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
展开湘版高中美术第七课《新的实验》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有关理念,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并且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并通过这种新课程,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与探究的课程文化。而本课则是现代实验性艺术的“求新”主要是相对于传统艺术的观念而言,和新课程也有潜移默化的相似,所以在进行本课教学时,采用对比法,将本课内容与前面所讲的内容进行比较,首先将本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找一些作品进行比较,教师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教材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实验性艺术变得非常复杂多样,它打破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极大地获得了艺术的自由;拓宽了艺术的发展空间。是对艺术的全面变革和创新。其关键在于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实验性、反叛性特点,及其因此呈现出来的丰富的艺术形式、手法、手段、材料、媒介等,在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特别将其作为单独一课介绍,较好地突出了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后现代艺术的丰富内容;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20世纪中期后绘画领域创作观念与材料的变革。2.雕塑领域对空间占有方式的变化。3.伴随新材料、新媒体而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
这说明了20世纪中期之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艺术的概念不断扩张。不过对这些作品,我们既要认识到它们的创新之处,但同时也要 保留我们评价的权利,因为其中很多作品尚处于一种没有定论的状态。
由于本课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较多,教学中不容易做到全面、深刻。因此,只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展开教学。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分析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实验的主导观念、形式探索的角度与方法等内容,不过由于理性分析能力以及欣赏能力的局限,可能起初很难理解其中的一些作品,特别是对一些专业名词的理解,如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现有的经验出发,因势利导,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如下问题:1.教师自身一定要吃透教材,对现代主义艺术要有教深的认识。实际上20世纪以来的视觉艺术探索对文化的其他领域都产生过影响,很多新的观念正是源于艺术家的探索与实验。教师首先要开拓思路,不能仅仅站在传统艺术的立场上去理解一切问题,怎样的话,就很难理认清现代主义艺术实验的价值。2.现代主义艺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或者自己按照艺术家给我们提供的思路方法来创作一些作品。
教学目标:
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学生的理性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意图:
由于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的实验性艺术涉及的各方面因素较多,本课教学切入点将仅立足于艺术本身,努力做到内容简洁、要点明确。不奢求学生深刻理解实验性艺术,只要求他们初步了解实验性艺术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实验性、反叛性特点,及其因此呈现出来的丰富的艺术形式、手法、材料等,并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创新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
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兴趣点预设:
1.体验FLASH作画、视频播放;
2.鼓励学生自由尝试“现代艺术创作”
教法学法:
1.启发式、问题法、对比法等。
2.体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多媒体播放器。
学具:笔记本或作业纸、笔。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展示部分利用周边日常用品,生活垃圾创作的现代艺术作品,同时教师展示自己利用废弃的光盘创作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叹艺术就身边,教师以此作为兴趣点,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过来。)
(二)新课教学
1、展示传统艺术的图片,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丢勒的《自画像》等,再展示米罗的现代艺术作品和小朋友的涂鸦,并告诉学生都是大师的作品,从而和传统艺术形成鲜明的对比。提问学生们能否接受?如果接受,为什么?如果不能接受,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看见现代作品很激动,因为作品和传统绘画风格相悖,情不自禁进行讨论,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
2、 教师提问:1.传统西方艺术和现代艺术你的最初印象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现代艺术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从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学生讨论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传统的美术观念是出现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而现代艺术作品前一幅作品是大师画的,而后面一幅是小朋友的作品,但是二者却有相识的地方,米罗从儿童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画面充满童真,有着一种无忧无虑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现代艺术被称为“实验艺术”,也就是说艺术家尝试着突破传统的美术观念,不断探索新的观念与技巧。既然是实验,那么就意味着创新,就意味着改变。这实际上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经验,如果美术艺术家不去实验这些因素,那么我们可能也看不见这些有趣的变化。(设计意图:当教师告诉同学前面作品不是大师而是小朋友画的时候,学生觉得被忽悠,哄堂大笑,课堂氛围很好,借机告诉学生第一副却是大师作品,有利于加深同学对现代主义大师米罗作品的印象。)
3、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20世纪50年代会出现现代主义的繁荣期?
