题可能涉及的知识面,让学生考试中不怕材料,且能迅速提取有用信息。
1 一位科学家每年9月都对同一块草地上的蜗牛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所有的蜗牛都是同一物种,一些蜗牛的贝壳上有条纹,其他没有条纹。画眉鸟吃蜗牛。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A.在草地覆盖率较高的环境中,蜗牛贝壳有条纹是保护色B.用自然选择理论能合理解释表格中的数据结果C.研究中仅发现1只贝壳完全为黑色的蜗牛,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D.贝壳有条纹是有利变异,贝壳无条纹是不利变异
【答案】 D【解析】 1.审读材料:一些蜗牛的贝壳上有条纹,其他没有条纹;画眉鸟吃蜗牛;根据表中数据。2.分析设问:通过自然选择学说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结论是否错误。3.回扣教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由环境决定,适应环境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变异就是不利变异。4.规范答题:在草地覆盖率较高的环境中,蜗牛贝壳有条纹是保护色;用自然选择理论能合理解释表格中的数据结果;研究中仅发现1只贝壳完全为黑色的蜗牛,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贝壳有条纹和无条纹的有利和不利,要看周围的环境,所以选项D错误。
2 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涟源市成功建成多个蓝莓生产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能够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有“水果皇后”的美誉。(1)蓝莓根系分布较浅,对水分缺乏比较敏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又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根死亡,请解释原因: 。 (2)蓝莓受粉不足会造成减产,为了提高受粉率,增加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为了进一步提高蓝莓的品质和产量,扶贫小组技术员对蓝莓进行大棚试种,在大棚密闭的情况下,测定大棚内24小时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ZT6-2所示,据图分析,BC段氧气浓度上升的原因是 。这24小时蓝莓 (填“是”或“否”)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 。 图ZT6-2
【答案】 (1)积水会影响蓝莓根的正常呼吸(2)放养昆虫帮助其传粉(或人工辅助授粉)(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 是0~24点氧气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
【解析】 1.审读材料:蓝莓根系分布较浅;受粉不足会造成减产;在密闭大棚的情况下,测定大棚内24小时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ZT6-2所示。2.分析设问:积水会烂根死亡的原因;提高受粉率,增加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BC段氧气浓度上升的原因。3.回扣教材:植物的呼吸需要氧气、植物依靠昆虫和风力帮助其传粉或人工辅助授粉、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4.规范答题:(1)积水使土壤的氧气过少,会影响蓝莓根的正常呼吸,导致根烂掉,植物就会死亡。(2)蓝莓受粉不足会造成减产,为了提高受粉率,增加产量,可通过放养昆虫帮助其传粉或人工辅助授粉来弥补自然授粉的不足从而提高产量。(3)题图中的BC段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产生了大量氧气,氧气浓度上升。题图中D点比A点高,说明0~24点氧气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
3 [2021·滨州滨城模拟]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2021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1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引起此次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21新型冠状病毒(2021-nCV)”。2021-nC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人感染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时会死亡。材料二 据2021年3月17日央视新闻报道,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Ad5-nCV!重组新冠疫苗已经通过了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2021-nCV属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与酵母菌相比,2021-nCV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 (2)2021年1月23日武汉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进出武汉,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这种措施属于 。 A.消灭病原体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3)材料二中,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 ,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由此获得的免疫力属于 免疫。 (4)疫情期间,作为中学生,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可以怎么做(写出一条即可)? 。
【答案】 (1)病原体 没有细胞结构 (2)B(3)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 特异性(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或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
【解析】 1.审读材料:2021-nC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重组新冠疫苗。2.分析设问:预防传染病的措施、酵母菌和2021-nCV相比最主要的结构特点、限制人员进出武汉和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类型、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回扣教材: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免疫的类型。
4.规范答题:(1)2021-nCV(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酵母菌属于真菌,2021-nCV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2)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进出武汉和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是针对传染源采取的预防措施。这种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3)注射入人体的疫苗属于抗原。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由此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4)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
分类训练一 生活、学习和实践
1. [2021·娄底]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C.寄生 D.捕食
【答案】B【解析】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瓶子草与细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
2.为了消灭蚊子,人们向其生活的湖里喷洒杀虫剂。只要杀虫剂含量在950 ppm以下,都不会对脊椎动物有毒害作用。然而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根据下表(第二年测得的湖中生物体内杀虫剂含量)和能量金字塔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C.由能量金字塔可推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D.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超过致死量 图ZT6-3
