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试题,共6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帷幕 潮汐 雾霭 花香鸟语B.悬殊 致密 凋零 偷偷摸摸C.萌发 踪迹 追溯 草长莺飞D.邀请 希疏 次弟 周而复始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3.下面对两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片所示字体为行书。B.图中两个字分别是“花”“茶”。C.两个字的部首“艹”写法不一样,都是错误书写。D.图中书法线条流畅,运笔简洁,都稍向左倾斜,有独特的美感。4.填入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再仔细瞧瞧 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A.? ! , 。B.? 。 ! 。C., 。 ! 。D.! ?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B.《大雁归来》通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C.《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文章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有力,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二、综合性学习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我爱大自然,爱大自然的风,它有着自由的灵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7.综合实践。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学校近期将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四、现代文阅读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一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其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国人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16万种靠昆虫传粉,其中依靠蜜蜂传粉的占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可使作物增产普遍到达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同时,蜜蜂的传粉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这不仅可以我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大咖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植物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摘编自刘国信《小蜜蜂影响大生态》)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传粉动物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它们生产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B.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风传粉,一是昆虫传粉。C.实践证明,通过蜜蜂传粉,能够使农作物生产全部增产10%以上。D.蜜蜂数量能够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9.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思路,说明蜜蜂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的重要影响。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蜜蜂虽然微小,但它的贡献却很大。C.第④段中的“粗略统计”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不是准确计算。D.最后一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说明蜜蜂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粮食只够人类生活4年。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最为重要。B.在蜜蜂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之中,传粉远远比酿蜜对人类要重要得多。C.与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相比,其直接产值对人类而言已经毫不重要。D.没有蜜蜂的传粉,自然界的生物链将会中断,这对生态系统将是一场灾难。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1.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12.“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13.选文中“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分析此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4.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五、填空题15.解释下列词语含义。(1)劫难:_________________(2)致密:_________________(3)遗骸:_________________1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3)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17.《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文体是:________。18.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________。
参考答案:1.D2.C3.C4.A5.C6.爱大自然的水 它有着奔腾的血脉 爱大自然的山 它有着强健的筋骨7.示例1:倡导低碳生活,地球不再叹息;示例2:清爽地球靠大家,低碳出行你我他8.B9.D10.C11.“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2.“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3.此句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的例子,把两者进行对比,运用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了受纬度影响,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物候现象也就有所不同,使说明更加真实、具体、可信。14.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15.(1)灾难;灾祸。 (2)细致精密。 (3)遗留下来的骨骸。16.(1)作比较 (2)打比方 (3)举例子 (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17.竺可桢; 说明文18.陆漂移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