同学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艺术家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回应,比如说:1.照相机的出现动摇了传统写实艺术的基础,使艺术家开始探索美术发展的其他可能性。艺术家们并不是不会画画或者雕塑,而是有目的的打破传统的造型观念和美学标准。2.现代生活得变革为美术提供了新的视觉素材。3.现代技术的发展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材料、技术支援。(点评:比如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能够在电脑上利用软件如photoshop进行绘画等)4.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使艺术家重视自我、重视原创性、追求新奇等
4、 教师从两个角度即1.20世纪中期后绘画领域创作观念与材料的变革。2.雕塑领域对空间占有方式的变化。3
1、.20世纪中期后绘画领域创作观念与材料的变革。
a. 行动绘画
通过前面展示的波洛克的创作场面的照片和学生讨论该艺术的绘画特点,并总结即:行动绘画是使用大的画布,画布的任何部分都被认为是同等重要,即构图是没有中心的“满篇幅”,以线条、痕迹、斑点作为符号去表现作者自发的冲动以及强烈的动作效果。利用作画过程中的偶然现象,表现作者与作品之间直接的和意想不到的关系。
展示波洛克的作品,更为具体的理解行动绘画的特征,并告诉学生其中《第五号》作品曾拍出一亿五千万美金的天价,让学生体会到商品经济社会艺术的价值。
b、波普艺术
展示部分波普艺术作品,让学生对波普艺术有初步认识。
分析上个世纪50年代西方的社会状态,指出其对艺术的影响,随后展示波普艺术家汉弥尔顿的作品《是什么让我们今天的家显得如此不同,如此温馨。》并归纳波普艺术的特征:艺术家将一些通俗的,流行的大众传播媒介,采用绘画、装置、拼贴、丝网印刷、现成品堆积等手段进行创作,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歌星影星、广告海报、可口可乐等形象,通过选择和仔细的制作重新呈现在大众的面前,用以展示我们的时代生活,让人与时代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对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告诉学生波普艺术来源于作品中肌肉男手中拿的棒棒糖的上面有pop三个英文字母。这时,老师引导学生问pop在英文中是那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学生一起回答:populer.老师问populer中文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流行的,大众的,普通的。从而和波普艺术特点想吻合,加强学生记忆。(设计意图:通过导入学生熟悉的英文单词,中西结合,从而让比较生涩的艺术名词变得通俗易懂,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从而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波普艺术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波普艺术作品,让学生明白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就是生活。)
c.对古典主义绘画的挪用与修改
分析现代艺术家培根的作品《嚎叫的教皇》和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通过对比来了解现代艺术家与传统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的区别。同时展示其它一些被艺术家挪用和修改的艺术作品,比如杜尚的《蒙拉丽莎》和学生分析这类艺术的特点。
完成“思考与交流”:通过两幅作品的对比,来谈谈你对现代艺术的看法?(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教学和活动,力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开放、平等和有趣的课堂情境,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兴趣,使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从而将教学推向高潮。)
教师准备了一些用现代材料做的非洲面具,邀请学生和教师上来跟着音乐起舞,体会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课堂氛围达到高潮,对现代艺术的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雕塑领域对空间占有方式的变化。
教师先展示传统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和罗丹的作品《思想者》。
教师提问:传统雕塑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造型生动准确,体量巨大,有很强的视觉冲击。
展示雕塑家贾科梅蒂作品《行走的人》和前面的作品形成反差和对比。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贾科梅蒂的作品怎么样?
学生回答:形象纤小、廋弱、单薄。
教师总结:作者在雕塑上的贡献不仅仅创造了廋长单薄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在雕塑上富于创造性的探索和革新精神,他给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廋长的形象,更是一个可以无尽遐想的精神空间。由于作品在二战期间创作,火柴般的人物形象象征被烧焦的人们,可以揭示战争的罪恶。
教师展示博特罗的的艺术作品和贾科梅蒂的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将“肥胖”作为艺术的突破口,用夸张和肥大的的造型演绎着现代艺术的特点。
教师提问:我们之前欣赏的雕塑家作品罗丹的《思想者》,还是刚刚欣赏的贾科梅蒂作品《行走的人》以及博特罗的艺术作品。不论它们的内在意义如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是静止的,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欣赏过运动的雕塑呢?(学生说没有)那么我们今天就欣赏一下运动的雕塑
教师展示考尔德的作品《红色的蜘蛛》并分析考尔德作品放的特征即改变过去雕塑是一种静态艺术的概念,使雕塑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感。
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活动建议:
以课本为基础,结合本单元其他几课的内容分小组进行正反两方面辩论:传统艺术中的审美规则能不能评定现代实验性艺术。(设计意图:通过双方的辩论,让学生对现代艺术的传统艺术的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达到升华。)
(三)课后实践
鼓励学生用家用相机尝试摄影拼贴艺术创作
高中湘美版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湘美版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案设计,共6页。
2021学年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案,共1页。
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引入课题,活动解读,知识回顾,学生展示,学生分享学习心得,颁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