【解析】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我国《粮油仓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超过规定年限后,不能再作为粮食出售。原因是( )A.种子的胚死亡而影响种子的萌发B.种子进入休眠期而无法播种C.种子发霉易引起食物中毒D.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4. [2021·威海]大白菜外层的叶片呈绿色,内层的叶片呈黄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根据上述事实可以作出的假设是( )A.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光是叶片呈绿色的条件D.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5. [2021·东营]科研工作者从水果废弃物中提取出特殊的混合脂类物质,把这些脂类喷洒到蔬菜水果表面后,可以形成一层看不到的“保护膜”,从而隔绝果蔬和外界的空气交流,锁住水分,起到保鲜的效果。“保护膜”保鲜的原理是( )A.降低果蔬呼吸作用和减少水分散失B.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C.降低果蔬温度,抑制微生物的繁殖D.吸收水果自身产生的促进成熟的物质,减缓果实成熟
【答案】A【解析】“保护膜”内氧气浓度较低,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了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可延长储藏时间,同时“保护膜”还能减少水分散失。
6. [2021·云南]某小组研究人体不同活动的耗氧量,结果如下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最多的活动是慢跑B.散步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使胸廓扩大导致吸气C.踢足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打篮球消耗的能量一定比慢跑少
7. [2021·济宁]《黄帝内经》谈到“心主身之血脉,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这是关于心脏、血管和血液之间关系的早期描述。如图ZT6-4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4→毛细血管网乙→3→右心房B.当血液流经甲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血管2比血管1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D.当血液流经乙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图ZT6-4
【解析】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4]主动脉→[乙]全身的毛细血管网→[3]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当血液流经[甲]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管2是动脉,血管1是静脉,动脉比静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当血液流经[甲]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8. [2021·云南]根据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6月2日报道,2021年1月草地贪夜蛾首次被发现入侵云南,后相继在西南、华南地区出现,同时快速向广西、贵州等地迁飞蔓延。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其幼虫可大量啃食玉米、水稻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事件引起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目前按照科学方法进行防治的地块,虫害已经得到有效控制。(1)草地贪夜蛾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 动物。
(2)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 →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属于 发育。 (3)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进入我国后,由于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这种现象叫 (填“生物入侵”或“物种引进”)。 (4)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它所具有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发生)来看,该行为属于 行为。
【解析】 (1)草地贪夜蛾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属于节肢动物。(2)草地贪夜蛾的个体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并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3)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称为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4)先天性行为是指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又叫后天性行为。草地贪夜蛾的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故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9. 请分析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材料二 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能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材料三 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幼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属于 ,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 所决定的。 (2)在材料二中,海豚的表演属于 行为。动物的 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 ,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由材料三判断,白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形成了一定的 ,它们是营 生活的动物。
10. [2021·株洲]西晋博物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蚕不交者亦产子,子后为蚕。”这种生殖和发育的方式,在昆虫中较为常见。回答以下问题:图ZT6-5
(1)图甲展示了蜜蜂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中数字表示染色体的数目。据图甲可知,蜜蜂的性别是由 决定的。蜂王和工蜂都是雌性,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染色体为 条。雄蜂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填“成对”或“不成对”)存在的,原因是 。 (2)蜜蜂常见的体色为褐色和黑色,受基因B、b控制。如图乙将褐色蜂王与黑色雄蜂杂交,子代全为褐色,则褐色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图中序号①③④表示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 。
(3)若将黑色蜂王和褐色雄蜂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为 (要求写出性别与对应体色)。 (4)工蜂和新蜂王,基因组成相同,但由于食物和生长环境等不同,两者体型、寿命及生殖器官发育程度都不相同,这说明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是 。
性状由基因控制,但也受环境影响
11. [2021·临沂三模]在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人甚至把它当成治疗感冒的“万灵丹”。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八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或用药不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在五十年代,几十到一百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挽救无数伤员的生命,而现在相同病情用几百万单位也没有效果。图ZT6-6
(1)细菌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 的现象,既有耐药性的个体也有不耐药性的变异,也就说变异是 的,而抗生素在细菌的进化过程中起了 作用。 (2)抗药性强的细菌个体生存下来,而抗药性不强的个体则被淘汰,也就是 ,不适者被淘汰,使得生存下来的细菌抗药性越来越强,这一过程就叫 。 (3)绝大部分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7天能够自愈,注射抗生素对治疗几乎不起作用,原因是 。病毒必须寄生在我们的 中才能生活和增殖,人们可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上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
抗生素是用来杀灭细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
12. [2021·枣庄]枣庄市某校组织学生去泰山研学,考查泰山石刻文化时,个个精神百倍,兴高采烈。快到山顶时,更是加快了脚步,到达山顶后,同学们都呼吸急促,大口喘气,汗流浃背。下山后饱餐一顿,体力逐渐恢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登山时,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刺激骨骼肌收缩,产生拉力,牵动骨围绕着 活动,从而产生了运动。快到山顶时,更是加快了脚步,这属于 反射。 (2)到达山顶时“呼吸急促,大口喘气”,是因为登山消耗大量能量所以需要更多的氧气,此时吸入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与 分离,进入细胞的 中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而“汗流浃背”说明皮肤具有 功能。
(3)在山顶上远眺云海,近看松涛,都清晰可见,主要原因是 的舒缩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凸度。 (4)下山后饱餐一顿,测得血糖含量变化情况如图ZT6-7所示,分析BC段血糖含量大幅上升的原因是 。 图ZT6-7(5)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善营养供给和记忆力,提高心肺功能,增强 的反应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
葡萄糖被大量吸收进入血液
【解析】 (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快到山顶时,更是加快了脚步,这属于条件反射。(2)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然后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营养物质和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内后,在线粒体中被利用释放能量。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具有排泄作用。登山后,人往往会大汗淋漓,这种现象说明皮肤具有排泄功能。
(3)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凸度变大,就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当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凸度变小,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所以正常眼睛睫状体的舒缩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凸度。(4)题图中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上升的原因是饭后葡萄糖被大量吸收进入血液。(5)经常有规律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心肌的营养供给,增强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和记忆力,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
分类训练二 科学实验和探究
13. 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采摘生长旺盛的树叶做了如图ZT6-8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ZT6-8A.培养皿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培养皿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比较A、B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比较A、C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14.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刘辉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浓度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2 mL,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A.黄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15.根据下列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下表中A和B分别是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和茎用蔬菜的两种培养液。
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将等量的小石子(不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盐)装入20只容器中,每只容器各栽入一株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幼苗。对其中10株每天只浇自来水,另10株每天除了浇等量的自来水外,还施加适量含氮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结果如图ZT6-9所示。图ZT6-9
(1)分析实验一表中数据可知,叶用蔬菜比茎用蔬菜需要更多含氮的无机盐,而茎用蔬菜比叶用蔬菜需要更多含 的无机盐。 (2)表中,A培养液不同种类无机盐的含量不同,这说明 。 (3)实验二中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实验变量是 。 (4)实验中,如果每组只选用一株番茄幼苗,这样设计科学吗? ,请说出原因: 。 (5)一段时间后,两株番茄幼苗的大小和颜色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 。
同种植物对不同种类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用一株幼苗做实验,偶然性大,实验误差大
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合理即可)
16.草履虫靠纤毛摆动而运动,研究者对草履虫的回避行为机制做了相关实验。(1)实验时,从草履虫培养液的 层吸取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加入棉花纤维,盖上 ,观察发现当草履虫前端遇到棉花纤维的阻碍时,会采取后退方式,避开障碍,改变方向,继续前进。 (2)研究者发现草履虫纤毛摆动的方向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高低有密切关系,结果如图甲:图ZT6-10
分析以上结果,可知当草履虫遇到障碍,先后退,后前进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变化为 (填“先升高后降低”“先降低后升高”“始终升高”或“始终降低”)。 (3)为观察草履虫纤毛,需将视野调暗,可调整反光镜,并选用 光圈。草履虫细胞较大,几乎肉眼可见,为较好地观察其完整的运动轨迹,图乙是目镜和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图示,其中最为合适的组合是 (填序号)。
【解析】 (1)培养液的表层溶解的氧气多,下层溶解的氧气少,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大都聚集在表层。所以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样本的最好部位是表层。(2)由题图可知,钙离子浓度上升时,纤毛的摆动方向向前,草履虫倒退着游,表现出回避反应;钙离子浓度下降时,纤毛的摆动方向向后,表现出趋向反应。因此当草履虫遇到障碍,先后退,后前进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变化为先升高后降低。(3)将显微镜的视野亮度调暗的方法是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并选用小光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小,数目越多。草履虫细胞较大,几乎肉眼可见,为较好地观察其完整的运动轨迹,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小的镜头组合,其中最为合适的组合是①和④。
17.何为同学做实验来验证孟德尔提出的某一遗传定律,步骤如下:①在4个白色乒乓球上分别钻一个圆孔,各放入一块圆形磁铁(磁铁有南北两极,且同极相斥,异极吸引),磁铁南极露出球面,2个标上“A”,另2个标上“a”,代表卵细胞;②将4个黄色乒乓球进行同样处理,不同的是磁铁北极露出球面,代表精子;③将4个白球放入一个大篮子内不停揺动,使它们随机分布;④边摇动篮子边将4个黄球同时放入篮子内;⑤待看到4个白球分别与4个黄球两两结合(磁铁异极相吸,如图ZT6-11)后,统计分析结果。请回答问题: 图ZT6-11
(1)该同学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叫 实验法。 (2)如果乒乓球上的“A”表示控制豌豆植株高茎的基因,且高茎为显性。在统计实验结果时,表示豌豆植株为高茎的基因组合有 两种。 (3)本实验中乒乓球和磁铁的大小、质量及磁铁的磁性强弱等都应一致,还要不停摇动,目的是保证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的机会 。 (4)他从一次实验结果就统计得出子代的基因组合比例为AA∶Aa∶aa=1∶2∶1的结论,你认为此结论可靠吗? 。如果需对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进行统计,则需要进行 实验。
18. [2021·东营]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棵2.3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五年后,树苗长成了76.8千克的柳树(如图ZT6-12)。下列关于柳树植株生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幼根的生长依靠分生区和伸长区B.新的枝条是由枝芽(叶芽)发育成的C.柳树的茎逐年加粗是形成层细胞分裂的结果D.柳树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土壤 图ZT6-12
分类训练三 生命科学史
【解析】幼根的生长依靠分生区细胞不断地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A正确;新的枝条是由芽(叶芽或枝芽)发育成的,B正确;柳树的茎逐年加粗是形成层细胞分裂的结果,草本植物茎不能逐年增粗的原因是无形成层,C正确;柳树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一部分来自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一部分来自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D错误。
19. [2021·金华]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ZT6-13,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图ZT6-13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解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抗生素只针对细菌引起的疾病起作用,B错误。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存在着抗药性强弱的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刚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弱的细菌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出现了耐药菌。因此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是有关系的,一般出现在抗生素使用之后,D错误。
20. [2021·包头]孟德尔多次进行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子二代中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比例接近3∶1,请结合孟德尔对此实验现象解释的图解(图ZT6-14),回答下列问题: 图ZT6-14
(1)图甲中①的基因组成是 ,子一代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表现的性状为高茎,其原因是 。 (2)图乙中④和⑤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其比例为 ,④⑤和⑥⑦结合的机会 ,形成的子二代体细胞的基因组成及比例是 ,所以子二代表现的性状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1。 (3)欲验证孟德尔的解释是否正确,拟定了两种实验方案:①让子一代豌豆和亲代高茎豌豆杂交;②让子一代豌豆和亲代矮茎豌豆杂交。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按照可行方案进行实验,子代表现的性状及比例约为 时,即可验证孟德尔的解释正确。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的基因组合中,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DD∶Dd∶dd=1∶2∶1
【解析】 (1)子一代体细胞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亲本高茎豌豆遗传给子一代的基因一定是D,所以亲本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下:(2)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中看出,④⑤的基因组成分别是D、d,两者比例是1∶1。④⑤与⑥⑦结合的概率相等。子二代体细胞的基因组成及比例是DD∶Dd∶dd=1∶2∶1。(3)让子一代豌豆和亲代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高茎∶矮茎=1∶1。遗传图解如下:
21. [2021·广东]材料分析。 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的去世备受关注。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轻症仅有低热而无瘫痪;重症发热较高,肢体疼痛,数天内出现软瘫,偶尔也可危及生命。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可通过在婴幼儿时期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来有效预防,从婴儿出生2个月开始,每月服用一次,连服三次。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 组成。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 。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儿童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 。 (2)婴幼儿通过有计划地口服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称为 ,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结合的 ,从而提高机体对该病毒的抵抗力,这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专题复习--题型一 分析题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类型1资料分析,抗药性,生态系统,环境影响生物,非生物,肉食性鱼类,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特异性,蛋白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生物圈中的人-【高效备考】2022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突破,心脏的工作原理,血液循环,排泄的途径,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原尿,形成尿液,尿液的形成过程,眼的结构,内有听觉感受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中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提升05 识图专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提升,题型解读,解题关键,典例剖析,针对训练,茎和叶,上表皮或表皮,叶肉或栅栏组织,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